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电视剧】东宫 结局深度解读 小枫自刎沙场

2023-07-19 01:51 作者:本草麻薯  | 我要投稿

我之前在另一篇权谋线的分析文章中提到过,关于大结局中出现的白衣小枫。这场戏给我的感觉太特别了,因为这一幕无论是发生在A世界还是B世界,都解释不通。 当时我下的结论是这部分就是李承鄞的虚构。认为其中夹杂了李承鄞的梦境,象征,希望,欺骗和自我安慰。但我之前的这个说法还是比较牵强,不足以说服我为什么这部剧要给小枫安排一个这样的死亡方式。 直到前几日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点,就是京剧。我还写了一篇关于李承鄞在澧朝的宫廷服饰色彩和京剧脸谱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戳我专栏翻阅。 因为发现既然融入了京剧元素,不难联想到,是不是也存在京剧艺术体系的表演!

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即分别以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Konstantin·Stanislavsky,苏联戏剧家),

布莱希特

(Bertolt Brecht,德国戏剧家),梅兰芳为代表的三种表演体系。二十世纪以来,有三个戏剧艺术家团体产生了世界性影响,这就是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为首的莫斯科艺术剧院,布莱希特领导的柏林剧团,以梅兰芳为代表的

中国京剧

艺术家群体。这三个戏剧艺术家团体创造的戏剧艺术,各自自成一格,体现了现代三种不同的戏剧观或戏剧美学思想。 现在的商业片几乎都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就是俄式表演,主打的就是一个沉浸式体验。我们能看到的影片,99%都是斯坦尼斯,另外两种表演体系对一般观众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

“陌生化效果”,是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首先它是指人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方法,布莱希特说:“把一个事件或者一个人物性格陌生化,首先意味着简单地

剥去这一事件或人物性格中的理所当然的、众所周知的和显而易见的东西,从而制造出对它的惊愕和新奇感。”

京剧主张写意的表现方法。

写意的方法,实质就是虚拟的方法

。写意是中国古代艺术和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在戏曲艺术中的体现,主要是突破时间、空间限制,以动作虚拟,布景虚拟,造成一个

与实际生活面目相去甚远,但却富有意境美的舞台艺术世界。

小枫自刎唱的哪一出

小枫自刎这幕戏,就非常符合京剧写意的表现方式。这个镜头视角,是不是特别有戏台子的感觉!

所以这出戏唱的什么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吧,是《霸王别姬》。什么意思呢?我给翻译翻译,就是一句话,

说的比唱的好听!

如果还不明白,那我再翻译翻译。我们管京剧叫唱戏,《霸王别姬》讲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和其爱妃虞姬的故事。楚汉相争,项羽被刘邦包围在垓下,晚上听到四面响起了楚歌,自知大势已去,便和虞姬告别,虞姬穿上华服最后一次为项羽舞剑,随后自刎而死。项羽是战败的,所以演这出戏预示着战败。

这里台词讲的是小枫为了劝和自刎而死,而演的却是《霸王别姬》。说一套,唱一套,就看你愿意相信说的,还是相信唱的,这可不就是开放式结局么,妙啊! 李承鄞的直视

沙场自刎那场戏以李承鄞的大哭收场,直接切换到末尾那个老年李承鄞,他直视镜头有好几秒,那种感觉就像他知道有人在看着他,他好像透过镜头看到我了。

你们感受一下。直视镜头是非常容易让观众出戏的,是非常典型的布莱希特表演方式,姜文就特别喜欢搞。 结合前面自刎那场戏说一套,唱一套,紧接着故意让观众出戏,启发大家思考,你看到的是什么! 最后说说什么是陌生化的效果。最后老年李承鄞跟裴照说,小枫是“绝顶聪明的女人”,这个评价和我们在剧中实际看到的小枫相去甚远,这就是“陌生”。和此处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剧中反复提到的“性格单纯李承鄞”。

所以,这不是编剧的bug,而是一种特殊的表演方式,他是故意说给观众听的,强迫我们出戏,启发我们的思考。

【电视剧】东宫 结局深度解读 小枫自刎沙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