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印度同情越南?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后世界各国啥反应?

2021-01-19 12:50 作者:天业路商业观察员  | 我要投稿

1979年2月17日,在开国上将许世友的指挥下,12万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越南,拉开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序幕。

而接下来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解放军以雷霆之势惩戒越南,于冷战大背景下完成了四两拨千斤的战略转向,奠定了中国未来四十年和平发展基础。

那么在对越战争的余威之下,世界各国做出了什么样的反应?中国又是从这场战争中收获了什么?

今天的冷先生就和大家聊聊,十年南疆烽烟,媒体背后的冷战巨变。

01

1979年3月16号,随着解放军的最后一辆军车驶入国内,标志着自卫反击战的胜利结束,我们也的确达成了既定的战略目标。

然而短短四天后,越南当局在他们的官方报纸《人民报》上竟然公开发表了一篇名为《越南百战百胜》的社论,称“中国军队遭到大败,并已无条件撤出”,“越南军队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

很显然,在越南人的眼里,他们才是战争的胜利者,要不然为啥中国军队撤军了呢?

然而他们罔顾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无论从战役成败还是战略目的上,越南从头到尾都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权一直处于我方的掌控之中。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根据《人民报》在该年5月17号发表的《截止一九七九年三月底一些目前可以看见的损失的初步统计表》一文中记载:

仅在一个月内,越南累计有四座城市遭严重破坏,三百二十个乡村被摧毁,六十万平方米的城市民房面积被夷为平地,四万五千座农村住房不复存在,七百三十五所中小学需要重建,十八万学生无书可读,三十八个林场和四十一个农场农站不能正常生产,十五万七千头牛被杀死或抢走,二十四万四千头猪不知所踪......

那么问题来了,难道越南军队取得的“辉煌胜利”,是建立在自己如此惊人经济损失之下的?明显不符合常理。

所以唯一的解释,只能是他们用夸大其词的报道来自吹自擂,安抚自作自受的内心罢了。

02

除了直接对抗的越南外,美苏之间的态度也值得一提。

首先是苏联,塔斯社早在中越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也就是2月18日,刊登了一篇名为《苏联政府声明》的电文。苏联政府认为,这是中国对越南进行“讹诈”的直接结果,要求中国军队停止“侵略”。

为啥苏联的反应如此巨大?因为就在开战前三个月,苏联和越南刚刚签订了战时同盟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现在中国反击越南,简直是当着世界的面打了苏联俩大嘴巴子。

可苏联人这回是风声大雨点小,先是在外蒙古陈兵百万搞演习,做出一副南下之势,可当战争打响,苏联人却按兵不动,仅仅派出了二十人的军事顾问团支援越南。

其中有一名叫马雷赫的空军少将所乘坐的运输机还不幸失事,而这个倒霉的苏联人竟成了整个反击战中牺牲级别最高的将领。

其实苏联这么做是有原因的,根据2015年美国西点学院公开发布的《中国赢得战争:一场1979年中越战争案列的研究》中,论文披露:

当时的莫斯科反应很平静,因为美国人告知苏联,中国已经事先知会了华盛顿这是一场有限战争,苏联再三权衡东欧与中亚形势,不得不做出冷处理的决定。

开战10天之后,苏联《真理报》发表评论,警告称西方“如果不制止中国,战争可能蔓延到东南亚”,语气措辞尤为强烈。

再到了一个月后的战争结束,苏联两大机关报纸《真理报》和《消息报》直接选择集体噤声,没有刊登任何主观评论,因为面子里子都在中国人面前输光了。只是由《红星报》在不起眼的地方刊登了关于老街的城市受损调查。

经此一役,苏联的全球威信受到严重打击,中苏博弈中国由守转攻,为十年后的苏联认怂和解体埋下伏笔。

再来说说美国,众所周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人搞了场声势浩大的越南战争,结果输得只剩下一地鸡毛。

当中越边境战争爆发后,美国的主流媒体是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心态观望战局,尽管明面上中立,却是用春秋笔法暗地里支持中国。

比如美联社华盛顿二十八日电称:一些美国官员今天说,他们没有得到任何证据表明中国打算侵占整个越南。而这些官员有着被认为是“很可靠”的情报。

到了三月五号大局已定时,美国《时代周刊》则颇具主观色彩地发表了一篇名为《河内的日子不好过》的文章,该文称:

越南常常吹嘘自己人民能够“抱着献身精神吃苦”,但一卡车一卡车从中国边界运回的尸体很难让人明白越南政府的底线;并指责:越南政府的无能是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

从媒体的角度来看,美国人似乎是少有的客观。然而这和美国当局面临的局势密不可分。

70年代苏联进入全胜时期,美国迫切需要在亚洲寻求新的支点制衡苏联,当第二代领导人访美时,里根总统就特意请教了关于越南的问题,到了战争爆发后,里根公开宣布:这是共产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与我们无关;暗地里则向中国传输越南军队动态的情报。

1个月战争结束,中美立马进入蜜月期,第二轮大规模引进外资从此开始。

有人说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是投名状,冷先生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合适,因为投名状有着上下级的非对等关系,而对越反击战更多的是平等利益交换。

从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时期,恰恰是中国经济复苏的十年,一个相对和平与友好的外资环境,对这一进程的推动十分重要。

03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域外国家和地区的报道。

三月六日,意大利《新日报》发表名为《不是入侵,而是教育》的社评,总结中国的行动“不是广义的战争,而是一场武装警察行动”,认为北京决定撤军是因为中国“已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月七日,日本《产经新闻》在《河内认识到力量的差距,在完全撤军问题上还会产生曲折》一文中直白地指出“如果越南不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恢复旧好,那么国家的重建是不可能的”。

同一日,法国《法兰西晚报》刊登《中国的教训》文章,肯定了中国“说话算数,说到做到”的做事风格,并向越南和苏联人表态,“在亚洲,如果没有他们(指中国,下同),甚至反对他们,那么将一事无成。”

尽管我们知道西方的评论一向喜欢双标,但是有一点必须承认,那就是他们认可实力,在这一场摆在世界聚光灯下的中越边境战场上,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在倒向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上一个挑衅中国的印度这回只是在联合国发了个声明,在联合国与缅甸老挝一起,不痛不痒地谴责了一番中国,呼吁中国退兵,再对越南“深表同情”,谴责和呼吁咱不知道多少是“作秀”,但这个“深表同情”冷先生估摸着一定是由自身经历得来的结论:

当年美苏两大强国支持我都没打过,你一个巴掌大的越南还能单挑中国?

总的来说,咱们中国通过一场战略意义不亚于抗美援朝,但战役难度远小于前者的战争,完成了国家八十年代的发展转向。

从世界各国媒体对中越边境战争的报道中,我们能嗅到苏东阵营的外强中干,欧美阵营的冷眼相待,和世界巨变的山雨欲来。

但这都没关系,因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一个月的边境战争,加上十年边境轮战,我们用可接受的代价以小博大,不仅拔掉了越南这只小老虎的牙齿,还间接上加速了苏联的衰落,更为改革开放营造出一个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冷先生看来,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意义并不亚于抗美援朝。

这是旧时代结束的低鸣,也是新时代开始的号角。

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看那五星红旗飘扬的天地间,你我皆是神州复兴的筑路人。


印度同情越南?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后世界各国啥反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