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王晓楠:品类商企业想利用好企业私域流量必须重运营 社交化商业的基本逻辑不能丢

社交化商业是一个内容体系,囊括了很多方方面面的知识,本文讲的是品类商私域运营。
企业不管是公域流量引流还是私域流量运营都必须重视内容,得内容者得公域者,得内容者得私域,得内容者得天下。
私域流量运营的本质逻辑是实现把1000种不同的商品卖给同一个人。所以必须全面重视私域流量的运营和社交化分享裂变。
无论是品类导购内容还是品类促销内容,每一个内容里面都包含了同一品类里多个品牌、多款商品的信息,所以,相当于通过一个内容让每一个用户同时与这些品牌和商品产生了互动,或者说,为每一个品牌和商品都带去了一个流量。
这本质上是一个裂变。这个裂变过程,实现了同品类内各个品牌、各个商品分享用户的效应,显著提高了每一个精准流量的利用率,大大降低了各个品牌、各个商品在以前分别独立获客、独立推广时所付出的流量成本。
不止如此,品类商通过私域,实现全周期的品类用户运营。
一方面,不断利用大数据和各种算法模型,推测不同品类间的关联关系、不同品牌间的聚类关系;另一方面,不断通过精彩纷呈的品类导购内容和品类促销内容,定制化地与用户互动。
如此,品类商不断地引导同一个用户认知新品类、尝试新品类、消费新品类、复购新品类,不断地为不同品类的不同品牌、不同商品实现拉新、激活和转化,显著降低了这些品类的每个品牌和商品获取精准流量的成本。
这个过程本质上是另一个裂变。

对于商业竞争,永远都是“流量为王”。
综上所述,品类商不仅拥有强大的私域运营能力,更在私域流量利用上拥有“双重裂变效应”。所以,很明显,品类商和具备品类商属性的品牌商,相比一般品牌商,在流量这件事上,拥有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这就会产生三个结果:
其一,由传统零售渠道商升级而成的品类用户运营商(即拥有数字化用户运营能力的品类商),会凭借行业级的私域矩阵,成为入驻商家的流量入口,源源不断地输出流量,从而获得第二增长曲线,同时升级为营销服务商和用户资产运营商。
其二,那些明显带有品类商属性的品牌商中,会有一部分“野心家”耐不住诱惑,逐步推进“平台化”,成为正儿八经的品类商。
其三,那些不具备品类商属性的品牌商中,会有一部分“冒险家”对定位理论中的“产品聚焦”策略提出质疑和挑战,会拓宽或延长产品线,逐步增强其自身的“品类商属性”,逐步增强其运营私域流量和利用私域流量的能力。
对于品类不是很丰富的企业,在私域流量运营方面同样需要重视内容和分享裂变的社交化运营和管理。运营得当,同样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不能违背社交化商业的基本逻辑。

私域带给传统线下企业的远远不是一个新的销售渠道或传播渠道,而是实现真正的、实效的用户运营和用户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