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1高三合肥二模作文:建什么样的学校

2021-04-04 08:01 作者:真相大白的小白  | 我要投稿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作为“状元实业家”的张謇,一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他的友人中,蔡元培重塑北大,严修创办南开,办的都是大学。蔡元培说:“没有好大学,中学师资哪里来?没有好中学,小学师资哪里来?”张謇却认为,小学为先,师范为本,办好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才是数十年后彻底提升国民素质的根本之法。张謇友人办的大学培养出一批批中国现代化精英,友人也成为一脉脉学派的领袖,名满海内外。而张謇学校里出来的,是一批批优秀基层教师,一批批有文化的工农技师,一批批学会基本技能的残疾人。

针对上述材料,有人赞成张謇的做法,有人欣赏蔡元培的做法,还有人认为这两种做法殊途同归,可以互鉴互促。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张所办学校一名学生的身份,给蔡元培写一封信。

②以蔡元培等所办大学一名学生的身份,给张謇写一封信。

③以当时一名青年学生的身份,给张謇、蔡元培写一封公开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背景

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之辩是当下的热门话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各有优点,应互鉴互补。

精英教育,旨在培养高潜力人群的精英意识与能力的。有机会接受精英教育的人占同龄人的比例很小。其优势自然不可小觑,社会精英已成为稀缺资源,家长和学校都在勾勒着理想的精英教育与精英生活。

职业教育,则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在新时期,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专业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能力的新型劳动者,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等,都具有重大意义。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需要辩证看待的是,精英教育不是指单纯通过考试分数来培养“考试型”人才,而是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培养目标。此外,精英教育不代表脱离群众,轻视基础,也不意味着追求物质生活,不等同于特权意识。

而职业教育也不是低端教育、差生教育,不意味着其受教育者就是体力劳动者,或者只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职业教育同样可以宽进严选,优胜劣汰,同样可以成就高端技艺,锻造大国工匠。

 

写作导引

 本题的核心话题有关“精英教育vs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题目巧妙地借助两位教育家——张謇与蔡元培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设定写作情境,布置写作任务。题目的主题不难理解,但驱动写作的典型任务较为复杂

三个任务中,任务三“给张謇、蔡元培写一封公开信”,不扬此抑彼,盛赞两位先贤,且能体现辩证分析,自是上乘写法。但800字的文章,精英教育和基础教育平分秋色,每一方面,都如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因此建议舍弃任务三,而选择任务一和二,执其一端,稍及其余。

对于任务一、二,如何巧妙完成,又较复杂。例如,张謇的学生给蔡元培写信,“阵前倒戈”——批驳职业教育,呼吁大学精英教育恐怕不妥。因此合理的写法,张謇的学生,是职业教育的受益者,应力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并向对方蔡元培建议,关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 

另外,要写好此题,需要合理、巧妙的实现时空切换。假若简单设想自己是民国时代北大或某所中学的学生,则这种“有限视角”,决定了只能写当时的“民国那些事儿”等,无法贴近现实,文章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很显然也没有领会命题者意图。因此,建议学生身份定位为“张謇、蔡元培百年前创办的学校的今日在读学生”,这样便于和先贤对话,又可立足当下,结合现实来谈。

注意题目中提供了观点倾向:有人赞成张謇的做法,有人欣赏蔡元培的做法,还有人认为这两种做法殊途同归,可以互鉴互促。考生不妨借用,再加独立思考。 

标题示例
■ 角度一

教育的殊途同归

教育的互鉴互促

互鉴互补,教育之福(55分)

教育的兼容之道

不是冰与炭,而是水与乳(58分)

教育的塔尖与塔底
■ 角度二

须知高楼平地起

让职业教育承载更多梦想

基础不牢,楼层不高

我们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基础教育要筑牢(54分)

推行职业教育,锻造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也可成就精英

职业教育,铸就不凡
■ 角度三

推动大国前行,亟需精英教育(55分)

培育时代之精英

精英教育,丈量时代高度(54分)

育精英,成大器

时代呼唤精英教育

民族复兴,精英教育先行教师下水

君子通大道,修行在塔基
——给蔡元培先生的一封信

尊敬的蔡元培先生:

您好!

