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一统时代一个家庭的故事

2023-02-04 14:35 作者:多娜多娜一起干好事吧  | 我要投稿


前言

1976年,随着湖北云梦睡虎地考古工作的进行,越来越多的秦朝史料第一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其中11号墓主人“喜”作为秦朝小吏,随葬的是他多年工作所记录的笔记和案例,这些秦简第一次向我们展示了秦朝真正的律法。而不远处的4号墓,墓主人“衷”的随葬品则是两封千年前的家书,千年前的普通人生活得此一窥。

秦楚战争与“新秦人”家庭

战国后期,随着商鞅变法以及一系列整顿军事与经济的举措,秦国的国力开始超越东方六国。而在历代秦王的不断努力下,百年时间,秦国蚕食六国的计划不断进行着。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秦国以白起,司马错为将发动了对楚国的大规模侵略,到秦昭襄王三十年战争结束,秦占领了楚国的都城郢以及邓地等大片土地,使得楚王被迫将都城迁至陈(又称郢陈),而在长江中游的楚国居民,此时成了秦国的臣子,也就是“新秦人”。

而在半个世纪过后,时代的巨浪再一次卷向了楚地,秦王政二十二年,秦正式发动了灭楚之战,在李信的带领之下一路高歌猛进,眼看灭楚已是时间问题,不料已被征服的郢陈居然在昌平君的带领下开始反抗秦的统治,得到了诸多反秦势力的支持,大破李信。秦王政大怒,集结六十万大军,对楚国发动了最终决战。而我们故事的主人公“衷”一家所发生的故事,就与这场战争息息相关。

“衷”一家生活在安陆城中,在耕织之余做些小买卖,生活条件还算不错,“衷'这一辈总共有四个儿女都抚养成人,”衷“是老大,而两个弟弟分别名叫”黑夫“与”惊“。”衷“由于能够读写,二十岁时被选拔为小吏,在县衙里开始工作。此时秦的户籍政策逐渐传到安陆,”分异令“要求成年男子与父母分家居住,”衷“与父母的感情深厚,所以并没有分开居住,由于他在县衙工作,所以并没有被强制分家而是缴纳了罚款。”惊“与”黑夫“也由于兄长的关系而继续与父母居住,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融洽。在老父亲去世后,”衷“成为了一家之主,而家庭财政则由母亲打理。

当秦楚战争爆发时,”惊“和”黑夫“都已经到了从军的年龄,由于秦国此时国力已经远胜楚国,所以很有可能此时从军是志愿制而非征召制,家里的几个男丁并非非上战场不可。但秦人尚武之风早已传到了这片原属于楚国的土地,在农战兴国和奖励耕战的国策影响下,这个家庭最终做出了决定,将两个小儿子送上前线参加战争,以图取得军功改变人生境遇。

两个年轻人的第一封家书

秦王政二十三年,两个年轻人带着家中准备的衣物和钱财加入了秦军。按照惯例,两兄弟被分配到同一军阵,参与对昌平君的讨伐。由于此时正值寒冬,军队暂时驻扎在淮河附近。来年二月,天气转暖,秦军即将发动对淮阳的进攻,两兄弟也在此时拜托军中的文书给家里寄去了第一封信。 

母亲身体可还好?黑夫和惊目前都还好。前日黑夫和惊曾短暂分别,现在兄弟俩又会面了。黑夫委托益就寄信给家里,请带给黑夫钱,不要带夏衣(所需薄衣)过来,想来此信已收到了吧(黑夫、惊从军后曾多次给家里写信,这应是此前的一封)?今日黑夫与惊再写信给家里,是想请母亲到安陆市(市场)看看丝布的价格,如果便宜,可以帮忙购买并缝制夏季穿的单层裤或上衣,请务必做好成衣,和钱一同带来;如果丝布价格较贵的话,就请寄钱过来,黑夫会自己在此(淮阳)购买布料。

黑夫等从军至淮阳,从去冬到今春,长期攻打反城,死伤皆未可知,希望母亲带给黑夫的钱不要少。收到这封信的时候,还请回复,并告知官府授予军功爵的文书有没有送到家里(说明黑夫、惊从军是为了夺得军功爵),没有的话一定要告诉黑夫。有没有听说王得(王得或为与黑夫、惊一起出征的发小)的消息,他应该也平安吧,(他)有没有告诉(家里)获得军功赐爵……(以下说王得的情况,简文残断)。

