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朝常用火炮的数据

2023-07-12 21:01 作者:金牌防守术  | 我要投稿

和好友龙腾收集了一些清代常用火炮的资料,在这里做一个资料集,时常会更新,方便以后查找,希望对历史爱好者有所帮助。 清代京营及重点驻防旗营常用火炮

以下主要是康雍时期的精品火炮,主要产地是景山炮鸟枪监造处,多为精铜铸造而成,主要是配发给满汉八旗使用(绝大部分都储存在京师的八旗炮局)。

小型火炮为子母炮、铜威远炮、铁心炮,神机神枢炮重量在一百斤左右。 中小型火炮为法攻炮、金龙炮、神威将军炮、制胜将军炮、得胜炮、冲天炮、九节十成炮等,重量在八百斤以下。 中大型火炮为神功将军炮、无敌大将军炮,大型红衣炮重量多在二三千斤以下。 大型火炮为神威大将军炮、大台湾炮、武成永固大将军炮,重量一般在三千斤以上,九千斤以下。 咸丰《皇朝兵制考略》所载咸丰十一年京师八旗炮局所存火炮信息 (最主要的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在英法联军入京后缺少两门,正红旗缺少一门7000斤武成永固大将军炮,镶黄旗缺少一门6600斤武成永固大将军炮。其他的火炮可以自己去进行核对,在此不多论述) 铁子母炮:重九十斤(106斤),长五尺六寸(180㎝),用药二两五钱(92克),用弹五两(185克) 金龙炮:重三百斤(354斤),长五尺八寸(185㎝),用药八两(296克),用弹一斤(590克) 神威(将军)炮:重四百斤(472斤),长六尺七寸(214㎝),用药九两(333克),用弹十八两(666克) 制胜(将军)炮:重五百斤(590斤),长五尺(160㎝),用药一斤八两(888克)、用弹三斤(1770克)。 铜冲天炮(威远将军炮):重七百五十斤(885斤),长二尺五寸(80㎝),用药八两至一斤四两(296克~740克),用弹三十两(实为三十斤,合约现在的35斤) 九节十成炮:重七百九十斤(940斤),长五尺四寸(173㎝),用药一斤四两(1.48斤),用弹二斤八两(2.96斤) 浑铜炮:重一千一百斤(1298斤),长六尺一寸(195㎝),用药二斤八两(1480克),用弹五斤(5.9斤) 神功(将军)炮:重一千斤(1180斤),长七尺(224㎝),用药一斤十二两(1036克),用弹三斤八两(4.1斤) 无敌(大将军)炮:重二千斤(2360斤),长七尺三寸(234㎝),用药三斤(3.5斤),用弹六斤(7斤) 武成永固(大将军)炮: 重三千七百斤(4366克),长九尺九寸(317㎝),用药五斤(5.9斤),用弹十斤(11.8斤) 重四千四百斤(5192克),长一丈二尺(384㎝),用药六斤八两(7.7斤),用弹十三斤(15.3斤) 重六千六百斤(7788斤),长一丈二尺(384㎝),用药十斤(11.8斤),用弹二十斤(23.6斤)。 台湾炮、红衣炮型号太多,不记录。

镶黄旗所存火炮

镶红旗所存火炮(列举部分)

以上八旗各炮局彻查后共计铜炮四百三十二位,铁炮六十一位。

《大清会典》所载火炮信息表

火炮基本参数与上面记载的基本一致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武成永固大将军炮 ​

炮身全长九尺六寸(307厘米)~一丈一尺一寸(355厘米) 炮重三千六百斤(4277斤)~七千斤(8316斤) 用火药五斤(5.94斤)~十斤(11.88斤) 用铁弹十斤(11.88斤)~二十斤(23.75斤)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安定门东侧城墙上的武成永固大将军炮

故宫端门西广场的一门最大型号的武成永固大将军炮,现保存在国博。 大清康熙二十八年铸造,武成永固大将军炮。用药十斤,生铁炮子二十斤。星高六分三厘。制法官南怀仁、监造官佛保、硕思泰,作官王之臣,匠役李文德、颜四。

匈牙利军博门前的最小型号的武成永固大将军炮。 大清康熙二十八年铸造,武成永固大将军用药五斤,生铁炮子十斤,星高一寸,制法官南怀仁,监造官佛保、硕思泰,作官王之臣,匠役李文德、颜四。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九节十成炮

