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2023首届南京国际耳机展暨卷到革命的水月雨竹II


我个人很喜欢南京这座有着古韵的现代城市,今年一如既往,风尘仆仆从上海赶过去参加2023首届南京国际耳机展。疫情过后变化明显:
(1)火车票难订。没想到暑期开启,火车票提前7天也会紧张
(2)周末去火车站的网约车,会堵在进站的高架上缓缓而动。近期去虹桥火车站的,请务必提前一点


(3)比2021年,场地提升(南京香格里拉酒店),面积增大,厂家数量倍增,客流更是川流不息,开心啊!


以下听感仅供参考,场内试听主要曲目:
(1)Emeli Sandé《Abide with Me》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歌曲
(2)《鼓诗》
(3)HAUSER《Air on a G String》大提琴
(4)Andrea Bocelli feat. Giorgia《Vivo Per Lei》男女对唱
iFi 悦尔法
首先介绍的当然是我来帮忙站台的iFi。考虑到今年展会的频次,iFi这次参展的主要是随身设备,重点是刚刚上架就卖断货的蓝牙耳挂Go Pod。这个产品的零售版我也是这次展会才刚刚接触,但它的工程版是在2021年9月9日就听过的,大家可以算算iFi一个新产品的研发周期和成本。

先纠正之前我的一个误解,原以为Go Pod只支持MMCX耳机插口,其实随机送了一套0.78 2Pin插口的耳挂线,将来也可能出各种特殊耳机接口,扩展性很不错。现场不少烧友都是闻讯而来,往往第一反应:真大 (─.─||| 为了装下电池、耳塞、无线充电模块,还有两个灯(营造化妆台效果),所以只能做得比一般播放器还大,勉强能塞入男士裤子口袋。据称,未来金属版更大,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o^)
至于效果嘛,说个现场的小故事就清楚了。上午来的一位年轻烧友,试听了半个小时,说大了,说贵了,最后买了带过去唯一一台全新未拆封的Go Pod。另一位老烧,展会逛了一圈再来,感叹耳机就这样了,没啥花样了,还是Go Pod有点玩头,你们怎么不多带货卖?
MEZE Antonio Audio
这个来自罗马尼亚的品牌,我之前多次推荐过,比如超值的99 Classic。因为与iFi合作伙伴的关系,近水楼台先得月,试听了两款他家的耳塞。MEZE Antonio Audio Advar 旗舰单动圈入耳式耳机,一眼看去差点以为是EPZ Q5,但拿到手时润滑的表面和出色的质感都告诉我——不便宜、不可能……声音和颜值一样,非常精致细腻,高频透亮,余音较多,流行人声不错。

MEZE Antonio Audio Rai Penta 五单元圈铁入耳式耳机,金属腔体表面磨砂,质感特殊,有种厚重感,是我喜欢的深蓝色。一耳朵明显素质比Advar更强,细节丰富,结像立体,依然精致细腻。沿袭了其大耳的特色,乐器音色很准,听古典有加成。
不过,我个人觉得,MEZE的这两个耳塞还是有点偏素质,高频的耐听性不如自家大耳,他家最强的还是大耳机。

美国龙格RANKO
也是老朋友了,自从上次推荐了他家的RUF-100 6N单晶铜TYPE-C连接线,身边很多烧友都买了,我自己也是用这根线搭配众多小尾巴完成评测的。他家的产品,一个是真材实料,一个是有调音的,缺点就是比较贵。这次展会就是用龙格RANKO REA-680小尾巴+VIVO NEX3S手机来试听的,680上集成了3.5/4.4/2.5mm三个耳机孔,比较方便。

