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文学之界定

2022-04-02 17:00 作者:耑木木  | 我要投稿

一、古文字学研究范围的上下限

 1、古文字:即古代汉字。古文字研究对象的时间上限,应该上追溯到文字的萌芽阶段(甲骨文之前的陶器刻画符号),下限是指秦统一后的文字。而由于汉代文字材料较多的保留了秦代文字特点,所以古文字研究范围应该适当放宽。李学勤先生在《古文字学初阶》中主张把汉武帝以前的文字包括在内。

  所以时间界限为:文字萌芽——古文字——汉武帝时期

 2、古文字学:研究古文字本身的发展演变规律,释读古文字,揭示古代历史文化的奥秘的学问。

二、古文字学和一般文字学的区别和联系

古文字学的中心任务,是释读不认识的或者改释以往误认的先秦古文字。

三、古文字学分支

(一)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按照时代和地域划分为四系:

  1、殷商系文字

  2、两周系文字

  3、六国系文字

  4、秦系文字

(二)李学勤先生在《古文字学初阶》中认为可以分为四系:

  1、甲骨文研究

  2、青铜器研究

  3、战国文字研究

  4、简帛研究

在这里,大致分为三支:

  1、甲骨文

  2、金文

  3、战国文字

四、古文字学研究小史

1、奠基之作:唐兰《古文字学导论》

2、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

3、林沄《古文字学简论》

4、李学勤,陈世辉,唐钰明,黄德宽等

五、古文字考释方法

 1、罗振玉:由许书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窥书契。

 2、唐兰:“一、对照或者比较法;二、推勘法;三、偏旁分析法;四、历史考证法。”

 3、于省吾:形、音、义三者相互联系。

 4、林沄:“主要出发点——字形,根本方法——历史比较法,历史比较法主干——偏旁分析法”

 5、黄德宽:“字形比较法,偏旁分析法,词例归纳法,综合论证”

 6、裘锡圭:“考释古文字的根据主要是字形和文例(具体语言环境,辞例)。”

7、杨树达:舉其條目,一曰據說文釋字,二曰據甲文釋字,三曰據甲文定偏旁釋字,四曰據銘文釋字,五曰據形體釋字,六曰據文義釋字,七曰據古禮俗釋字,八曰義近形旁任作,九曰音近聲旁任作,十曰古文形繁,十一日古文形簡,十二日古文象形會意字加聲旁,十三曰古文位置與篆文不同,十四日二字形近混用云。

8、何琳仪:战国文字释读方法,“歷史比較”、“異域比較”、“同域比較”、“古文比較”、“諧聲分析”、音義相諧”、“辭例推勘”、“語法分析”等方法。

9、古文字考释最根本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字形分析”和“辞例推勘”。(以形为主和屈形就义平议)

六、研究古文字的六条戒律

(一)【戒硬充内行】:凡学有专门。有一等人专喜玩票式的来干一下,学不到三两个月,就自谓全知全能,便可著书立说。又有一等人,自己喜欢涉猎,一无专长,但最不佩服专家,常想用十天半月东翻西检的工夫做一两篇论文来压倒一切的专家。这种做学问,决不会有所成就。

(二)【戒废弃根本】:……研究古文字必须有种种基础知识,并且还要不断地研究,尤其要紧的是文字学和古器物铭学。有些人除了认识若干文字,记诵一些前人的陈说外,便束书不观,这是不会有进步的。

(三)【戒任意猜测】:有些人没有认清文字的笔画,有些人没有根据精确的材料,有些人不讲求方法,有些人不顾历史,他们先有了主观的见解,随便找些材料来附会,这种研究一定要失败的。

(四)【戒苟且浮躁】:有些人拿住问题,就要明白。因为不能完全明白,就不惜穿凿附会。因为穿凿得似乎可通,就自觉新奇可喜。因新奇可喜,就照样去解决别的问题。久而久之,就构成一个系统。外面望去,虽似七宝楼台,实在却是空中楼阁。最初,有些假设,连自己也不敢相信,后来成了系统,就居之不疑。这种研究是愈学愈糊涂。

(五)【戒偏守固执】:有些人从一个问题的讨论,牵涉到别的问题,因而发生些见解,这种见解本不一定可靠,但他们却守住了不再容纳别说。有些人死守住前人成说,有些(人)回护自己旧说的短处。这种成见,可以阻止学问的进步。

(六)【戒驳杂纠缠】:有些人用一种方法,不能彻底,有时精密,有时疏阔,这是驳杂。有些人缺乏系统知识,常觉无处入手,研究一个问题时,常兼采各种说法,连自己也没明了,这是纠缠。这虽是较小毛病,也应该力求摆脱。





古文学之界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