这种火炮不同于前细后粗的前装红衣炮,也不同于后装子母炮。炮身分为九节、各节粗细相等,每节均由阴螺纹和阳螺纹旋接而成一体,需要时可以拆分运输。

炮身全长五尺一寸(163厘米)~六尺九寸(220厘米)

炮重七百九十斤(940斤)~七百九十八斤(950斤)

用火药一斤四两(1.48斤)~一斤八两(1.78斤)

用铁弹二斤八两(2.96斤)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台湾炮(平台湾所得)

1901年京师西什库教堂前的大台湾炮老照片,具有葡荷特色的海豚型提钮

《皇朝兵制考略》所载咸丰十一年八旗炮局所仅存的台湾炮 其中最大的有五门26磅铜炮 四门炮重在4000斤,长度326~385厘米 一门炮重在6000斤,长度320厘米

国内现存一门台湾炮,名为永历乙未铜炮,原件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本置于陕西临潼县的城楼上,疑为闽浙总督左宗棠于同治五年调任陕甘总督时所携去,以应付捻乱。下图是厦门郑成功纪念馆按原件仿制的一门。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得胜炮 ​

炮身全长六尺三寸(201厘米) 炮重三百六十五斤(434斤) 用火药六两(222克) 用铁弹十二两(444克)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铁心铜炮

炮身全长五尺六寸(179厘米) 炮重一百十斤(130斤) 用火药二两四钱(89克) 用铁弹四两八钱(178克)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神威将军炮 ​

炮身全长六尺七寸(214厘米) 炮重四百斤(475斤) 用火药八九两(296克~333克) 用铅弹十八两(665克)

1901年京师西什库教堂前的神威将军炮老照片,炮车不同。

故博的神威将军炮,炮车为复原品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神功将军炮

炮身全长七尺(224厘米) 炮重一千斤(1190斤) 用火药一斤十二两(2.05斤) 用铅弹三斤八两(4.1斤)

英国皇家兵械库收藏了两门神功将军炮,看馆方介绍,材质是木裹青铜。现在所用炮车来自印度(与1860年在大沽口炮台上缴获)该炮的细节图没有查到。

木镶铜炮

炮长189厘米,内径9厘米,膛深146厘米,就史料来看,该炮重一千斤到一千二百斤。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浑铜炮 ​(平吴三桂所得)

炮身全长六尺(192厘米)~六尺一寸(195厘米) 炮重一千二百斤(1428斤)~二千一百斤(2500斤) 用火药一斤十二两(2.05斤)~二斤八两(3斤) 用铁弹三斤八两(4.1斤)~五斤(6斤)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御制制胜将军炮 ​

炮身全长五尺(160厘米) 炮重五百斤(600斤) 用火药一斤八两(1.75斤) 用铁弹三斤(3.5斤)

炮身铭文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御制金龙炮 ​

炮身全长五尺八寸(186厘米)~六尺(192厘米) 炮重二百八十斤(333斤)~三百七十斤(440斤) 用火药六两五钱(241克)~八两(297) 用铁弹十三两(482克)~十六两(594克)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龙炮 ​

炮身全长四尺五寸(144厘米) 炮重一百斤(119斤) 用火药二两四钱(89克) 用铁弹五两二钱(193克)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严威炮

炮身全长五尺(160厘米) 炮重三百一十斤(368斤) 用火药十两(371克) 用铁弹一斤四两(1.48斤)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炮身全长七尺三寸(234厘米)~八尺(256厘米) 炮重二千斤(2376斤)~三千斤(3564斤) 用火药三斤(3.55斤)~四斤(4.75斤) 用铁弹六斤(7.1斤)~八斤(9.5斤)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神威大将军炮 ​(崇德八年造)

炮身全长八尺五寸(272厘米) 炮重三千八百斤(4514斤) 用火药五斤(5.94克) 用铁弹十斤(11.9斤)

首都博物馆的神威大将军炮

炮长273厘米,口径14.5厘米,铭文炮重3600斤(合约现在的4278斤)炮身为铁芯铜体复合材质:

清《钦定大清会典图》中绘制的火炮-法攻炮(发熕炮)

炮身全长四尺二寸七分(137厘米) 炮重六百斤(713斤) 用火药不详 用铁/铅弹不详

道光二十一年《炮图集》中对发熕炮的记载较为详细,发熕炮铸铁材质,炮型前弇后丰。

炮身长四尺三寸(138厘米)~四尺九寸(157厘米) 炮重三百五十斤(416斤)~四百五十斤(535斤) 用火药八两(297克)~十二两(445克) 用铁弹一斤(594克)~一斤八两(891克)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御制威远将军炮 ​(臼炮型)

