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上海插班生考试】上海插班生考试倒计时31天,复旦文综冲刺建议来啦!

2022-07-06 22:21 作者:插班生考试  | 我要投稿

亲爱的同学们,今年是特殊情况,疫情导致插班生考试的时间推迟了,但这对同学们来说其实是一个复习周期变长,知识积累变得更加扎实的过程。这对起步晚的同学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的时间机遇;对于启动早的同学来说是一个知识沉淀和积累稳固的过程。
在这里也要提醒同学们,2020年受疫情冲击,插班生考试也曾延期,因延期较短并且是第一次延期,当年试题相对简单,但今年试题不一定简单,所以同学们不能掉以轻心,还是要全面复习,扎实复习。

科兴4月份的第二次阶段测试卷5~7月份的模考卷,是一个检验大家学习成果的试金石,大家一定要好好去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再逐个击破!

科兴插班生文综模考卷讲解视频

建议现阶段同学们不要盲目背诵,需要分门别类,按照题型进一步整理和细化。下面我将依据复旦插班生文综的题型分别给大家冲刺建议。

 1 —
选择题方面
建议大家分三个层面来看选择题:
(1)题干所考察的具体知识点是什么,对于该知识点,需要去思考有没有可能以其他形式进行考察;
(2)题干选项有没有自己的知识盲区,选项暗示的作者或者作品对应关系有没有掌握;
(3)对历年选择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是不是这类题目近年来都有考察?哪几年考到的概率比较大?
例:下列哪一位诗人不是唐代诗人()【2018年复旦插班生真题】
A、周邦彦B、刘长卿C、皮日休D、孟浩然【解析】这道题目是考察唐代著名诗人,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选择A、周邦彦。周邦彦是宋代的词人。大晟词人是不是了解一下,周邦彦的名句大家后续需要看一下,不需要去背诵,只做到心中有数方便日后面对选择题。
刘长卿五言长城,皮日休单独考选择题的可能性不大。孟浩然的考点比较多,会去考察他的名篇名句,以及王孟诗派,作品集的名字,简述中国山水诗的流变过程等知识点。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道题目是考察古代文学中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那么回顾下自己各朝代的代表人物、各朝代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时间线是否捋清楚了?以后考察“哪个不是明代散文家”自己是否能轻松应对?哪位不是元代的戏曲作家?哪位不属于清代的诗人或者清代的小说家?哪个不是唐代的传奇作品?哪个不是宋元话本?诸如此类的题目大家都需要能够灵活应对。

2 —
名词解释方面
在目前进入冲刺阶段的最后一个月,同学们在面对“名词解释”题目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自己的方法技巧,但最大的问题就是在该题型上难以得到满分
助教老师在和同学们交流过程中发现,不少同学脑海中明确的知识点,与落实在笔头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不一样,单纯认为自己完全掌握该知识点,但卷面上的答案总是不尽人意。这就要求大家记忆时要准确,建议大家每天给自己随机抽几个名词解释题目进行默写。
(1)文学学科当中很多“名词解释”考察的是文学流派,它的命名来源需进行回答,代表人物的名字也要记住,且不要写错字;
(2)历史学科的“名词解释”题目中,具体时间要记准确,宗教改革的时间段不能在多少世纪上含糊,关键历史人物的名字记准确,事件起因,产生的影响都是要进行回答的;
(3)哲学学科的“名词解释”题目建议大家还是适当引用一些原话的解释,这段话出自哪里,在原文中是怎样阐述的。
我们手头有很多工具书,科兴的讲义资料、辞海、学习群群文件等资料都可以作为补充“名词解释”的底本,但最为关键的还是对知识点的记忆。

21-22科兴文综学习群群文件

例:江西诗派:
答:(1)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诗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江西诗派”;(提法起源)(2)南宋末,方回因为诗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就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诗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突出代表)(3)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是江西诗派的创作倾向;(创作倾向)(4)生新刻峭,旨趣幽深。吕本中提出“活法”说,主张摆脱既有法则而自有所得,意味着江西诗派内部的新变;(评价)
(5)对后世影响深远。(影响)
【解析】对于括号中的内容,真正做题是不需要答出来的,在这里只是方便大家理解答题方法。另外针对“各个流派的评价”最好使用原话:生新刻峭,建议大家就记住这样的评语,别用错了。
该方法同样适用于中哲,谁的思想观点,也建议用课本原文进行回答,且需要尽量做到准确。同学们或许认为助教老师对大家的要求有点高了,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大家的复习备考时间增加,所以建议时间较为充裕的同学在准备“名词解释”题目时可以做到精益求精;对于时间较为紧张的同学,助教老师建议大家记住住原文大致意思就可以了。每个同学复习程度不同,建议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最大化的得分。

