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星星的支教日常#教学心得(三)
2023.7.17——“启梦”第三日
云端之上,每一个孩子都是星星,都值得我们追寻他们的光,照耀未来的星空,让他们知道,远方有多么美好。今天是启梦之旅的第三天,经过前两天的相处,孩子们和老师从相识到相知,建立起了融洽的关系。让我们看看今天孩子们带给老师什么新的体验吧。
走进非遗文化—毛红艳老师天天见:
走进非遗文化的第三节课是传统手工艺文化,沉静朴实的木器、纯净温润的瓷器、古色古香的宣纸、薄如蝉翼的绸衣……这些手工艺品于无声处承载着泱泱大国千年来独特的文化记忆,也于每一处细节中展现着手工匠人的巧思和匠心。孩子们在折服于手工艺品的精美的外观之外,更敬佩在其背后默默付出和坚守的工匠们。
“—盏枯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挫。”即便只用最简单的工具,匠人们也能铸就无数耀眼的辉煌;即便在漫长的岁月中承受孤寂与清冷,匠人们也能用热忱浇筑出最厚重的生命底蕴。
孩子们钦佩于匠人们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在这一节课,他们也收获到了许多。

北京文化介绍—翟叙涵老师的小苦恼:
今天是北京文化介绍的第三节课,主要介绍北京的各处景点。本次课采取你画我猜的游戏方式来复习本堂课内容,但是女生普遍参与度不高。
篮球—万佳果老师的主场:
今天的体育课由我主讲。首先我们的体育委员和助教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准备活动,随后我向同学们介绍并演示了原地运球的五种基本方式——高运球,低运球,体前变向,胯下运球和背后运球。紧接着我带领同学们分别练习了原地高低运球和体前变向,并进行了组合练习。在最后的自由练习时间,有许多同学向我请教胯下运球,看来同学们对篮球的兴趣还是很高涨的。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个平时很不听话的同学,在篮球课上非常听指挥,当篮球不够时还会主动把自己的球给老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课程内容和老师授课方式感兴趣,他才会发自内心地认真听讲,他对老师也才会由衷地听指挥。

排球、羽毛球—陈子元老师的小故事:
一个小细节,在练习时有同学故意把羽毛球打向学校围墙的另一边,球卡在树上。这个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让大家先不管,我们接着上课。但实际大家都围了过去,包括李响,之后我反应过来,如果当时暂时忽略这件事,也代表弱化了这个同学应该为自己行为承担的责任,和接着把剩下的课讲完相比,突出他应该承担责任可能才更重要。
数学谜题课—可睿媛老师的反思:
之前没有考虑到小朋友们的思路是比较发散的,第二节课讲下来发现他们拿到题目会选择先猜,而不是先填固定的数字。之后的课程需要重点讲解解题的思路,教小朋友们整个解题流程是怎样的。
方法没有讲到位,一些低年级的小朋友还是不会应用。应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互动环节,重心仍然应该放在老师讲解例题上。
讲课的节奏把握得不好,需要课前考虑清楚课程重点。

生活中的物理和数学—祖子娴老师的总结:
纪律:忘记点名,且由于本节课课程难度较大,难以维持同学们的课堂兴趣
课程难度:需要大幅降低课程难度,以讲故事和趣味性为主,添加更多的图片和视频
时间安排:正常
其它:注意ppt的字的大小设置
安全教育课—崔玥琦老师有很多想说的:
这节课总体来说效果不错,孩子们都很配合,而且纪律保持的也不错。
优点:1.这节课课堂内容把控的刚刚好,下课铃响就刚好讲完,中间第一部分耽搁的时间有点多我也及时调整了。
2.课堂互动效果很好,我有提出很多问题,孩子们回答的都很积极。
不足:1.首先我觉得在讲授完知识点之后应该多一些案例分析的环节,让孩子们用学到的知识判断对错,这样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我的案例分析放的太少。
2.在孩子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因为总有几个人非常积极,我会受到影响更多地去关注这几个孩子,有的孩子可能举手次数不是很多就被我忽略掉了,当时课堂上张忠远小朋友有一次举了很长时间的手我才注意到他,刚打算这名小朋友回答完就点他,但是那名小朋友刚好把他的答案说掉了,他就很失落地放下了手,后来我提问优先注意他并且下课和他交流了一下他的情绪才恢复。

生活中的化学—徐智贤老师的感受:
今天上课实验部分比较少,理论知识偏多,我发现学生的生活经验还是很多的,但是缺少一些科学常识。这使得我准备的课前问题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在讲课中也需要调整讲课的难度。本课程仍然有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更感兴趣的现象,我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趣味科学小实验—李天宇老师的list:
1.课程进度过快
2.没有着重关注不感兴趣的小朋友
3.课程与小朋友已学内容重复,需要提前打听情况
4.实验过程中秩序有点乱,需要规范实验要求

汉服、古典乐符—肖楠老师的想法:
小朋友整体的接受度比较好,只有在讲北周和隋朝的时候接受的慢一些,整体纪律较好(可能也是和我还不熟悉)。
认识草木和云朵—细节到位的陈子元老师:
一班班级里存在一定的排斥同学现象,如果回答问题者的答案不是大家心里所想的,或者回答问题者是某些大家比较排斥的人,就可能出现集体嘲笑回答问题者的现象。
动物知识知多少—谦虚的王亚宁老师:
由于经验不足,上课过程中多手忙脚乱;提问环节过多,场面有一些混乱;内容过于简单,需改进;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一部分小朋友,需反思。

读万卷书,是大学生的追求,行万里路,是亲近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在教室里,希冀着我们教给学生的内容,帮助他们成长,做一个正直,自立,自强的人,这是我们支教的初心,也是我们践行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