炮身长二尺五寸(80厘米) 炮重七百五十斤(891斤) 用火药八两(297克)~六斤(7.1斤) 用铁弹三十斤(35.6斤)~三十五斤(41.6斤)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一百二十 西洋南怀仁谓冲天炮出其国,造之一年不成。上命先生造,八日成;上大悦,率诸臣亲试之,即封炮为「威远将军」,镌制法官名以示不朽。冲天炮,子在母腹,母送子去,从天而下;片片碎裂,锐不可当。从征噶尔靼,以三炮堕其营,遂大捷。

御制威远将军炮(加农炮型)

全长103厘米(三尺一寸)重170斤,口径4.4厘米,用铅弹19两。(但是4.4㎝的火炮口径是不可能塞的进19两的铅弹,不知道是否加了散弹)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冲天炮 ​

炮身长一尺九寸五分(62.4厘米) 炮重三百斤(356斤)~三百八十斤(451斤) 用火药六两(222克)~一斤(594克) 用铁弹二十斤(23.7斤)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子母炮1型

母炮​炮身全长五尺三寸(170厘米) 母炮重九十五斤(113斤),子炮重八斤(9.5斤) 用火药二两二钱(81.5克) 用铁弹五两(185.5克)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子母炮2型

母炮​炮身全长五尺八寸(185.5厘米) 母炮重八十五斤(101斤),子炮重不详 用火药不详 用铁/铅弹不详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回旋炮-回炮

清《皇朝礼器图式》中绘制的火炮-神机炮/神枢炮

清代地方绿营及驻防旗营常用火炮

通过县府等地方志可知,清代地方上比较流行的火炮一般为红衣炮、发熕炮、劈山炮、威远炮、行营炮、百子炮、灭寇(虏)炮、马蹄炮/马腿炮、子母炮、过山鸟炮。以上基本都是各府州县的绿营和驻防八旗的标配,基本为地方自造火炮。

其中州县所用红衣炮和发熕炮很多都在一百五十斤以上一千斤以下,多为铸造,主要用途是守城和攻坚。 诸如劈山、威远、灭寇等炮则在一百斤左右,铸造或锻造。重量较清便于士兵随营携带,攻城拔寨以及守城的辅助性火炮 牛蹄、百子、子母、过山鸟的重量则大都在五十斤左右,多为锻造,主要是打击人马之用。

光绪《续修浦城县志》所载该县守城红衣炮重量

红衣炮:重量二百四十斤——五百二十五斤不等。

《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所载威远炮和斑鸠炮样式:

雍正五年,雍正皇帝让全国各省仿照川陕总督岳钟琪所送威远炮样式进行仿制。陕西的威远炮的体式和用法与清军所用之行营炮类似(根据徐继畲的说法,这两种炮区别不大) 两广所用砂炮、河塘炮、斑鸠炮和清军所用子母炮类似,用子铳三四个。

《敕修浙江通志》所载岳钟琪解送入京,给各省仿制的样炮,遭到浙江的吐槽,认为威远炮与浙江同名的旧炮在外形上没有什么区别,而且威力和射程甚至逊色于子母炮。

《驻防德州满营军械工料价值图册》所列子母炮相关数据

子母炮:全长六尺,炮身长五尺四寸二分,外口径周长四寸八分(直径4.8厘米),壁厚四分(内口径约2.3厘米)

鸦片战争博物馆里的清代各式子母炮。口径3到4厘米,全长1.5米到2.5米。

《清远县志》所载子母炮、斑鸠炮的相关数据

子母炮三尊,替子(子炮)十五个。 小斑鸠炮十五门,替子四十七个。 大斑鸠炮二门,替子八个。

咸丰本《顺德县志》所载砂炮、斑鸠炮、河塘炮相关数据

砂炮:子母铳样式,熟铁锻造,配子铳五门 斑鸠炮:子母铳样式,熟铁锻造,配子铳二到三门。 河塘炮:子母铳样式,熟铁锻造,配子铳三到四门。

康熙《花县志》所载砂炮的相关信息:

砂炮:形如鸟枪,长五六尺,也有八九尺者,如子母铳那样更番连发。

《广东新语》所载砂炮的相关信息:

