《范畴》
1.没有范畴,就没有对象。举个例子,如果没有“桌子"这个范畴,那眼前的东西就说不上是还是不是桌子。因为桌子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单单就眼睛看到的东西来说,它只是视觉的一-个侧面,是色彩的一种排列组合,而手摸到的只是触觉,这些知觉和桌子本身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我确实通过看而看到了桌子,我透过视觉的那些表面现象直接把握住了桌子的存在,这需要范畴作为中介才是可能的,只有我持有“桌子”这个范畴的情况下,我才看得到桌子,否则我就是有眼睛,也看不到任何对象(虽 然我实际上什么都看到了)。 2.去掉范畴,就没有对象了,无物存在。但是范畴并不真的存在,去掉范畴不会少任何东西。去掉范畴之后,剩下的叫做<存有>。存有就是纯粹的存在,但是因为我们说的存在是对象的存在,而存有不是对象,其中也没有任何对象,在这个层面上也可以说存有就是无。 3.常人是直接持有范畴的,这是常人思考的地基,但范畴本身并不在常人思考的范围之内。一方面是对具体事物的思考,范畴直接隐藏在对象之中而不被察觉。另一方面是类似数学这种,它的工具就是范畴,但对于“1、+、=、....这些范畴也是直接持有的,数学并不反思1本身。 4.能否对范畴本身进行反思, 是哲学和非哲学的界线所在。 5.按照这个界线,经验论很不幸要划出哲学的范围。欧陆的一些哲学家也确实不把经验论当哲学,认为英美是没有哲学的。黑格尔对经验论有非常独到的评论:经验论不承认范畴,把一切都还原成知觉的元素,但这些所谓偶然的知觉元素其实也是普遍的范畴,只是经验论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6.对于黑格尔的诸多误会就在于常人不知道哲学的对象是范畴本身。黑格尔的《逻辑学》并不是和普通的逻辑学不同的另一种逻辑,而是针对逻辑学中的范畴进行的反思,而普通的逻辑学对于逻辑中的范畴是一种直接持有的态度,它首先要持有“存在,普遍,多,必然... ."这些范畴然后才可以演绎推理,但它并不反思这些范畴本身,这些范畴对普通逻辑学来说是天经地义的,是自明的。同样,《自然哲学》 也不是针对自然提出的另一种不同于科学的假说,而是对于自然的范畴进行的反思,比如“时间,重力...” 7.柏拉图和康德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他们认为范畴是直接存在于人的灵魂或者理智之中的。学习并不是从外部灌输知识,而是让自己把原本就知道(而只是模糊或者遗忘了)的东西回忆或明晰起来。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在你初学数学时,可以设想如果老师教你1+1=2和1+1=3时,同样的灌输,但你是能体会到其中的对错的。(我感觉还是有不少人的智力水平分辨不出它的差别,对于这些人来说,很难不认为知识不是外界灌输的) 8.对于柏拉图和康德来说,范畴是没有历史性的,它和时间无关,是永恒的,不变的。是先验的。 9.所以柏拉图和康德,尤其是康德的哲学,显得非常空洞。因为对于范畴,除了说它是先验的之外,就没什么可说的了,而且康德也不认为还有什么需要多说的。这样空洞的哲学,居然会有一大批人,而且多是连康德都理解不了的那种人,把它捧上天,实在是莫名其妙。 10.黑格尔是划时代的分水岭,从他开始,范畴有了历史。哲学的历史主义是指范畴的历史性。康德也写的出星系的历史,但这不是历史主义,还有很多研究历史学的,也不是历史主义,因为这类人要么对于范畴没有任何反思,要么认为范畴都是超历史的,是亘古不变的,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