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疏松结缔组织的7种细胞和3种纤维

2022-10-07 22:55 作者:皮皮董10086  | 我要投稿

上皮组织可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

被覆上皮的七种类型在小结里已经总结了

(二)腺上皮与腺

腺上皮:由腺细胞组成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

: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构成的器官

腺细胞的分泌物主要为酶类、黏液与激素

外分泌腺(有导管):唾液腺、皮肤腺

内分泌腺(无导管,分泌物由血管或淋巴管运送):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

外分泌腺分泌部导管组成

按照导管有无分支,可分为单腺和复腺

根据形态分为:单管状腺、单泡状腺、复管状腺、复泡状腺和复管泡状腺

黏液细胞和浆液细胞共同组成的腺泡叫混合性腺泡

由黏液性腺泡、浆液性腺泡和混合性腺泡组成的腺体是混合性腺

(三)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

通常在上皮组织的细胞之间,也在其他组织的细胞中

上皮细胞具有极性,基底面和侧面常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

1)游离面

①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共同伸出的微细的指状凸起,直径约为0.1μm

胞质内含20~30根由终末网发出的纵行微丝

扩大细胞表面积

纹状缘(刷状缘):密集排列的微绒毛在光镜下的结构,分布在小肠内表面


②纤毛

存在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细长毛发样结构,可运动;5~10μm长,直径0.3~0.5μm,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的能力

“9+2”结构:内部由周边的纵行9组二联微管和居中的2条纵行单独微管构成

纤毛根部有一个致密颗粒,称基体,位于细胞顶部胞质内,与中心粒结构相似。纤毛的微管与基体的微管相连


呼吸道纤毛的作用是加温、加湿、清洁

细菌鞭毛


2)侧面

①紧密连接

②中间连接

③桥粒

④缝隙连接



桥粒


3)基底面


①基膜

位于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之间的一层薄膜;光镜下可见的嗜酸性嗜银性结构

嗜酸性对酸性染料亲和力强称;嗜银性是某结构能将银离子变成银原子

PAS(+)【PAS(+)就是PAS染色阳性,PAS是特殊染色的一种,常用于病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体情况还要看切片才知道】

基底层由透明板、致密板网织板构成

功能: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还是半透膜,还能影响细胞的极性,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最后的基膜位于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下方

 ②质膜内褶:

上皮细胞底部胞膜折向胞质所形成的许多内褶,该处有大量纵行排列的线粒体。主要见于肾小管(单层立方上皮主要分布于肾小管和甲状腺 ),可扩大细胞表面积,促进物质交换


小草形状的结构是半桥粒

纤毛和微绒毛位于上皮组织游离层;细胞连接在侧面,包括紧密连接、中间连接、桥粒和缝隙连接

③半桥粒

结构为桥粒的一半,作用是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膜上

上皮组织的特点


1、上皮组织细胞数量众多,相互之间紧密结合,细胞外基质少

2、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细胞的两端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朝向体表或体内腔、囊等管状结构腔面的一端,叫做游离面;而与之相对的,叫做基底面

3、上皮组织内大多数没有血管,上皮组织需要的营养要依靠结缔组织中的毛细血管来进行提供,然后在透过基膜渗透到上皮细胞

4、上皮组织感觉比较灵敏,因为上皮组织中有比较丰富的神经末梢


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

1、细胞数量少,种类多,细胞外基质多

细胞外基质:细胞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外物质,包括纤维、基质、组织液

2、细胞无极性,分散于细胞间质中

3、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4、分布广泛

细胞质、细胞质基质、细胞外基质、细胞间质的区别:

细胞质是细胞质膜包围的除核区外的一切半透明、胶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细胞质基质又称胞质溶胶,是细胞质中均质而半透明的胶体部分,充填于其他有形结构之间

细胞外基质是指多细胞有机体中细胞周围由多种大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

细胞间质是由细胞产生的不具有细胞形态和结构的物质,它包括纤维、基质和流体物质

(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器和包含物)



结缔组织包括细胞和细胞间质

细胞间质分为纤维和基质(胶态:固有结缔组织;半固态:软骨组织;固态:骨组织;液态:血液)