其曰沙炮者,以百炼精铁为之,长者一丈五六或二丈,每一发可毙人于三箭地外。(清代记载的长五六尺)其为制也,皮宜厚,腹宜光滑,口宜稍大于身,使弹子易于喷撒。弹子多至升许,一发毙数十百人。杂以快钯藤盾,长短相救,每战辄无敌矣。予尝有《军行曲》云:“沙炮都须丈六长,藤牌一一辅花枪。枞横只用鸳鸯阵,马战何如步战良。”又云:“挑战时时逾白沟,刀牌好手夹蛇矛。镖枪先掷身随人,出没如风敌尽愁。

南山博物馆里的砂炮实物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所载威远将军铁炮和子母铁炮的信息:

威远将军铁炮:长一尺七寸七分,重四十五斤,铅弹重二十六两,用药十四两。(雍正五年造)

錽金子母铁炮:(雍正五年造)

有六门长五尺二寸,重四十八斤。用铅弹四两,用药二两。

有一门长五尺五寸,重四十斤,用铅弹二两六钱,用药一两三钱。

有十门各长五尺五分,重三十六斤,用铅弹重二两五六钱,用药一两三钱。

《皇朝经世文编》卷七十七所载雍正二年李绂所制五子炮(子母炮的一种)

五子炮:母炮重六十斤,子炮重三斤,每门子炮五个,熟铁锻造制成,用铅弹二两,用药二两。

主要目的是克制苗人的长管鸟枪。

【五子说】李绂

始用以飞石,故字从石,自明徐文定公用西洋穴之法,而军威之烈,至此而极,其辟易糜灭,虽雷霆不能过也。顾其为器重而难举,其用法迟钝而不灵,往往施放未及,为敌所乘,则反为敌用。惟五子则灵速,应手迭用不穷,克敌制胜,莫之或先焉。 其法用好铁百二十觔,炼至六十觔,然后造为母。再用好铁五十觔,炼至十五觔,造子五,每子重三觔。母背开一阙,以子入之,药装于子,五子互换,终日不息,捷于鬼神。

旧法口之上,有实中星一,以定准头。今于腰之上,添一虚中星,由虚窥实,其直益准。然火所击者众,非止一二人而已,准头犹缓而远近为急。梢过低,则前高而所及者远,冒过敌兵。梢过高,则前低而所施者近,不及敌兵。准头虽正,究归无用。

今增设梢尺一根,铁为之,长二尺一寸,与炮架平,满尺放之。平及一里,减尺三寸,后低前高,可及一里三分。凡营造尺,五尺为一步弓,三百六十弓为一里,长一百八十丈,每里画作十分,梢尺低一寸,则及一里一分。低二寸,则及一里二分。低三寸,则及一里三分。梢低至三分而止。

每用手五人,一人为头,专主扶立母。择胆气壮而目力巧者,胆气不壮则临时多仓皇失措,目力不巧则无以定准头而规远近。胆气之壮否,须其人自任,又常以捕贼事试之,目力则须生来巧捷。又令终日料估演试,就平地演之。遥指一木一石,或墙或岸,料估为若干远,再以步弓量之,是否相合,演至百估百合,而后视法乃精。既估平地,又估不平之地,或近高远低,或远高近低,高低既殊,视法即异。演习熟者,许倍食战粮,令其鼓舞,不时亲阅,以觇勤惰。余四人,止令装子火药,行则二人抬,一抗架,一负火药筐。其装药之法,亦令演习至熟,每一用火药铅子各二两。

《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 所载雍正五年正月,岳钟琪治下的甘肃凉州解京的行营炮样板数据

①行营铁炮:长一尺七寸二分,口径二寸二分,重五十五斤,打一枚实心单则用药十二两,用弹推测为1.5斤。 ②行营铁炮:长一尺七寸九分,口径过二寸,重五十五斤,打散弹加压顶弹则用药一斤。用弹推测合计为2斤

《宝山县志》和《昌瑞山万年统志》所载清代火器的材质

劈山炮、过山鸟炮、百子炮、子母炮、大小牛腿炮、马蹄炮、涌珠炮、花瓶炮、佛郎机炮并子炮、威远大炮均为熟铁材质。 红夷炮、玉带炮、决胜炮为生铁材质。

光绪本《宝山县志》所载清代火炮材质

劈山炮用熟铁制造,过山鸟炮、百子炮、子母炮亦是如此。

道光本《恩平县志》所载清军火炮材质

行营炮、威远炮、子母炮为熟铁材质

《嘉庆上海县志》所载清军火炮材质

过山鸟和子母炮为熟铁材质,威远炮为生铁材质。由于马蹄炮和牛腿炮并列,应是有所区别,或许二者存在大小不同。磨盘炮的样式不详,不知是指火炮样式还是指炮车样式。

《松龕先生全集》所载抬枪、行营炮、威远炮的相关信息:

