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果公务员取消35岁年龄上限,你会支持吗

2020-07-23 18:13 作者:公考余思君  | 我要投稿

公务员岗位都有年龄限制,多数要求的是35岁以下(部分放宽至40),有人觉得年龄限制压制了大批人才,人大代表也曾建议废除该上限,这一建议是否合理,有没有操作性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几位公务员对此分别有什么看法吧~

1、要效率还是要公平?


该不该放开35岁的年龄限制呢?从效率的角度,个人认为是不应该的。

由于机关没有像企业那种业绩考核的压力,所以从中央到地方的公务员系统里都会默认对难以“进步”的老同志比较照顾,不安排重要的任务,也不需要跟大家一起加班。要是老同志身体有时候不太舒服,那有可能一年有三四个月在休病假。

问题就是,机关里如果这样的人进多了,年轻人身上的工作会越来越多,职数又基本被老同志占着很难提拔,老同志的工资又不会分给年轻人,这样公务员对年轻人就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整个政府系统的效率也堪忧了。

而从公平的角度来讲,限制公务员年龄又有点于理不合。世界上主要的大国,除了近邻日本之外,对于公务员的报考年龄一般不作限制。不仅如此,在同样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公务员的录取还要向残疾人、少数族裔等弱势群体倾斜。

这背后体现的观念是,公务员是一种社会福利性岗位,有点“以工代赈”的性质。在弱势群体中,年龄大的比例更高,公务员岗位当然不能用年龄门槛将他们挡在门外了。

但我们也要看到,上述这些国家整体上已经解决了显性就业歧视的问题,不仅仅是公务员,即使社会上的一般岗位也不能以年龄、性别、族裔等对候选人进行区分,否则被告上法庭往往输多赢少。

然而,在目前中国存在就业歧视的情况下,公务员的招考应该说是歧视最少的之一。《公务员法》第11条规定的公务员应当具备的7个条件中,并没有年龄的限制,年龄限制只存在于部门规章,修改起来难度并不高,中国正在努力消除就业歧视,政府也应该带这个头。

于是,是要效率还是要公平?或者说,该不该取消35岁的门槛,有关部门一定要左右权衡。

2、“一刀切”适合吗?


其实,不同公务员岗位的差别很大,有些岗位需要很强的分析创造能力,有些岗位则更多是重复劳动;有些岗位要长年上山下海,有些岗位则多在办公室伏案。“一刀切”的管理办法已经不适应当今强调精准精细的时代了。

我们可以学习法国、日本等国家,对于公务员的类别分得更详细一些,对于制定国家政策的最顶级公务员(一般不超过5%—10%),他们需要从年轻时入行,经过常年的锻炼积累才能达到岗位需要的水平,这完全可以设置年龄限制并提高考试难度。

而对于一些需要足够体力才能完成的岗位,则可以增加体能测试来替代年龄限制。毕竟年龄与体力不能完全划等号,姚明就算到了50岁打篮球,一样可以秒杀一众小伙子。

至于有些年纪大的人同样能够胜任、且不太需要考虑晋升的简单劳动岗位,则可以放开年龄限制,让年纪大的人进来也无妨,这样年轻人可以从事更有创造性的工作。

3、“高龄”进机关容易吗?


假使真有一天放开了年龄限制,机关里新进的会不会都是35岁以上甚至40、50岁的人呢?

个人觉得,基本没这个可能。

第一,公务员考试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对标准化题目作出精准迅速的反应,更多的是考察在学校积累的能力,比如记忆力、语法、数学和文字表达,这本来就是毕业不久的年轻人的长项;而年纪大的人所具有的社会经验、人际交往等能力由于难以量化,在考试中很难体现。

其实,不光现代公务员考试,即使中国古代的科举,从唐朝到清朝,状元平均年龄都在30岁上下。我们所熟悉的范进中举只是一个个例,更多的老先生到了白头连个秀才都考不上,往往开馆收徒了此一生。

第二,机关里现有的公务员领导也更喜欢招录年轻人,对于30岁以上的往往都敬而远之。个中原因,年轻人精力旺盛、家庭负担小、对领导比较尊重,能够更容易地压担子、交活计。

另外还有一条,现在公务员的级别晋升年限要求很严格,一个本科生进单位从试用期干起,最快要12年才能有当处长的资格;而一个30岁左右工作过三四年的硕士,6年后就可以竞争处长;

一个35岁的博士进来定为正科级,更短时间就可以“进步”。假使你是机关里的处长,给自己的处里面试新人,你会选谁?

所以说,取消报考年龄只是砸开了一道大铁门,进去之后才会发现,里面还有数不清的玻璃门“高龄”考生进机关,依然不会那么容易。

如果公务员取消35岁年龄上限,你会支持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