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8.5.1 平均利润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第五节 增加利润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界限
利润是每个资本家的动力和主要目的。对资本家来说,生产只不过是取得利润的一种手段。资本主义经济考虑人民大众的消费问题,仅仅是由于它是榨取利润的必要条件。除了这种考虑以外,消费问题对资本家采说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资本千方百计地要增加利润额和利润率。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投入企业的总资本的比例。利润率是资本主义企业赚钱多寡的指标。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在各工业部门是不同的。有些部门的企业主必须把较多的资本投放到生产资料上(建筑物、机器等上),它们虽然是取得利润所不可缺的,但它们本身并不带来利润。另一些技术装备较少的部门,用更多的资本雇佣劳动力。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关系决定着资本的有机构成,即本企业或整个工业部门的资本构成。总资本中的不变资本的比重越大,资本的有机构成就越高。
1、平均利润
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同样多的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量不同。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部门所生产的剩余价值会大于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部门。
但是,如果资本家用同样多的资本得不到同样多的利润,那么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就不能并存。试问把资本投放到利润率较低的部门,对资本家会有什么意义呢?事实证明,投到不同工业部门的同样多的资本,不管它们的有机构成如何,大体上可以带来同样多的利润。这是因为除了一个部门内部的资本家在同种商品的销售方面进行竞争外,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也为把资本投放到更有利可图的地方而进行竞争。资本自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的结果,引起一些部门的价格上涨和另一些部门的价格下跌。资本从商品生产过剩、价格猛跌、企业倒闭的部门转向由于商品不足而引起价格上涨的部门。因此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工业部门的利润率就自发地趋于平均化,形成平均(一般)利润率。资本转移的结果工人阶级所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便大体上同资本数额成比例地分配于各资本家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