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史研究读本» 武则天更改嫔妃名号算是朴素的女性意识吗

原文:
龙朔二年的更名基本上只是意念的表达,与宫廷的实际运作没有什么关系。在低阶内官方面,也许我们还可以说,这次措施有“正名”的意味,在身份上,她们本来就是侍从的性质大于配偶的成分。至于高阶内官如夫人、九嫔、婕妤、美人,实际的角色就是皇帝的妻妾,至于能否参与政事,要看她们与皇帝或政治权力核心的关系而定,更改名号与现实根本毫无牵涉。
总之,以上论点想要阐明的是,龙朔二年嫔妃名号的更改是一个特殊的事件,一个有高度象征意义的行动。这项措施的主导者如果是武则天——似乎无法作第二人想,她是要借机表达一个想法:宫中女性有权参与公共事务,她们应该首先被定义为皇帝的助手或内廷中的官僚,而非皇帝的私人伴侣。武则天的行动恐怕主要还是为自己的掌权企图而服务的。不过,如果我们说,这项举措透露了某种素朴的女性意识,也许不是太不合理的推测。附带一提,成于宋初的《唐会要》在记述这一事件后,随即批评高宗朝“政出宫中”,“其取威也多”,该书编者也认为,嫔妃改名号是武则天政治谋略的一部分。(注:《唐会要》卷三,第33页。)
初唐政治中的女性意识
陈弱水 著
«中国妇女史研究读本»
邓小南 王政 游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