咸丰四年,曾任闽浙总督的徐继畲,在给自己的好友山西巡抚王庆云(字雁汀)的信函中,所提自己对北方防务的建议。 抬枪:旧制重三十二斤,闽广新制重二十二斤,射程均为一百数十步。(鸟枪止数十步) 行营炮(山西又称威远炮):重量大者不到二百斤,小者不到一百斤。用熟铁锻打而成,外有铁箍,炮身短而膛口大。 用法:惧敌时,用大单子一枚,用棉絮包裹,增强气密性,然后塞进炮膛,射程可以有二里,但是用单个炮子打放,即便打中了,也不过打死一两个人。 最实际用法是不用单枚大炮子,而用散子,如果散子不足,也可以添加各种铁锅碎片和烂铁钉,之后需用破絮烂纸塞严,以增强气密性。点放时,将炮架设在土堆上,等到敌人到了二百步的时候,就发射,一击可以杀死三四十人。功效可抵鸟枪抬枪数十杆。 缺点:火炮太轻,点放时会震动,如用土袋,则依旧会翻动,用炮车也会因为后坐力而改变位置。南方的用法是用藤绳系在炮口处,然后左右打两个环,由两个壮士拖着,这样点放就没有问题了。 道光初年征剿台湾张丙、詹通之乱,福建陆路提督马济胜率兵四千精兵增援,出战则每二千人带八门行营炮。 “陆路之最宜者,惟行营炮,山西营中称为威远炮,其制以熟铁打成,外有铁箍,重者不及二百斤,轻者不及一百斤,身小膛大,乃陆路之利器,其施放之法大有区别,若用以懼敌,宜用单子,以棉絮裹塞,闭紧,计可二里余,然单子打入人叢,不过毙一两人,多则三人,若打道空处一无所伤。求其实用,则不用大子,而用群子,群子不足则铁锅碎片及碎烂铁钉皆可用。其法不用封门大子,用败絮烂纸填塞闭气,施放时用石块土块垫之,仰头贼将及二百步,然后施放,一喷可及二百步,碎子所击可毙三四十贼,较之鸟枪抬枪可抵数十杆。惟炮身太轻,一放必翻折,即用即沙袋压之,亦必折转。用炮车则坐回至七八步不止,点炮之兵闪避两旁亦并无损伤,南方用竹篾藤丝系于炮口两旁做圈耳,两个壮夫就地拖之,即可行,不必用炮车也。”​

1875年,兰州清军军营里,拖着火炮的四轮大车,其中的两门火炮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是带铁箍的锻铁小炮,或许就是行营炮。

光绪《黎平府志》所载该府子母炮、百子炮、马蹄炮、威远炮重量:

子母炮:七十二斤 百子炮:十四斤 马蹄炮/马腿炮:五十五斤 威远炮:七十八斤

光绪本《靖州直隶州志》所载子母炮、劈山炮、威远炮、鸟机炮(过山鸟)、红衣炮、发熕炮的重量:

子母炮:母炮六十五斤、子炮六斤十二两。 劈山炮:一百八十斤。 威远炮:一百八十斤。 鸟机炮:三十九斤。 红衣炮:五百斤。 灭逆炮:重二百八十五斤。 发熕炮:三百五十斤。

道光《宝庆府志》所载该府邵阳县各类火炮重量:

红衣炮二门:一号重九百三十六斤、二号重九百九十六斤,康熙十九年偏沅巡抚韩,发补。 行营炮五门:一号重五十三斤、二号重四十斤、三号重五十七斤、四号重四十斤、五号重四十四斤,康熙十八年提督趙撥補。 劈山炮:重九十斤,乾隆五十一年製造。 威远炮二门:一号重六十二斤、二号重五十九斤,乾隆九年製造。 子母炮四门:一号重五十六斤、二号重五十三斤、三号四号重五十二斤,嘉慶六年製。

《台案汇录戊集》卷六所载嘉庆十年福建新造战船 。

红衣炮:八百斤~一千斤 劈山小礮:八十斤

光绪《黎平府志》所载靖蛮炮、威远炮、大子母炮、马蹄炮、抬炮的相关资料:

