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初中历史如何得高分?考场翻书来不及!选择题和开放类试题秘籍

2022-06-05 11:35 作者:播优私塾秦老师  | 我要投稿

初中历史中考因为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觉得考场上可以依靠速查进行,所以常常忽略对知识的记忆和考试技巧的训练。今天姚老师帮大家汇总了选择题选择技巧和材料题中的开放性问答及论述题解题秘籍。赶紧转发给有需要要的同学吧!

姚老师专注初高中升学辅导十余年,郑州播优教育暑假班正在火热招生中,特别是中考高分优秀学员更有数千元的课程免费优惠,可以私聊姚老师提前预定名额!

  1. 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限制,匆忙答题。

例题: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的变化,大致相当于苏联的()

A.1918—1921年

B.1921—1927年

C.1928—1936年

D.1937—1941年

解析: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生产关系上的变化指“一化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对照苏联完成此项任务应是1928年至1937年,故正确选项C。

例题: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国际问题是()

A..二战处于反攻阶段

B.美苏处于“冷战”之中

C.世界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D.美苏争霸愈演愈烈

此题要审出时间“新中国成立”,再现新中国成立时间1949年。可排除A项,C、D项皆是发生在20世纪50中期以后的历史事件,故正确答案为B项。因美苏处于“冷战”开始于1947年,结束于1991年。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

较难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在历史事件及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上做文章。内涵是指一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外延在逻辑学上指一个概念所确指的对象的范围。这类选择题,考试中经常见到。我们唯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把课本中重要概念、关键字词真正弄懂吃透,才不至于面对扑朔迷离的选项感到茫然。

例题: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B、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

C、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D、使中央各部门权利得以相互制约

此题多数学生选C项加强皇权,表现出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脉络及影响认识不清。此制度自秦朝建立到唐朝完善是适应封建的生产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在秦朝三公九卿制度基础上的发展,使中央机构更加完善,完善指的是各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制约同时提高了办事效率。正确选项为D.

3.历史基本史实掌握不牢固

例题: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却要复杂得多。罗斯福是“轮椅上的总统”;列宁的身高只有1.64米;而邓小平却只有1. 524米。就是这些身材上“矮小”的人,却都以巨人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下面哪些叙述符合他们的“巨人形象?

①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从此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罗斯福的“新政”使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走出④罗斯福对关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⑤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逐步走向富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此题要知道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于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从而得出①是错误的。于是此题选D。

4、历史常识缺失

例题: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清康熙帝

解析:此题教材没有现成的表述,考的是考生的基本素养,即必须具备的历史常识。秦始皇是他自己的称谓,唐太宗谥号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康熙是年号,故选B。考生易错选C。

5、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欠缺

例题: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 《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不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解析:此题要读懂材料就不容易,材料共有两句话,先确定哪一句是主要的(第二句),然后要看此句中那一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可以看出作者强调的是: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所以此题选B

6.历史的阶段特征掌握不清楚不全面

例题: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此题先要思考这些事件所处的时间段:1950—1953年,然后思考其前提是新中国的成立,由此可见此阶段的特征应选C。

A.世界联系加强

B.封建制度衰落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新航路开辟

首先要注意题干所给时间“19世纪以后”然后分析此时西欧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工业革命,联系到中国的洋务运动、中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得出结论正确选项C。

9.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能力欠缺

例题:从对时代发展的认识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的最大不同在于()

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C.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

解析:一部分考生错误地选择C,反侵略反封建是太平天国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特点。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时,历史阶段特征是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从题干的 “时代发展” 角度,本题应选择D。

10.历史事件因果关系与结果混淆

例题:促使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是:①马歇尔计划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④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实行。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本题应选B。考生易错选D。

例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兴起新型民族解放运动的决定因素是()

A.帝国主义侵略手段的变化

B.亚洲经济结构的变化

C.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D.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此题应根据阶段特征:此时新型民族解放运动指亚洲觉醒时期,故分析其原因应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并领导了民族解放运动。正确答案B。

一个历史常识性问题是:决定性因素或者根本原因应该从经济角度答题。

11.不能准确区分主要原因(矛盾、目的)和根本原因(矛盾目的)

例题:苏联最终解体的最主要原因是()

A.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B.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资本主义大国的“和平演变”战略

D.苏联的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解析:主要原因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一般情况指内部的、人为的因素。以据此可排除C。而A是根本原因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中起关键作用、决定因素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故正确选项是B。考生易错选A。

例题:建国初期土改的根本目的()

A、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B、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C、建立农村基层政权

D、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根本目的指一定的阶级从其阶级立场、利益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故应选择D。

12.忽略题干中的关键词语

例题: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足在毎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积极发展“新经济”

此题只要抓住关键词“20世纪90年代初”,便可迎刃而解选D

一、大国崛起!

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2)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

1. 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答案模板

(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睦邻友好,合作共赢。(2)日本方面: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3)中国方面: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三、中美关系!

1. 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

2. 答案模板

(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3)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

1. 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2)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六、民族复兴!

1. 常考设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答案模板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七、战争与和平

1. 常考设问: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

2. 答案模板

(1)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八、民族团结

1. 常考设问:如何维护民族统一

2. 答案模板

(1)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九、两岸关系与祖国统一

1. 常考设问:如何推进两岸关系进一步(和平稳定)发展,实现祖国统一

2. 答案模板

(1)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2)互相尊重、互补互利,加强经济、科技、文艺、旅游等方面的交流;(3)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坚决反对“一中一台”等各类台独言行,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十、改革与制度创新

1. 常考设问:从中外的改革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2. 答案模板

(1)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2)改革是强国之路,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十一、侵略与反抗

1. 常考设问:对中国近代遭受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抗争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2)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对外开放,只有提升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上立足;

十五、民主与法制

1. 常考设问: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民主与法制建设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十六、经济全球化

1. 常考设问:中国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2. 答案模板

(1)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重视区域合作,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2)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重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十七、世界政治格局

1. 常考设问: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中国应该如何做/如何应对

2. 答案模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综合国力;(2)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加快自身发展,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十八、传统文化

1. 常考设问: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 答案模板

(1)坚持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坚持发展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十九、三农与民生

1. 常考设问: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2. 答案模板

(1)重视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2)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坚持税费改革;(3)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初中历史如何得高分?考场翻书来不及!选择题和开放类试题秘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