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南粤古驿道,惠州罗浮古道,葛洪先生背后的文化

2022-03-04 21:14 作者:凤梨苏打  | 我要投稿


团队合照

1月21日,四名由广海学子组成的致知队前往惠州罗浮山古驿道探寻古驿道中的葛洪先生背后的中医学文化。

葛洪博物馆

葛洪博物馆牌匾由屠呦呦亲笔题字。以葛洪文化、罗浮山中医药文化为基础,该馆有300余件历史文物,主要展示葛鲍夫妇生平事迹、著作、医学的贡献。

葛洪简介

葛洪,字稚川,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葛洪还撰有医学著作《玉函方》一百卷(已佚),《肘后备急方》三卷,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治天花等病的记载。

葛洪著作

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

《抱朴子》涉及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宗教、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葛洪在炼丹过程中还发现了多种有医疗价值的化合物和矿物药。至今,中医外科普遍使用的“升丹”、“降丹”,正是他在化学实验中得来的药物;

《肘后备急方》是葛洪对各种病症长期观察、总结的成果,其中许多是医学文献中最早的记录。例如,对沙虱病的记载,以及它的病原、病状、发病的地点、感染的途径、遇后和预防等,比国外医学界早1600年。

百草油由70多种中草药配成

百草油传统制作工艺

葛洪夫妇百草油制作技艺于2009年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百草油里的许多药材,都有抗病毒,抗炎,镇痛等作用。抗日战争时期,活跃于罗浮山一带的东江纵队,就是用罗浮山百草油来提神醒脑,驱虫消炎。

2009年百草油入选国家非遗

大家都知道屠呦呦是在研制出青蒿素之后获得了诺贝尔奖,然而你知道她是在哪发现能研制出效果为100%的青蒿素吗?答案就在罗浮山!青蒿之源就在罗浮山下。

青蒿之源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得到灵感研发效果为100%的青蒿素,为治疗疟疾做出巨大贡献。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她同时把这两份证书的复制件和自己的著作《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亲笔签名)赠送给葛洪博物馆。

诺贝尔奖复制品

《青蒿及青蒿提取物》

葛洪是历史上一位著名学者,道学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神仙家,他对我国古科技、医药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我国古科技史上、道教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位伟大人物之一;

葛洪还提出的"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养生理念,认为除"以药物养身"外,还应"以术数延年"的创新理论,为孙思邈、李时珍等后代医家提供了详实的临床和理论指导。他的医学著作对现代医学和中医药理论依然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南粤古驿道,惠州罗浮古道,葛洪先生背后的文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