靖蛮砲:重一百三十斤,用弹五六两,用药五六两。 威远砲:重一百三十斤,用弹一斤八两,用药一斤八两。 大子母炮:重一百斤。 马蹄炮:重七十余斤,用弹十五两,用药十两。 抬炮:用弹一两二钱,用药一两二钱,射程二百弓(280米)

宣统《永绥廳志》所载该直隶厅各炮重量:

铜劈山炮:重一百零五斤 铁威远炮:重一百十斤

光绪《内江县志》所载该县各炮重量:

劈山炮:重一百二十斤 怀胎炮:重七十五斤

同治《酉阳直隶州总志》所载各炮重量:

子母炮::重一百斤。 劈山大炮:重三百斤。 劈山炮:重一百二十斤,用药四两,用弹六两。

道光《平罗纪略》所载火炮信息:

威远炮:重七十二斤,长一尺七寸。 子母炮:重四十五觔,長四尺二寸。 劈山炮:重四十二觔,長四尺五寸 。

《故宫清朝档案》所载乾隆十一年劈山炮、和鸟机炮的数据

劈山炮:每位重70余斤、造价13.11两 鸟机炮:每位重30余斤、造价8.945两

就清代地方志来看,清军常用的野战炮~劈山炮、行营(威远)炮均不算大,普通的劈山炮基本维持在五六十斤到一百五十斤以下。

难怪陕甘的清军会觉得劈山炮比一百斤左右的子母炮更利于携带,分分改铸劈山。

《高宗实录》卷之一千一百四十:乾隆四十六年九月13日。 ○钦差大学士公阿桂,署理陝甘总督李侍尧奏,西安添设驻防官兵各事宜一。西安原设满洲、蒙古、汉军,马甲七千名,步甲一千名,礮手、弓箭、铁匠共三百四十六名,养育兵一千名,旋因移驻凉州等处,及汉军兵出旗,所賸不及一半……一、每佐领下,例设弓箭、铁匠各一名,应于新设佐领下,照例增设。又兵百名,例设炮一位,炮手二名,现有炮十六位。炮手三十二名,应添炮三十四位,炮手六十八名。

再子母炮,不如劈山炮便于携带

,应将现存之子母炮,并城守营存贮之子母炮,拣给二十五位,再铸劈山炮二十五位给与。

劈山炮的大小也会根据作战的需求进行调整,比如在平定大小金川的过程中,清军几十斤的劈山炮只能射击散兵,而无法撼动碉楼,故而出现了三五百斤的放大版。至于为什么没有更大的,这或许是在功能上与数百斤的轻型红衣炮雷同了。 就劈山炮的真实样貌而言,目前我还未在国内史料中找到准确的描述。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所载乾隆十二年十月十八日,川陕总督张广泗认为清军所用的子母炮、劈山炮、威远炮、百子炮能用于对阵杀敌,而不能用于攻坚。四川巡抚纪山督造了九节劈山大炮二十门,每门重三百斤。骡马无法运输,只能靠人力抬运,且无法对碉楼造成结构性破坏。

向有子母、劈山等炮,仅可禦敌,不足攻碉,抚臣纪山制有九节劈山大炮二十馀位,每位重三百馀觔,马骡不能驮载,雇觅长夫抬运以之攻碉,若击中碉墙腰腹,仍屹立不动,惟击中碉顶,则可去石数块,或竟有击穿者。贼虽颇怀震惧,然即甃补如故。

《平定金川方略》卷四所载乾隆十二年十一月,川陕总督张广泗认为纪山新造的三百斤大劈山炮虽然有点用,但是使用起来依旧十分鸡肋,但是如果继续铸造更大的,势必难以移动。攻破金川的碉楼唯有广东造的九节铜炮(估计是九节十成炮)能够胜任。

报闻,是日张广泗又奏言,攻克坚碉必须大炮,各营现有百子、劈山、威远等炮,仅能对敌于行阵之前,无益于摧坚之用。纪山所铸大劈山炮重三百馀觔,分发各路应用颇为得济,然尚嫌力微而再议加重则又移动为难,(臣/)查从前两广督(臣/)鄂弥达曾令广东巧匠铸造九节铜炮运京。蒙世宗宪皇帝颁发西北二路军营后,值黔省苗疆有事,亦曾颁给四位。此炮合之则可摧坚,分之又易抬,运用之于此一带番酋之地,大有禆益伏祈。

