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48%,市值蒸发超200亿,涨价能撑起涪陵榨菜的业绩吗?
业绩天花板隐现,“榨菜茅”涪陵榨菜急需寻找新的出路。

从最初的1元/袋到如今的4元/袋,过去十几年时间里,涪陵榨菜的单品涨幅达到了惊人的300%,涨速堪比贵州茅台。然而,涨价并非万能的解药,特别是在单价4元/袋的情况下。
根据涪陵榨菜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涪陵榨菜实现营收13.47亿元,同比增长12.46%;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下降6.97%,半年报增收不增利,业绩天花板隐现。
过去,涪陵榨菜可以通过不断的提价,让业绩实现稳步增长,而其也因此被誉为“榨菜茅”;当下,连续多年涨价涪陵榨菜又该如何打破业绩的天花板,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业绩增收不增利,股价5个月大跌48%
7月30日收盘后,涪陵榨菜公布了2021年的半年度业绩报告。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涪陵榨菜实现营业收入13.47亿元,同比增长12.46%;实现净利润3.76亿元,同比下降6.97%,业绩增收不增利。

如此半年报业绩显然低于市场预期,毕竟一季度涪陵榨菜还是营收、净利双增长,特别是营收方面,其一季度营收增速达到了46.86%,创出了近几年来的新高,但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涪陵榨菜的业绩就出现了如此大的变化。
那么,为何业绩会突然“炸雷”呢?涪陵榨菜将“锅”推给了原材料涨价,涪陵榨菜称,受全球经济复苏、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上半年青菜头收购价格同比涨幅较大,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上升,进而导致了业绩的下降。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主营构成分析来看,今年二季度,涪陵榨菜单品“榨菜”的毛利率为61.39%,比去年四季度59.82%的毛利率还要高。从此可以看出,可能原材料价格上涨是影响业绩的其中一个因素,但却并不是关键。
而在业绩暴雷的影响下,近期涪陵榨菜的股价也是跌跌不休。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自今年2月份创出波段高点54.2元后,涪陵榨菜的股价就开始回调,如今其股价仅为28.6元,股价已经大跌了47.23%,市值蒸发超过200亿。
涨价空间趋小,涪陵榨菜前景堪忧
对于涪陵榨菜来说,涨价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最近这十几年来,为何涪陵榨菜一直都能保持不错的业绩增速?原因就是持续不断的涨价。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自2008年以来,涪陵榨菜至少进行了12次产品提价,而在去年的6月份,涪陵榨菜再度变相提价,其将主力产品的规格从每袋含量80g减少至70g。回顾涪陵榨菜历史上的提价操作,在十余次提价中,仅有两次是完全更改价格体系的直接提价,剩下的均是通过缩小包装推动的间接提价。

据媒体报道,2011年,涪陵榨菜的平均吨价为7226元/吨,到了2020年已经涨到了14368元/吨,除了2013年和2015年价格没有上涨之外,其他年份均上涨5%以上。
不过,涨价也并非万能的解药,特别是在已经连续涨价了十几年之后。
目前,涪陵榨菜的零售价已经来到了4元/袋,作为日常的餐饮佐料,这个价格几乎已经到达了“天花板”,未来继续涨价的空间恐怕非常有限。此外,上面也提到,目前涪陵榨菜的产品规格已经从每袋含量80g减少至70g,未来进一步缩小包装的空间也已经不大。
从此来看,在涨价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涪陵榨菜的前景堪忧。
“榨菜茅”,急需寻找新的出路
毫无疑问,在涨价之外,涪陵榨菜急需寻找新的出路。
从半年报数据来看,对于新出路,涪陵榨菜将其押宝在了“打广告”上。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涪陵榨菜上半年的销售费用为3.392亿,二季度的销售费用为1.678亿,同比分别增长了80.35%、50.76%。

然而,涪陵榨菜在榨菜这个细分领域里已经具有极高的知名度,打广告的意义并不大,而从业绩数据来看,打广告的效果也并不明显。
对于涪陵榨菜而言,其实真正的出路还是在“拓新品、搞研发”上。
目前,涪陵榨菜存在着严重的产品单一化问题。从主营构成来看,虽然涪陵榨菜的产品并不少,但榨菜还是占大头,营收占比高达89.14%,而第二的泡菜以及第三的萝卜,营收占比仅为6.15%和3.01%。

在榨菜市场增长趋缓的情况下,发展新产品、寻找下一个爆品,对于涪陵榨菜来说非常重要。
此外,加大研发上的投入,对涪陵榨菜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涪陵榨菜也存在着严重的“重营销、轻研发”问题,其上半年的研发费用仅为307.4万,还不足营销费用的1%。作为一家老牌的食品企业,如果没有研发投入,最终一定会陷入“吃老本”的困境之中。
作为“榨菜茅”,涪陵榨菜通过不断的涨价来支撑业绩、实现稳步增长的模式恐怕已经成为“过去时”。若想要止住业绩下降、股价大跌的颓势,开拓新产品、加大研发投入才是涪陵榨菜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