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广菲退场,下一个是谁?

2022-07-21 10:52 作者:车市裴聊  | 我要投稿

广汽菲克的情怀牌再也打不动了。

这几天,广汽菲克即将退出中国市场的消息传遍整个网络。几经波折,兜兜转转,广汽菲克还是要和中国市场说再见了。“不是所有的吉普都叫做Jeep”的宣传语也将成为历史。庞大的中国车市包容着全球竞争者,也将不合格者扫地出场。铃木、雷诺、讴歌等都已经挥手作别,下一个会是谁呢?


中国车市,不进则退

广汽菲克2010年成立。在巅峰的2017年,其年销量达到了22.23万辆。不过,从此以后,广汽菲克开始走下坡路。2018年,广汽菲克没有从当时火热的SUV市场上收获红利,却因为烧机油的风波而销量大跌,仅为12.5万辆,同比下跌39%。从2019年到2021年,销量更是一路下滑,去年销量仅2万出头。今年上半年只有1861辆,断崖式下跌。


本地化推进缓慢,没有跟上中国市场节奏,是广汽菲克退出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从2018年开始,广汽菲克就没有真正的新品上市,更多地只是在修修补补,进行幅度有限的更新,无法引起消费者的兴趣。而同期,国内SUV市场如火如荼,竞争激烈,新品迭出。这种情况,再加上机油门等一系列质量问题的影响,广汽菲克生存空间持续缩小。


广汽菲克即将退场。细细数来,这么多年,离开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已经不少了,铃木、雷诺、讴歌等等。觊觎中国市场的庞大规模,又不肯做出相应的改变,只能失意而去。

铃木于1993年与长安合资成立长安铃木,利用当初在日本市场的成功经验,准确把握了经济起步阶段中国消费者的汽车需求,推出雨燕、奥拓等一系列价廉物美的微型车产品,走红市场。巅峰的2011年销量达到了25万辆。

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人均收入突破1万美元,中国消费者们越来越推崇“大车”。而铃木还在固执地坚持走小型车的路线,不肯改变,最终不得不黯然离场。


借助于日产-雷诺联盟的成立与当时日产在中国市场的红火,东风雷诺于2013年创立。2017年引进第一款新车,且销量达到顶峰,2020年退出中国市场。产品力不足,是东风雷诺退出的重要原因。科雷嘉和科雷傲都是日产逍客和奇骏的同平台产品,品牌与价格上没有优势。而且,在造型设计上简单照搬海外车型,不符合国内消费者的喜好。凡此种种,失败退出也就很正常了。


讴歌是一位新晋的失意者。今年4月,广汽本田在其官网宣布,2023年起广汽本田将不再生产及销售广汽Acura品牌的现有产品。这也意味着作为本田高端品牌的讴歌将退出中国市场。2006年,讴歌以进口车的身份登陆中国市场。但由于在美国设计开发,其销量一直不温不火。


2016年,讴歌开始本土化生产。2017年的1.63万辆成为销量巅峰。国产化后,讴歌仅先后导入CDX、TXL-L、RDX三款车型,自2019年开始再未推出全新车型。更新缓慢,再加上知名度相对较低,导致讴歌不得不告别中国市场。

中国汽车市场是庞大的,每年两千万以上的销量十分诱人。可中国市场也是复杂、多元的,车企需要做出灵活、迅速、有针对性地调整与改变,才能有所收获。只凭在国外市场积累的品牌声誉与产品实力,就想在中国市场上通吃,躺赢,在一定阶段或许短暂可以。伴随着自主品牌实力的增强,消费者认知的提升,还有滚滚而来的新能源大潮,这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合资阵营在加速缩水

近几年,退出中国市场的合资品牌越来越多,广汽菲克、铃木、雷诺、讴歌等等。同时,还有一些合资品牌处在边缘,离退场并不遥远。

斯柯达2019年-2021年在华销量持续下滑,从28.2万辆下降到7.12万辆,为未来添上阴影。品牌力不足,再加上大众产品价格的持续下探,不断缩小斯柯达的生存空间,令其越来越边缘化。


马自达也是退场备选之一。上半年其销量仅6万多。在顶峰的2017年,其销量达到了318587辆。产品更新缓慢、对于内燃机的过度执着、在新能源上的缓慢滞后等因素叠加造成其销量滑坡。


作为日产的高端品牌,英菲尼迪的未来也并不乐观。从2018年到2021年,其销量持续下滑,从4.4万辆一路降到8696辆。折扣的产品力、有限的产品数量、相对高的定价、对国内外市场的区别对待等因素共同作用之下,其销量惨淡。


此外,DS、三菱、起亚等合资品牌也都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合资品牌的下行是中国车市变迁的一个鲜明注脚。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汽车市场的火热需求,是众多合资品牌在中国取得不菲收获的重要原因。但中国品牌的崛起逐渐地改变了市场格局。SUV市场上,哈弗H6取代了途观的冠军位置。长安CS75、吉利博越等一批自主品牌产品迅速崛起,抢占市场。

自主品牌的上行与一线合资的下探,在逐渐挤压蚕食一些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再加上产品更新节奏慢、产品质量问题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合资品牌面临的挑战愈发艰巨。

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47.2%,比上年同期上升5.3个百分点。同时,合资品牌因疫情、供应链等因素受到的影响也要大于自主品牌。4月,比亚迪就超过一汽-大众登上销量榜首。


还有,更重要的是新能源因素对于车市的传导。据乘联会数据,上半年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为4.5%,远不及自主品牌的50.1% ,及豪华品牌的28%。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步抹平自主与合资品牌之间的差距。


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收获了多年的红利。但中国品牌在成长,消费者在不

断成熟,再加上从燃油车到新能源的深刻变革,于是汽车市场此消彼长,一些合资品牌的日子变得不好过了。中国市场不再只是诱人的金矿,它更是勇士的试炼场,检验着每一位参与者的成色。伴随着新能源赛道上的激烈角逐,相信广汽菲克绝不会是最后一位离场者。


广菲退场,下一个是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