您在北大建校的演讲,堪称百年经典:大学者,网罗大家,囊括大典……我深以为是,一个国家、民族,应该秉持大学精神,培育民族精英。

鉴于此,您不惜放弃优渥的衙门高位,行吟在旧中国贫瘠而荒芜的教育大地之上。您执掌北大,北大由此人文荟萃,大师云集。但是你可曾知晓,象牙塔里,一代学人们格物致知,自许“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现实却是,国土沦陷,狼烟四起。纵使那些以天下为己任的精英们奔走呼号,但北平大街小巷,愚弱的国人,依然是提笼架鸟,茶馆里依然是莫谈国事……鲁迅先生也曾痛心遗憾——愚弱的国民,只能是“沙聚的奴隶之邦”。由此看来,精英教育,是无法实现民族觉醒和国家振兴的。

作为张骞先生百年前创办的一所中学的学生,晚辈在此给您写信,不揣冒昧,谈谈我对精英教育和基础教、职业教育、国民教育的粗浅看法。

封建社会,“学在官府”,统治阶级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窄化了教育,认为教育就是培养所谓“人上人”的社会精英,普罗大众是不配受教育的。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有不少人,信奉教育就是培养少数精英,而忽略了培养大多数普通劳动者。不可否认,任何时代,都需要金字塔尖的社会精英,瞭望远方,谛听时代的风潮;但是,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更需要大量的居于塔基的平凡人——普通劳动者。

我们的老校长——张謇先生,也是前清时期的状元,本是精英教育的受益者,却深知国民教育的重要性。他以实业救国为己任,纡尊降贵,从“聚天下英才而教之”,到“有教无类”,大量兴办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于是最贫苦的地方,广大农村,从此弦诵之声不绝。在他看来,只有每一位国民,远离蒙昧,开启心智,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具备一定素养的现代公民,成为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大写的人,而后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百年之后的今天,虽世殊时异,但教育以培养大多数普通劳动者为旨归,始终未变。今天,中国梦的实现,固然需要精英们济世报国,也下需要大量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匠心筑梦。

中华民族复兴号列车风驰电掣,我们看到,大国工程、大国重器、无一不映照着大国工匠、技工们平凡而伟岸的身影。港珠澳大桥,固然有工程师的奇思妙想,但若没有无数劳动者的胼手胝足,何以有“长桥卧波,未云何龙”的壮美奇观?嫦娥、长征剑指苍穹,固然需要科学巨匠的自主创新,但如若没有大国工匠们精益求精的零误差,何以能问天揽月?

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因此,教育应重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培养大多数普通劳动者。

君子通大道,修行在塔基。并非只有精英们,才能实现人生的圆满。只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培养出合格的现代公民,又何愁国家不强、民族不兴?

此致

敬礼 

 张骞学生的学生

2021年3月

时评素材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时评

一段时间以来,职业教育领域好消息频传。教育部和广东、浙江两省探索建立“部长+省长”机制,温州、台州每年各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推进职业教育一体化,江苏扶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政策红利的不断集聚和释放,为职业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推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必然要求。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对于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显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每年培养毕业生约1000万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同时也要清醒看到,在全国超2亿的技能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仅有5000多万人。解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亟须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不同,职业教育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性更大。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地各部门应从根本上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宏观统筹,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从各地的政策举措来看,重视职教、发展职教的氛围正在形成,职业教育得到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多种教育形态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非常紧密。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要对接产业、优化布局,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湖南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取消与市场对接不紧密的专业,构建起少而精的航空特色专业群;上海加紧布局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养老、护理等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相关的职教专业,力图打造精品化职业教育。目前,全国职业院校共开设1200多个专业和10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通过深化产教融合,职业院校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格局清晰可见。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乃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衔接渠道,做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普通教育的协调发展,搭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201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22所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打破了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事实证明,只有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衔接渠道越来越融通,职业院校毕业生升学和成才通道越来越宽广,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才能大大增强。

 

  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发挥职业教育的人才蓄水池功能,把人口红利更好地转变为人才红利,为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供生力军,职业教育必将大有可为、必将大有作为。

以职业教育赋能脱贫攻坚丨人民时评

“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会定居成都,成为一名医院正式职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姑娘扎西祝玛从小家庭贫困,初中毕业时一度面临辍学,四川实行的“9+3”免费教育计划,让她有机会接受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由此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数据显示,近年来已有8万余个民族地区家庭受益于这一免费职业教育计划。“