一、疏松结缔组织

特点:种类较多,纤维量较少,基质含量较多

          排列疏松,蜂窝状(蜂窝组织)

功能:连接、支持、营养、防御、保护和修复

(一)细胞(建成巨大白浆房)

未分化间充质、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白细胞、浆细胞、脂肪细胞

建成房为固定细胞;巨大白浆为游走细胞

固定细胞为未分化间充质、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

游走细胞为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白细胞和浆细胞

1、成纤维细胞

LM:细胞星形多突,核大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弱嗜碱性

EM:胞质富含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复合体

LM和EM分别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出于静止状态时,称纤维细胞

在创伤情况下,纤维细胞可转变为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胞体较大,多呈扁圆形或梭形,胞质为弱嗜酸性;细胞核大着色浅;胞质富含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游离核糖体

纤维细胞:细胞较小,呈长梭形,呈嗜酸性,细胞核而着色深,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少,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

2、巨噬细胞(组织细胞)

巨噬细胞和吞噬细胞没有区别,只是同一细胞的不同叫法

形态: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LM:核小而圆,着色深,胞质嗜酸性

EM:有较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少量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细胞膜内侧有较多的微丝和微管,参与细胞活动

①趋化性和变形运动,有利于巨噬细胞发挥防御功能

趋化性亦被称为化学趋向性,生物对外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性反应

②吞噬作用: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吞噬

③抗原呈递作用

④分泌作用

a.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杀灭细菌

b.补体:参与炎症反应,溶解病原微生物

c.白细胞介素:刺激骨髓中白细胞的增值和释放入血

d.干扰素:抗病毒因子

3、浆细胞

浆细胞

 浆细胞在一般的结缔组织中很少存在,但在冰原容易入侵的部位较多,比如在呼吸道、消化管的结缔组织及慢性炎症部位

在疏松结缔组织较少,在接近被覆上皮和感染处较多

形态: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核呈圆形;核圆,偏居细胞一侧

LM : 染色质块状附于核膜,呈“车轮状”辐射排列。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可见浅染区

EM : 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游离核糖体

功能:分泌免疫球蛋白、即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在抗原刺激下,B淋巴细胞激活,增殖,转变为浆细胞)

4、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常沿小血管和小淋巴管分布,机体易接触抗原的部位,如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结缔组织 

形态:圆或卵圆形,HE染色不易辨认

LM : 核小而圆,胞质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

嗜碱性颗粒即含糖胺多糖呈异染性 【甲苯胺蓝(深绿色)染成紫红色】且溶于水

如果某结构显示的颜色与染料本身的颜色不同,则该结构具有异染性 

EM : 大小不一的膜包颗粒、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微丝、微管等细胞器

肥大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机制

5、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

形态:细胞呈椭圆形或圆形,胞质中含有一个大脂滴,把细胞核和其余细胞质挤向周边;细胞核呈扁圆形,着色深

HE染色 : 脂滴被脂溶剂(二甲苯)溶解,使细胞呈空泡状

功能:合成和储存脂肪;参与脂质代谢

6、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

分布于小血管,尤其是毛细血管周围,是一种分化程度较低的干细胞,形似纤维细胞,是多向分化潜能

功能 :可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参与结缔组织和小血管修复

(二)纤维

1、胶原纤维(白纤维)

胶原纤维

数量最多,有周期性横纹

LM : 较粗,HE染色呈分红带状,并交织成网

2、弹性纤维(黄纤维)

弹性纤维

HE染色呈淡红色,不易于胶原纤维区别

弹性蛋白染色 :醛复红-紫色,地衣红-棕褐色

较细,折光性强,有分支

3、网状纤维

HE染色,不着色,有蛋白聚糖,PAS反应显示阳性

有64nm的周期性横纹

嗜银性(能把银离子还原成银原子,使其本身呈现棕黑色)

分布:疏松组织中较少,大多分布在结缔组织与上皮组织、神经组织交界处,肌细胞、脂肪细胞周围以及造血器官等部位



疏松结缔组织的7种细胞和3种纤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