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的标准化建造|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of Random | Needle制图俱乐部第124期


#01 分享嘉宾

Ziv
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景观设计(MLA)在读

#02 项目名称
随机的标准化建造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of Random

#02 制图技巧
在更偏向实验性、思考性的studio中,我们往往会在材质的探索和方案的概念上投入大量的时间,以至于临近deadline时仍然没有一个完整的构造与图面。此时选择正确的设计思路和制图方法将直接决定最终效果的质量。
在这个方案中,我大量使用了“阵列”的设计手法,这和方案的概念相关,同时也有节省时间的考虑。使用的是“SU + Enscape + PS”的工作流,保证我在半小时内就能完成一张较为完善的效果图。

#04 项目介绍
方案从概念到落地能否保持其最初的纯粹性,十分依赖设计师对施工流程与材料市场的掌握程度。标准件在这个语境下显得尤为重要。能否用标准件创造随机与暧昧的效果,是一次从从供应端到设计端的尝试。
我被要求选择的对象为金属,常用金属在通常条件下很难改变它的形状,那这种随机性、流动性从何而来?在以下四个方案中,所尝试的方法是表面的化学反应和镜面反射,并通过自然环境和机动装置来干预这种随机。
Structure A - Foot Bridge
该结构对随机的标准化营造主要聚焦于研究金属反射的特性,钢索将分割反射出来平整的自然画面,塑造一种解构主义视角下的如画景观。


Structure B - Promenade
该结构对随机的标准化营造主要聚焦于研究机械结构,运用了大量的可活动钢索,进一步控制各个面板与海水接触的角度,以尽可能标准化这种随机的化学反应效果。


Structure C - Bus stop
该结构对随机的标准化营造主要聚焦于对氢氧化铜材质的运用,雨水附着在氢氧化铜上将呈现出随机的水渍效果,宛如一场的罗夏墨迹测试。


Structure D - Underground Playground
该结构对随机的标准化营造主要聚焦于对电解后的铜箔材质的实验性尝试。


*本文由Needle设计空间站整理撰写,如需转载请联系主页君。文中图片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by Needle Studio, please contact the backstage if you need to reproduce it. If there are any copyright issues with the images in this article, please contact the backstage to remove them.
作者 | ZIV
排版 | 包包
审核 | 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