3 —
简答题方面
复习“简答题”的过程是看到题目:不会→眼熟→能整理答案→尝试着默写→完整呈现于卷面。我们现阶段对同学们的要求是从“会整理答案”到后期可以“尝试着默写”。
大家在遇到简答题的时候不要慌张,很多知识点自己一定是看到过的,可能答题思路还不是那么清晰,答题要点还不够完善,这是学习能力逐渐完善的过程,答案也是逐渐磨合出的。大家可以跟科兴学习群的同学、老师去沟通交流,逐步完善答案。

21-22科兴文综学习群

例:简要回答荀子制名的观点。
答:荀子提出“制名以指实”的原则,“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上以明贵贱,下以辨同异。贵贱明,同异别,如是则志无不喻之患,事无困不同废之祸,此所为有名也。”(《正名》)荀子主张名实统一,以名指实,正名的目的是为了区分贵贱尊卑,使人各安其位,并揭露诡辩和欺瞒。
荀子提出了“制名之枢要”,即制名的几条原则:
(1)“约定俗成”。“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荀子肯定名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2)“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即名必须依据实,物同则同名,物异则异名;
(3)“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虽共,不为害矣”。即能用一个字表示的就用单名,不能用一个字表示的就用兼名(即词组);如果单名、兼名所表达的事物属同一类,就可以用共名;
(4)对名相进行分类。荀子提出了“大共名”、“大别名”的概念;
(5)“稽实定数”。如何制定数量之名?“物有同状而异所者,有异状而同所者,可别也。状同而为异所者,虽可合,谓之二实。状变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有化而无别,谓之一实。此事之所以稽实定数也。”其中,“同状而异所者”指形状相同而在不同空间的东西;“异状而同所者”指同一人或物发生了变化却在同一空间。形状相同而分处两地的事物,虽可以共名,但数量上却是“二实”;形状发生变化的事物,虽然名称有所改变,但仍然是同一个实物。“名”不反映事物的数量,只反映一类事物的共性与本质。
【解析】如果是简答题,以下内容可以不答,如果要答一句话,可以说一下三惑。如果是论述题,可以进行名与实的关系论述:
荀子还将当时名家各派在名实关系上的种种混乱归结为“三惑”,并一一予以剖析(1)“惑于用名以乱名”,就是在阐述混淆概念之间的关系,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如“见侮不辱”、“杀盗非杀人”等命题即是。
(2)“惑于用实以乱名”,即用个别事物的相对现象,否定或混淆一般概念的确定含义,以偏概全。如“山渊平”等命题即是。
(3)“惑于用名以乱实”,即利用名词、概念的不同来抹煞、否定事实。如“有牛马非马”等命题即是。
总的来看,这“三惑”的根本错误在于颠倒名实关系,只重视概念的抽象逻辑推理,而看不到客观事物的实在性,即所谓“蔽于辞而不知实”(《解蔽》)。荀子对“三惑”的批评,是对先秦名实争论的总结。
这道题是根据科兴在读黄同学推荐的《中国哲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整理而成,大家要学会使用科兴文综学习群里的群文件,让资料为你所用。

4 —

论述题方面
大家在作答“论述题”的时候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论而不述,只抛出孤零零的观点,没有举例论述。针对这样的答题方法问题,助教老师建议大家可以去查阅、参考一些学术论文的行文结构,也可以参考科兴阶段性测试的论述题参考答案
其实最好的论述题范本是我们的“某某史概论性教材”,任意拿出一个章节中针对某一观点或者评价的论述,都是有举例、有分析的。

关于“文学”学科的论述题,在答题时大家一定要列举作家的作品,并进行相应的文学批评;
针对“历史”学科的论述题,要写出具体年份,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件,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或者作用,在作答时大家一定要用“史实”去填充,论证;
针对“哲学”学科,尤其是西哲,一定是前人有什么观点,后来的学者怎么去批判性继承和扬弃,认同什么,否定什么,切入点在哪里,怎么提出新变,新的论点,学者的思维逻辑是怎样的。
具体可以参考我们科兴文综群群文件夹:真题讨论及范例里的各项文件,这里不再赘述。

5 —
小结
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正是插班生考试进入攻坚克难的时期,希望同学们一鼓作气,加油不松懈。大家既然选择了考插就是先苦后甜,期待大家金榜题名,到更大、更广的平台崭露头角,绽放自己的光芒。




【上海插班生考试】上海插班生考试倒计时31天,复旦文综冲刺建议来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