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别我友
说这些的时候我比想象中平静许多,鲜有快意,只有浅淡却深邃的遗憾。
一蹴而就,未加更多删改,不周望涵。
1
如果这就是你对于我的看法,想必你已经促成了这样的共识。
你说的自己有事都会拿出来好好说,然后结果那天你又说到一半来一句不说了怕我破防,除了让人觉得做错了事情还不要被暗讽玻璃心之外还有别的什么感受吗?和你自己做的不一样难道不是事实吗?
你说你最多就是嘴里骂骂别人,并没有真的伤害到别人,绝大多数情况是没错,但是有些人在意的东西并不只有现实的物质利益。也许别人不在乎,但你确实让具体的人感到不舒服了,我只能反抗。
至于你说的精神世界空虚,曾经我确实很容易把别人的评价当回事,你要说我看不起大专自诩高雅未免过于污名化。而为了谁寻死觅活这件事多少言过其实,于我,是追寻第一生活方式和癔症化的崇高撕裂的必然实践活动。于他,你似乎又把一方无害化以成就其他诉求了。
说到这个我很抱歉让你觉得我是在“不断地秀我刚学的那一点词汇”,实际上我是一直在使用这种也一直在贯彻落实这些术语库,我并不刻意地秀,如果你不得不把其中一部分理解为虚假一部分理解为本质,那你不妨反过来看。有些东西不能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来“说人话”,学科术语并不是要把人拒之门外而形成局部的智慧,而是为了精确把握某些内容,你自然也可以用,而不是用生活化的语言消解过多内涵,或者对使用它的人怀以某种程度的敌意乃至嫉妒。
是否觉得嫉妒二字过于扎眼?有的东西这能这样表达,你却认为别人在炫耀而自己不去学习把握,还想取消这种话语体系,甚至自己内心也蕴含对于专业名词的认可,不时模仿学舌,若非嫉妒则是何物?你以第一人称内心体验的不可知性为盾牌把这当做攻讦无妨,至少比扣帽子来污蔑的人身攻击要值得信服吧。
2
至于现实里有没有朋友,和对陌生人对网友的态度则没有什么关系。虚假而庸俗的对立。
无非觉得自己在现实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自我认同,就可以把网络上的人不当人对待,全然因为网络上的人不涉及现实利益的考量。所以你这句话说的其实不是和对人交往的关系如何,真正与人交流看的是这个吗?只是表现出你自己把“现实里的朋友”这种大部人看重的东西看的很重。
这个角度上说,在某些地方,确实有人不精于算计。
有些人就该早点断了关系免得他更进一步损害自己,有些人明知没有希望还要给予帮助,没有具体所指,更多便不举例。
3
你说的毛病我不觉得是什么毛病,你把它看做毛病是因为自己不敢不把它当成毛病。
我并不对抽象的一般的人有任何否定的欲望,我一直都是怀着偏好的设想去接触未知者。所以我只否定具体的人身上具体的东西,没有你所说的那种见人就喷的形象。
极端点说,如果我看得起愚昧无知,我何必追求学习?如果我看得起虚假的共在,我何必“寻死觅活”折磨自己?我匍匐于它们不就好了?补充说明,上面说的都不是具体的人而是现象、体制。
相反,大多数人看不起的人我确实没有偏见,而且比一般人做了更多调查而不是根据刻板印象归类,这些我没必要装也没必要秀,我对此有不少的调查成果。
如果你还是只能通过“是这样的”之类的麻木表达或者不得通过不污名化、他者化才能理解的话,那就继续那样吧。
你说我的精神世界空虚这件事,是必然的。
因为在你看来什么都是空虚,你的认识论必然消解掉任何的意义结构。你否定其他东西的同时都是对自己更甚的伤害,需要我证明吗?也许你更清楚。
更多不必赘述,这些完全符合经典的虚无主义范式,照本宣科没有意义,可以自行学习。
如果你要学习,我则不得不提一下,你对于虚无的把握停留在叔本华时期,阶次还比较浅。虚无不是虚无,空白也不是虚无;无本身无着,万事万物存在而无不存在,无不会让你把握到无。推荐阅读《存在与时间》。
4
你本身也清楚对于信息的把握失真的风险。
要是换个人把已经被别人加工的东西奉为真相来把握的话,我肯定会问他“你是没有自己的眼睛还是没有自己的头脑?”
