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秋分」与「中国农民丰收节」

2021-09-24 08:36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全文字数|1.6千
阅读时间|7分钟
图片来源|网络

1.「秋分」的名称来源和特点

2.「春种秋收」与作物生长规律

3.「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的意义

「秋分」所在的时间点较为特殊,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气,建议大家深入学习下相关内容。

一、「秋分」的名称来源和特点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该节气所在日期正好位于秋季的中间,而且和「春分」一样,当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长度相同(包括南北极)。从文字的角度来说,「分」既有「平分秋色」又有「昼夜平分」的含义,因此得名。

「秋分」可和「中秋节」共同记忆,秋分的日期为公历9月23日或前后一天,中秋节的日期为农历八月十五,两者含义和日期均较为接近。

「秋分」节气的突出特点是农作物进入收获期,同时天气逐渐转凉。以「秋分」为基准可以较容易记忆、掌握秋季的其他节气。

重要考点: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三句中第二个「秋」就是秋分,它正好在秋季六个节气的第四个,在秋季的正中央。「秋分」之前的节气,夏季的炎热尚未褪去;「秋分」之后则越来越冷,秋意渐浓。具体情况如下:

「立秋」:在8月8日或前后一天。虽然此时名义上进入秋季了,但尚未出伏,酷热天气还未就此结束,天气丝毫没有转凉的趋势。

「处[1]暑」:「处」的含义为「停止」,「处暑」说明炎热逐渐离开。处暑时节气温和空气湿度下降,夏季的酷热褪去,此时开始有秋天的感觉了。

「白露」:很形象的一个节气。根据通行的解释,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从更直观的角度来说,盛夏时节的清晨凉爽,露水清澈透明;而「白露」时节清晨已有凉意,露水透明度下降,远处看去发白,因此称之为「白露」。

「白露-立秋」分别从感受和科学的角度阐述了秋意渐浓的过程。「白露」的凉意和露水透明度下降是人体的感受,而「立秋」之后太阳直射点有半年的时间离开北半球,因此天气会越来越冷。

「寒露、霜降」又是两个非常形象的节气。

「寒露」时节露水的透明度进一步下降,露水更多,看上去似乎将要凝结,带有浓浓的寒意,意味着即将进入深秋。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此时往往会出现较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清晨温度低于0℃,出现地面结霜现象,「霜第一次降下」,这就是「霜降」的得名。

「霜降」之后,秋季结束,下一个节气就是「立冬」了。

二、「春种秋收」与作物生长规律

有很多成语体现了作物生长规律,如「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等,这和中国的地理特征密切相关。

中国大部分是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包括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等。在综合考虑温度、水资源和光照等因素后可发现,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都是「冬季不适合生长,夏季最适合生长」,因此春季播种,在秋季由凉变冷之前(即秋分左右时节)收获是最佳选择,也就是「春种秋收」「春华秋实」所蕴含的道理。

当然,上述情况不是绝对的。总的来说,中国越往南降水越多,温度越高,光照也更加充足,因此可以多次收获。各区域的情况大致为:

东北西北:一年一熟
华北中原:两年三熟
长江流域:一年两熟
珠江海南:一年三熟[2]

三、「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的意义

「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于2018年6月21日,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

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通过,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每年农历秋分日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化传承意味浓厚,是用现代思维点缀传统文明的一种上佳表现。「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示了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

2020年5月,袁隆平、申纪兰、冯巩、海霞、冯骥才、李子柒6人获聘「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

虽然很多考生可能生活在城市,不过也应该对包括「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内的「三农」知识有所了解,尤其是记住袁隆平爷爷等科学家的贡献,对他的科研成果的了解不应仅限于「杂交水稻」这一笼统的概念,还要了解「中国超级杂交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高寒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等概念。

参考

  1. ^注:「处暑」的「处」读chú,二声。虽然公考一般不考读音了,但大家要知道这个知识点。

  2. ^上述情况为自然条件下的农作物大致收获规律,也有部分例外情况



「秋分」与「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