audirect 奥迪莱特
专门做小尾巴的品牌,我曾经多次推荐,他家产品也是年度榜单的常客了。展会上听了木总下阶段准备出的两个新品,挺有意思。其实,也不算是两个,可以看作“1+1”。一个小的,单独用的时候是一个蓝牙解码耳放一体机,拆开来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蓝牙接收器,可以通过TYPE-C口为audirect其他产品立即添加上蓝牙功能;另一个大的(暂称为B4+),内置电池,体积比Beam4小,功耗反而更大,用了ESS9281定制版,接上前面那个小的蓝牙模块即可摇身一变支持蓝牙解码播放。我觉得这个思路不错,只要技术能有保证,值得尝试。现场VIVO NEX3S链接,个人感觉这个蓝牙模块挺强的,很多隐藏的细节被还原了出来;其次,声音的完成度不错,虽然不能说大惊喜,但还是比较稳的,没什么槽点。期待新品能早日面市 (^o^)
听木总介绍,Beam3pro的销量很少,非常可惜。现在的市场听音习惯和偏爱,和老烧时代的确不一样了,作为厂家只能适应。后面听了一圈耳机,这个感受更深。
TAGO STUDIO
这个品牌之前没听说过,不过看到国内有厂家做大耳机,忍不住支持一下,没想到有惊喜。

T3-01限定版据说是威士忌陈年橡木酒桶做的,所以要贵1000元 (─.─||| 我先听的限定版,声音自然舒展,人声饱满,高频丝滑,悦耳耐听,非常不错。再听标准版,不得不说,略逊一筹。有趣的是,据厂家收集反馈信息,很多小姐姐更喜欢标准版的声音。仔细想想,市场风向真的变了,新人似乎都更喜欢清晰的清脆的声音了。

T3-01的定价有点尴尬,前有森海经典的HD600 HD650,后有旗舰的HD800 HD800S,后续如何,拭目以待。
惠威
当我看到惠威的瞬间,以为自己眼花了,老牌大厂不是做箱子的嘛。一问才发现,惠威其实很早就曾发布过一款耳塞,只是后来感觉不满意,又推倒重来了。这才有了今天的主角:惠威 IX-MAX 10单元6分频入耳式耳机。果然声音符合其2动圈+4动铁+4静电的配置,可谓纤毫毕现,信息量极大。令人欣慰的是,惠威不亏是做箱子的,声音完成度高于预期,在高素质的基础上依然保持了很好的乐感,脱塞感明显,非常有听箱子的那种感觉。

不过,一开始不太满意,高频太亮,有点影响中频,不应该啊。问了问,原来听得不是随机原线。换了原线(铜线)听,一下子舒服了,真·三频均衡,舒展,流畅,丝丝入扣。问厂家为啥不直接上铜线呢?原来,之前收集反馈信息的时候有不少烧友认为原线没什么味道,所以惠威才多做了一条纯银升级线 (─.─||| 估计上市的时候两条线都会成为标配,定价不少于1W吧。再次感叹,对于好声音的理解真的不一样了。
1MORE 万魔
万魔的展台就在iFi旁边,可谓“起了个大早 赶了个晚集”。可能内部交接的关系,整个上午其展台都空着,甚至被人当作了午餐桌。早年,万魔凭借和小米的合作、周杰伦的代言,火了一把。可惜后来就不太听到它的声音了。每次参展,大家好像也不太把它当HiFi品牌看待,有点尴尬。
1MORE/万魔 SonoFlow 主动降噪头戴式无线蓝牙耳机,声音表现有点意外,三频均衡,人声饱满圆润,耐听度很好,建议关注。很好奇,和漫步者PK会如何?

1MORE/万魔 S50 无线运动蓝牙耳机,很有想法的一个产品,没有导音管,等同于挂了两个小音箱在耳边,效果那就是见仁见智了。天然优势是声音自然,毫无压力;天然劣势是漏音,不隔音,损耗很大。总的来说,比预想的好,很不一样的体验,欣赏这样的创新,大家有机会可以试试。

DUNU达音科
达音科的展台可谓关注度最高之一,主要是两款新品最近爆火。之前看UP主推荐,我也抽空听了一耳朵,感触颇多。ALPHA3这个平头颠覆了我之前对平头的一贯印象,强解析强低频,简直是要逆转平头的天然劣势,线条刻画着力,应该非常符合现在年轻发烧友偏爱清晰度的口味。