但显然你并不是这种人,因为你采信一个在一般公众观念看来并不值得相信的、处理信息能力有过多瑕疵和偏见的人加工的信息,并非出于确保信息真实性与可信度的“理性”,而是为了向别人示好献媚,以及攻讦另一个人。
以上所说没有价值取向,也即说这样做对不对什么的,只是告诉你,你说的那些什么两三亲仇从来不是针对你,也没针对具体的人。而我也正如开头所说,并不因此生气。
而对于人际关系的建构,很抱歉我不能接受甚至许多人习以为常的那种模式。我很难接受关系好的人要经常通过脱离玩笑范畴的责骂与贬损来维系关系,因为关系稍微好一点的人骂一句“滚”就能摧毁掉诸多图景、把人迅速地拉入严肃的领域展开创伤的维度;或者是在此基础上冠以更低要求的关系结构如“普通网友”来达成互相消费而不用负担道德成本的共识。两者具备浓烈的当今互联网底色,所以我厌恶的不是具体的人;但是我也不能忍受成为其中的一员,如此你了解了吗。
5
至此不知道说什么了。
在旁人看来大概是“我真的把你搞急了”,但估计出于种种原因很难理解或者拒绝理解“我被伤及了珍贵的东西”这一前提动机。
我引用“急了”但不认可和采用其中蕴含的处变不惊而对于他人似乎异常的行为评头论足的姿态,仅描述一下他人可能的看法。
但你在情感上无论如何对待我,也无法让我承担我无法承担的东西。催化剂本身往往不参与化学反应,我只能起到加速显露某些东西的作用,之后要怎么做?是旁观,单纯的应激,相信别人所说而盖棺定论还是自己去见证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则只能出于个人的反思与抉择,别人承担不起这种特权。
三周的时间已经足够。不得不说你构建了(也许不是出于主动)一个精神时光屋般的乐园,大多数人的年龄似乎没有增长一般。我不否认这样说带有一些挖苦的情感,然而是否认可这个说法、是否选择让它成为真相,就留给不限于我二人的各自评估。当然好的地方也很多就是了。
接近三年前认识你时,我觉得我和你在很多程度上是一体两面的,细枝末节虽不同但内核不乏相似。诚然,第一印象往往不甚准确,我也不是要打什么感情牌,说出我的想法而已。
如今定然是无法再说什么相似了,我因为一些不想主动经历了的事情有了巨大变化。你虽然也无法踏进同一条河流,但就像我以前挖苦某人的变化一样,变化甚至说成长程度差不多是从想吃奶变成了想吃棒棒糖一样的变化,不得其害。不过这里倒是没有什么挖苦的感觉,最好是我个人的胡言乱语。
也许你会说,自己为什么要变,变了就不是自己了,想维持本心之类。因为你不止一次说不希望别人变,也不止一次劝过我不要想改变别人、不要妄图撼动原生家庭的影响。而大抵在你看来,我知道却还要去做也许是愚蠢,若非则被把握为你说的“寻死觅活”和“精神世界实则空虚”。其发生学机制是一脉相承的,不然这一切就是一个完全异质的不可知存在。
回到那个不想改变的本心问题。实际上不应该由我指出,没有人阻止你成为自己除了你。因为想变的就是你自身,你已经具有甚至一度实现了这种突破,只是现在出于他人不可知的原因,你把某个环节卡住了而不愿更进一步,由此造成许多其他问题的短路。对此现代医学会告诉你大概是作息不规律,饮食有问题或者激素调节水平之类的作为原因,实际上这些只是你内在短路的结果。而你刻意地停下不愿再前进大概是因为你非常清楚,这样做会对于自己如今称得上舒适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撕裂。
嗯,的确是这样,我可以负责任地担保这一点。如果要走这条路,那么对于流俗的,一度被看做天经地义的情感模式,欲望结构等东西而言,都是彻底的颠覆、背叛与毁灭。
所以对你而言,怎么说呢,我觉得现在这样不也挺好的吗?
用自己具有的权利果断排除威胁到自己利益的存在,重新思考起无数次触及但又被自己抹除痕迹的东西、寻找新的位置,再前进一步……
而不是像以前某些时候一样。甚至于下次遇到这种事情,不需要后知后觉处心积虑地遣词造句而留有遗憾,而是立马挺身而出、坚决勇敢地维护自己的立场,也不惧怕和人当面对质。没人会觉得你弄脏了自己的手,这是具有极大的正义性的。
这样很好,如果以后继续这样更好。
我并非要陷于一种悲剧英雄式的自我感动来成就你,仅因为这次我处于这个位置,不在这个位置,我也还是这个态度。所以对于你觉得我是在装,是在秀,我的的确确感到一些汗颜,看来没有贯彻到让别人彻底信服的程度,还有诸多撕裂。
那么我希望互相的攻讦与污名化到此为止便好,双方的正义冲突到这里就好,对于事态人物的评判,当下彼此并不具备正确看待的可能性,未来也不一定有;只有在实现了重大转变和经历了足够的创伤之后才能回过头来把握——“当时他根本一派胡言”、“原来他说的是这个意思”、“没想到是这样的人”等等。
到时候见证吧,即使相忘于未可知的将来,也别轻信于失真偏颇的当下。
这也许是最后的来往了,便不想留下什么遗憾。
所以无论你是想宣泄情绪贬损他人、维护自己的立场、贯彻自己从小到大信奉的路径、甚至于单纯确认自己在现世的存在……
朋友,都希望你能不需要骗过自己、压抑自己而真的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