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重磅来袭!中考语文 古诗词及非连续性阅读理解基本架构和答题思路

2023-06-12 22:33 作者:不慌不忙的菜鸟  | 我要投稿

一、诗词

(一)诗

1.修辞手法

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顶真、双关、用典等等。

【难点】

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



3.表达方式

议论:卒章显志(深含哲理)

赏析方法:
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深化提升】诗词格律

1.古诗词在格律方面有严格要求,尤其是近体诗和词,在字数、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2.平仄: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声。按现代汉语的四声分为阴平、阳平(平),上声、去声(仄)。入声字归为仄声,如:一、七、八、十、黑、白、竹、独等等。
3.押韵:诗词中某些句子的末字韵母相同,以使其音调和谐优美,押韵的字叫“韵脚”。一般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深化提升】近体待的句数写对仗

1.每首诗句数是固定的,绝句四句,律诗八句。

2.律诗每两句一联,共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律诗的颔联和颈联一般要求对仗。

4.对仗要求:字数相同,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相对或相反,平仄相对。

                                                             仄仄/ 平/ 平仄

海日/ 生/ 残夜,

平平 / 仄 / 仄平

江春/ 入/ 旧年。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沉舟 /侧畔 /千帆 /过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病树 /前头 /万木 /春。

(二)词

词是诗的别体,是隋唐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韵文。“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的句数,每句的字数、每个字的平仄上都有严格的规定。

【拓展提升】诗歌发展的历程

1、古歌谣

2、诗经:305篇,亦称“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3、楚辞: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继承《诗经》传统,开创创浪漫主义诗歌源头。

4、汉乐府:“乐府”是负责采集民间音乐的官府机构。“乐府双壁”:《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5、唐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

6、宋词:豪放派、婉约派

7、元曲:含散曲和杂剧

一、说明性阅读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7-9学段有如下阐述: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考查点】

【阅读策略】

1.明确说明对象或话题,整体感知内容;

2.梳理思路,分清层次,确定逻辑关系,把握说明中心;

3.提取文本中的原句或关键词进行表述;

4.读懂文本内容,通过同类合并、去掉修饰、宜用短句的方法进行整合,归纳要点。


重磅来袭!中考语文 古诗词及非连续性阅读理解基本架构和答题思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