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十三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丰硕成果,其中一大亮点就是在服务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门槛更低、成本更小、就业通道更为直接的职业教育,不仅点亮了贫困家庭子女的人生梦想,也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改写了贫困家庭的命运。近年来,职业教育不断敞开大门,让一批又一批贫困学子“进得去、上得起、学得好、有出路”,助力他们战胜贫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调研发现,一些贫困户之所以发展动力不足,缺乏职业技能是重要原因。让贫困人口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拥有安身立命本领的“造血式”扶贫,更有助于帮助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从根本上拔除“穷根”。我国脱贫攻坚的实践充分证明,作为教育扶贫的“排头兵”,职业教育扶贫是见效快、成效显著的扶贫方式之一。比如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当地大力开展兰州拉面培训,3个月的培训就能让学员的收入显著提高,并且就业有保障。以前在牛肉面馆打工干杂活的马进龙,一个月只能挣2000多元,经过拉面技能培训,他在北京做拉面师傅,一个月底薪就有6000多元,去年还被聘为职校的中式面点师。如今在东乡,技能扶贫让更多人有机会就业、有条件创业。  

在海南,不少贫困户都追过一档电视节目——《海南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为啥追着看?“送志气、送信心!”不少人这样说。安身立命的技艺,就是脱贫的底气、致富的信心。近年来,从扩大奖学金、助学金、免费教育等覆盖范围,到高职扩招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从加强职业教育东西协作,到灵活采用多种方式送教下乡、送教入户,越来越多的困难家庭学生获得低成本的教育机会、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了“靠技能吃饭”,许多贫困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原本是低保户,如今是名厨师”“曾经是打工仔,现在是培训师”,职教扶贫的切实成效,提振着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更激活了他们用知识和技能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职业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具有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作用,对于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来说,尤其如此。让职业教育更好发挥“扶技、扶智、扶志”的作用,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贡献更大力量,还需要在质量提升、能力提升上作出更多努力。面向未来,进一步补齐职业教育资源短板,打破职业教育上升“天花板”,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持续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我们必将为劳动者成长成才创造更好条件、提供更多机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的动力。  

分秒之间展技艺,毫厘之间显匠心。瓷砖铺贴、机器人调试、珠宝加工、烹饪、茶艺……不久前举行的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250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高手互相切磋技艺、展示精湛技能,传递着用技能改变人生、成就梦想的动人力量。努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千千万万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我们将见证更多人生蜕变的精彩故事,书写更多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

让职业教育承载更多梦想 | 人民时评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也是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不久前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职业教育迎来“黄金时期”。从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到“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再到深圳出台我国高等职业院校首个世界一流建设方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为普遍共识与行动,为新形势下推进相关改革打下坚实基础。但与此同时,体系建设不完善、制度标准不健全、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等问题日益成为发展短板。此次出台的方案剑指薄弱环节,不仅从顶层设计层面搭建“四梁八柱”,更从改革落实层面画出清晰“路线图”。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不可或缺。湖南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砍掉与市场对接不紧密的23个专业,握紧十指打造少而精的航空特色专业群。浙江温岭的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把培养人工智能应用技术人才作为重要任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5G等新一代技术引领科技革命,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每年高达上千万的高级技工缺口和技校“招生难”的现实提醒我们:职业教育要想真正与社会发展接轨、与市场需求结合,必须通过改革,加速补齐短板,把提高培养质量放在重中之重。

“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此次出台的改革实施方案,将“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设定为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通过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专业,这些无疑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范畴。除此之外,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职业教育全过程,助力学生成就有意义的人生,也是题中之义。只有当职业院校的学生从谋取“饭碗”转向追逐梦想,职业教育从追求规模增长转向提高育人质量,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成为人才摇篮,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改革是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尊重规律、稳步推进。翻开方案,一些时间节点引人注目:2019年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试点;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这样的时间节点,勾勒出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清晰脉络,也标注了深化改革的奋斗坐标。当然,改革阵痛难以避免、挑战不容忽视。比如,如何落实方案提出的各级政府部门“由注重‘办’职业教育向‘管理与服务’过渡”?怎样切实鼓励社会力量尤其是企业参与办学?面对这些问题,只有拿出攻坚克难的智慧和勇气,才能让改革举措落地开花。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用改革激活一池春水,职业教育必将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打造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人才摇篮”。

 


2021高三合肥二模作文:建什么样的学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