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原则的坚守,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是迷茫的——养娃记0112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努力陪伴孩子成长的中年胖子。
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等,涉及到老人带小孩很容易会出现因噎废食的情况。
矛盾的点不总是一样
有意思的是,常常争论的双方都没有在相同问题上。
通常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只是停留在文字上面。
理念不同,观念不同等等,鲜有更加深入的考量,不愿也不能。
老人希望孩子听话,懂事,当然父母对孩子也是一样的期待和想法。
这里的理念不同和观念不同,是已经非常表层的理解了。
比如孩子不肯吃饭,一方选择饿着他,另外一方让孩子看手机看电视吃饭。
于是冲突开始了,深究发现饿着孩子的一方是为了将来孩子能独立。让着孩子的一方,是为了当下孩子能吃饱。

换句话来说,看起来大家都在讨论孩子吃饭的问题,是冰面之上的事,实际上,是关于孩子未来会如何的事。
无法印证的将来
从这个问题出发,双方都很希望对方能进入到自己的主场。
但是很遗憾的是,一直无法进入到自己的主场。
从冰面上的关注点,很快就进入到冰面以下。
如果不听我的话,将来孩子会受到极大的伤害,会养活不了自己。
如果不听我的话,眼前的事就过不去,将来的事谁得清。
如果双方都无法进入对方的立场思考,争论的理论根基都是很脆弱的。

引火烧身才是根本

冰山再往下,就牵扯到人身攻击了。
争论也就从孩子吃饭的问题,延伸到双方对世界的不同看法了。
也就是所谓的三观。
感受的感受,感受背后的感受,才是逆鳞的根本。
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个参与者对于教育理念的坚守,根本上都是坚守自己的世界观。
如果能就事论事的争论,不失为求同存异的好方法。
硝烟四起的时候,停下来想一下,真正要灭的火是什么。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中学阶段,叛逆的萌芽已经越发明显,许多看起来无法接受的缺点,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绪管理不善,丢三落四,凡此种种,一应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给打坏了。不管如何,还是希望尝试着记录这段经历,聊以慰藉,抚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