黑夫和惊问姑姑康乐、姐姐孝须,以及家里的各位姑姑、姐妹好。黑夫和惊问候在家屋东边厢房住的小姐姐季须(应为二人亲姐姐),身体无恙吧。

黑夫和惊也问问婴汜季(应为亲戚中的一位)的事情怎么样了,确定了没有。黑夫和惊问(安陆城)夕阳里的吕婴和阎诤丈人身体好。

惊特别问候新妇、妴(惊的女儿),都平安无事吗?新妇要努力侍奉丈人(或指惊的老母亲)……(以下内容残)。


在这篇家书中,能够看到两兄弟所想的并不是建功立业,更多的则是对家中母亲兄长姊姊的想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秦楚决战的前夕,这一封家书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在时代大潮下的平凡生活和虽相聚百里也无法阻挡的深厚感情。也许也正因如此,”衷“才会在生命即将结束之时,选择将这几块竹片带进地下,随自己度过无尽的岁月。

惊的独白

也许是送信人走走停停导致家书来的太慢,直到四月份,”黑夫“与”惊"还是没有收到家里寄来的夏衣和钱财,此时对淮阳的进攻已经宣告结束,秦军占领淮阳后开始稍作休整,“惊”则在此时给家里寄去了第二封信。

惊问候衷:母亲身体好,阖家内外都还好?我从军后,和黑夫住在一起,都还平安无事……(以下残断)。还是要谈及物资补给呀,希望母亲能寄来钱和衣服,钱五六百左右;还需要结实的丝布,不要比二丈五尺少二);(如果家用不足)请用环绕居室的柏树换钱为我们置办物资。

如果家里不给我们给养,就要困窘至死了,非常着急!惊问候新妇和妴,都没事吧。新妇要努力服侍两位老人;因为惊本人远离家乡,请大哥衷代为教导女儿妴,关照她日常活动不要离家太远,诸如外出打柴……(以下残断)。

听说刚刚为秦国所攻获的楚国城市里非常空,住不满,而政府常从故民(已被秦统治多年的民众,惊这里也指自己的家庭)中选择不依法令者去充实这些新地……(以下残断)。请代我看看祀屋(楚地民众家中祭祀之所),也许大破坏了,这是因为我身在反城的缘故(不要因 此担心)。

这封信最终平安寄到了“衷”的家中,此时的“惊”经历了数场战役,见证了无数的血腥与死亡,带着对家里老人的思念和对死亡的恐惧,他的家书中不再有对军旅生活的向往,更多则是想聊聊家常小事。从古至今,文人们总是将秦一统六国描绘的无比荣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在李白的《古风》中,一统六国似乎变成了秦王一人的功劳,在咸阳城中挥挥长剑,诸侯们便纷纷匍匐跪地,俯首称臣。而“惊”这种小卒,在史书中甚至不及一个标点重要。但恰恰是这个小卒的普通故事,给两千余年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带来了感动与温暖。对家中母亲的牵挂,对兄长的尊敬,对妻子女儿的想念......这样简单而朴素的感情,即使时隔千年,依然能够在我们的心中产生共鸣。时间冲淡了一切,无论是当年秦楚间的血海深仇还是六王毕四海一的无上荣耀,如今都只是过眼云烟。但这一份质朴的爱则被“衷”所永远珍藏,历经千年,重新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尾声

“黑夫”和“惊”的结局不得而知,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他们战死在了秦楚决战的战场上,而他们的大哥保留下这两封家书作为纪念。当然也不排除两兄弟在残酷的战争中幸存,卸甲归田,成为了当地的居民。

.......

秦始皇二十六年,齐国归降,嬴政终于完成了四海一统的霸业。四年后,秦始皇东巡经过楚地,恰好经过安陆,11号墓主人“喜”记录了这一次出访,"今,过安陆“。也许此刻,”衷“也在队伍中迎接皇帝,在明媚的阳光里,看到威风八面的始皇帝,不知道他有没有记起那两个为秦朝大一统付出了生命的弟弟呢?



----------------------------------------------------------------------------------------------------------------

参考资料:

【1】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座秦墓发掘简报》,《文物》1976年第9期;《云梦睡虎地秦墓》,文物出版社,1981

【2】《国家人文历史》,《秦楚战争发生时,一个楚地家庭做了什么选择?》,2022







大一统时代一个家庭的故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