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聊电影:人性的变奏 爱的救赎——看诺兰《奥本海默》

萱草聊电影:人性的变奏 爱的救赎
——看诺兰《奥本海默》
好奇一个启动人类核战争核武器时代的人物,我开始投入对诺兰的关注中,竟然能较为清晰地体会他的些许手法,而不像之前看《信条》完全是晕的。
黑白与彩色交替缠绕的两次听证会,快速的台词令大脑飞驰仍嫌不及,诗意如倾泻的飞瀑,冲刷着观影场的分分秒秒,奥本海默的选角,那个扮演者是我喜爱的形象,几乎一碰面就忘了这依然是一部迷幻到烧脑的诺兰作品。
人物的矛盾个性,尤其是对科技研究与杀害无辜的明显冲突与纠结对峙,如何更好地展现主人公的性格与不为人知的内里,这一点诺兰的做法很大方而又充满霸气,一双粗糙的大手将美国人的坦率与天真展示,又不失时机地将细腻的笔触扫过目力所及的缝隙和角落,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商业片,几乎没有我以为的作者电影中更值得叹为观止的独特和惊喜,但诺兰仍像一个忠实的记录者,无愧于他的主题:在一个所有人都难以面对难以承受的选择面前,奥本海默的真实写照。
我近乎是沉浸在彩色与黑白穿梭的游戏中,追踪那透露机巧的语言峰峦,随之盘旋,回溯,疾驰,奔跑,碎片的讯息迅速集结,分解,整理,归纳......有一种说不上穷尽却能清晰感知的快感,我知道这是自己站在了奥本海默这艘船的甲板上了,他是那么富于魅力,几乎是海上钢琴师的那位,他们的眼睛眼神,脸部轮廓,带上礼帽的侧影,瘦小的身形,近乎在传递一种“奥本海默的气息”“奥本海默的痛苦”“奥本海默的坚持”“奥本海默的困惑”“奥本海默的冤枉”“奥本海默的不可捉摸”,而给力的科技表达富残酷美感的画面,及无时不随影而行的音效和影像颤栗乃至变形,将一个克服种种内在风暴,抵抗住难以名状灾难预感的科学家,从青年到老年,传达到真实毫无勉强,让人觉得他的人是活生生的同时,他的痛感焦灼感亦是活生生的,甚至可以代表观众的内心或可以预料得到的天地的内心,即便不是描写二战原子弹氢弹研制及日本广岛长崎事件的,这样的叙事亦是极度精湛和值得称道的,我觉得商业电影来自独立电影这一事实确实无疑,这样的成功受益于娴熟的碎片剪辑和大气恢弘的取舍和奔突,揭示卑鄙者,揭示普通人,那些科学家也往往只顾及自己,说出真实的回答,揭示时代:《奥本海默》是人性的变奏,爱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