而所谓“蓝姬”的隼三代 FALCON ULTRA,一耳朵也是强解析高素质的路子。个人感觉,达音科是选了一条相对容易的路子来走,先活下来再说?非常重视产品的素质,让声音更抓耳更清晰,符合现在烧友的需求,让大众更容易分辨不同价位产品的差距。其代价就是牺牲了声音的耐听性,牺牲了重播的韵味,金属感很强。

忽然发现,随着DLC LCP等新振膜的普及,现在声音的速度明显比以前快了,这也与近些年的大环境相符。在财富积累躺平享乐之后,我个人感觉中国现在的某些情形和美国曾经经历过的一代很相似,大众审美降级,娱乐化、快餐化,想想地铁里公交上不断刷着抖音的老少爷们会觉得里面的罐头笑声多么刺耳吗?讲乐感太主观太费力,不如要求清晰抓耳,更简单更直观。想到了香港街头那些疾步匆匆的行人,想到了外国人的疑惑:中国人为什么那么急?这就是现在市场给我的感受。
而今年展会我觉得,这个速度在高频瞬态方面又提升了。可能是因为厂家也变聪明了,明白单纯增加解析强调线条刻画,虽然声音抓耳,但也容易引发毛刺,副作用太明显,所以今年展会的不少新品,可能没什么毛刺,但不约而同地提高了高频的瞬态。速度快了,声音鲜活穿透力强,同样达到了抓耳清晰的目的。这种做法看似更安全,更隐蔽,对小白来说也更具吸引力。只是,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种调音手法。因为,它是以声音的均衡性和耐听性作为代价的。举个例子,现场你听到的声音,既有直达声,也有反射声,前后总有一些重叠,会留给耳朵一些预期一些缓冲的时间,但现在的新品是一下子拉到最满,高频一步登天。以前听Celine唱歌,GAO潮是呈45度缓缓展开,或者激情一点,50度拉上去,那么现在就是90度直上直下了,尤其听大提琴这样的弦乐,马上会发现高频太顶,变化太快,脑子有点跟不上,说好的如泣如诉呢 (─.─|||
水月雨
水月雨这牌子接触不多,但我手里作为评测标杆的耳塞就是JZ MOD的水月雨KPE。这次展会,水月雨挺会来事,请了四位小姐姐来了场Cosplay现场秀,着实吸引眼球,可谓全场人流最高之一。我是等了大半天才有机会占到一个试听位置。
最近吹得最厉害的就是他家的竹II,正好验证一下。一耳朵,让我惊掉了下巴,这颜值这做工这声音,居然99元,已经不是内卷了,这是直接要革命啊!其表现如此全面,不但直接碾压了自家199的兰,甚至比现场一些四位数的更好。比如,大提琴的高频拿捏较好,未出现上面所述的情形,既有一定亮度厚度,又不会太顶,保持了较好的平衡度和耐听性。个人予以强烈推荐!有机会仔细听听,看能否纳入年度推荐榜中。

竹II可以说是全场最大惊喜,但水月雨的整体产品线还是遵循了最基本的商业规律:一分价钱一分货。一耳朵,999的KATO无疑更讨喜,听感更醇厚更舒服,低频量感也会多一些,大提琴的下潜和质感更出色。

1999的Blessing3,素质方面的确更强,乐感相差不大,与KATO比的话,性价比提升一般。
现场还听了水月雨旗舰工程版,土豪金、大体积、多单元(好像是2动圈+2动铁+4静电),素质的确很牛X,佩戴有点吃力,估计售价不会低于W元。

忽然发现水月雨的小尾巴也做的不错,推力大,解析强,只是999的价格不像竹II那么有吸引力。

BURSON和ZMF
当年代理AUDUZE的蟹老板(Endgame)近二年代理了一个来自美国的纯手工木碗耳机品牌ZMF。这次和BURSON、矩声联合参展,推荐我去听听。ZMF的木碗,打磨非常精细,拿在手里又大又沉又靓,感觉和当初收集CD一样,即时不开声,看看也是种享受。

到了这个价位,声音基本会趋向于HI-EDN,表现符合预期,也与场内众多耳机不同,少了味精,放缓速度,泛音丰富,感觉身心安静下来,值得品味音乐人生 (^o^)

(完)
阿明Amin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