《平定金川方略》卷五,乾隆十三年正月,由于三百斤大劈山炮啃不动碉堡,张广泗于乾隆十二年的十二月,派人去成都制造五百余斤大劈山铁炮二十门,并请调八旗炮局所储备的九节十成炮用于攻坚之用。

旨敕下云南督,臣张允随拨调净瓶炮四五十位,即令胡大勇解赴金川,臣等看得上年十二月内,张广泗奏明遣员前赴成都制造重五百馀觔之大劈山铁炮二十位,又上年十二月内钦奉谕旨颁发八旗存贮九节炮十位运往军营。

《钦定兰州纪略》所载乾隆四十六年兰州的军械情况:

所存旧子母炮射程不远,仅和鸟枪相当。威远炮用弹十六两到二十两,能射的较远,但是由于火炮太轻,发射时震动厉害,而且难以打准。唯有四川制的威远炮便捷得力,这里估计是仿的川陕总督张广泗督造的三百斤大劈山炮。 贼匪畏惧我兵之架炮轰打俱刨挖土穴潜居其帐房夲属虚设且官兵现已四面围困贼匪所踞不过弹丸无需大炮轰击至兰州旧存子母炮仅与鸟鎗无异施放不能及远又威远炮八尊子重十六两至二十两轰击稍远而施放时易于跳动又无准头俱不甚得力现已照四川劈山炮式样制成二十尊击打贼营甚为便捷得力

乾隆五十六年,在题为【闽浙总督为请销剿匪军需事】

一疏中提及了劈山炮的长度为五尺,炮管厚度为一寸,口内径为一寸,外径为三寸。(除去游隙距,用铅弹约110克)

光绪本《四川金川庆宁乡庆宁村一农户家里收藏的一门“乾隆四十”年铭文的铁炮,长约1.5米,炮口直径约5厘米(如果内口径按4.5厘米算,除去游隙距,用铅弹约320克),重约120斤,样式应该与劈山炮差不多。由于未见炮耳,应该在炮尾处有嵌入式的木托,直接架设在土堆上或者木架上使用(清军小炮的常见用法,会用沙袋抵住炮尾以减少后坐力)。

18世纪后期,法国来华传教士钱德明对于清军所用武器的考察,每种武器都有详细的名称、图式、叫法的来源、造价、尺寸、制造工艺等项。

《Memoires concernant l'histoire, les sciences, les arts les moeurs, les usages etc. des Chinois: par les missionaires de Pekin. Vol 1-16》第 7 卷

【作者:Joseph Marie Amiot, Francois Bourgeois, Pierre Martial Cibot · 1782】

下图左边是劈山炮、右边是过山鸟(枪)

劈山炮的炮管为锻铁材质,长度trente-cinq pouces(35法寸,约合95厘米),内口径vingt-cinq lignes(25莱尼,约合5.5厘米),用火药3盎司。 过山鸟(枪)的铳管为锻铁材质,长度quatre pieds cinq pouces(4法尺5法寸,约合145厘米),直径d'un pouce cinq lignes(1法寸5莱尼,约合3.8厘米),用火药1盎司

四川地区拍摄的劈山炮

下面最大的九箍铁炮可能就是纪山制造的九节大劈山炮,炮尾有夹木托的铁铤。

一个好友找到的清末战船上的武备,图一的右下角这种带铤装尾柄的细长火炮应该就是劈山炮了,此类火炮在嘉庆时期被广泛配发到赶缯船等清军战舰上使用,带铁箍的应为百子炮。

同治本《酉阳直隶州总志》所载各炮演放所用弹药:

劈山炮:用药四两,铅弹六两。 子母炮:用铅弹一两五钱。

道光《丽水县志》所载各炮演放打靶用药:

行营炮:用药六两。 劈山炮:用药四两。 百子炮:用药二两。 子母礮:用药二两。 红衣炮:用药三斤四两-五斤十二两不等。 发熕炮:用药二斤或一斤八两不等。

咸丰本《冕宁县志》所载劈山炮、五子炮、鸟机炮(过山鸟炮)的弹重:

劈山炮:用铅弹六两 五子炮:用铅弹一两五钱 过山鸟炮(鸟机):用铅弹二两六钱

道光《晃州廳志》所载各炮演放打靶用药:

子母炮:用药一兩五錢 鐵百子炮:用药一兩五钱 劈山炮:用药四兩五钱。 熕炮:每位用药一十四两。

嘉庆《清溪县志》所载劈山炮用弹重量:

劈山炮:用弹六两 五子炮:用弹一两五钱。

《雍正朱批奏折》第9册和第24册,所载马腿炮过山鸟炮各项参数:

马腿炮/马蹄炮:长一尺六寸四分,重三十七八斤不等。 过山鸟炮:连木柄共长六尺五寸,重二十四斤,用药二两五钱,用弹二两五钱。

《祝融佐治真诠》中记载的清代抬炮

抬炮:无子铳,重四十斤以内。后期又出现加大版子母铳式。 图二三是在英国伦敦展示的一门缴获自清军的抬炮(复制品) 图四是美国人满里先生在1911年,因四川保路风波,清廷派大臣端方率湖北新军入川,驻扎资州城,州城气氛极度紧张情况时拍摄的照片。当地守城士兵使用的火器是劈山炮和抬炮。

《道光实录》所载抬炮相关资料:

抬炮:炮重二十三斤到三十斤,在道光年逐渐开始在各地流行。 《道光实录》卷114 谕军机大臣等、前据哈丰阿奏,筹造擡炮一百尊,未据将需用若干动何款项之处,声叙明晰,当降旨令详细具奏。再降谕旨,兹据奏称,旗库存贮款银,俱系随时动用,并无闲款,所造炮一百尊,需用工料银一千七十六两零,系该将军与伦忠、左廷桐、会商捐办。不敷银两,由该将军如数捐足,现已制造完备。其操演擡炮,配用火药,在于存城大炮十位内撙节备用,所需铅丸,照子母炮例,归入右司存贮。筹备修补军装项内支销,由理事同知备办,如数领用等语。此项捐办银两,该将军等岁支廉俸之外,别无余资,无庸捐办。即著中祥于粤海关税内,照数拨给银一千七十六两零,作正开销,文该将军等支领。此项制造擡炮,为军中得力之器,必应挑取兵丁,认真演练,一归娴熟,不可有名无实,将此各谕令知之。

《道光实录》卷136 谕军机大臣等,特依顺奏,添设擡炮,慎重操防一摺。据称该副都统前在福州协领任内,教演擡炮,仿照西安满洲营式样制造,施放有准,远至二百余弓,较子母炮速捷便利。密云地属冲繁隘口,若照福州满洲营擡炮式样,添设二十位,教演熟习,甚于操防有益。现由京召匠,加工制造,每位价银十五两,共需银三百两,请于该副都统养廉银内赏借三百两,以便制造。并请将此项银两,在于应支养廉银内,作三年分为六季扣留归款各等语。该副都统既称擡炮施放有准,于操防有益,自应准其添设。该副都统养廉无多,此项添设炮位,本系因公,朕无难全行赏给,但恐各处纷纷渎请,转多窒碍。著穆彰阿饬令藩司颜伯焘于库贮闲款内,拨给银三百两,俟覆奏到时,再降谕旨,将此谕知穆彰阿,并传谕颜伯焘知之。

《道光实录》卷179 谕军机大臣等,耆英奏,查明上海宝山及吴淞口情形一摺。吴淞口外,为由海入江必经之路,现在水师废弛,不独巡洋未能得力。即江防亦属无备,思之令人寒心。该督议将外海内河额设战船实数,并水师各营原有马匹,酌量变通,然后整饬会哨,以冀补牢。著俟履勘各要隘形势,再行通船筹画,奏明办理。将来制造船只,必须木植坚实,运用灵捷,方能得力。若拘守旧制,名为修理战船,其实无济于用,又复何所裨益。至另片奏拟酌提宝苏局洋铜数十万斤,铸造大炮,并咨会河南代造擡炮等语。制造炮位,无论铜铁,总以精炼为要,非必专用铜炮,始能及远命中。且购办铜斤,不如购办精铁之易,苏局现在所贮洋铜,自应仍留备鼓铸钱文。该督等增铸大小炮位,惟当广购精铁,加工镕炼,并调取广东熟谙铸炮工匠,如式制造,务期一炮得一炮之用,方为妥善。其擡炮一项,以体质轻固者为得用,该督因江苏所造未能如法,已咨河南巡抚责成河北镇昌伊苏代造擡炮一千五百杆,亦著照议办理,惟三十斤之炮,尚恐运动未能灵便,若每炮再减六七斤,运用时当更得力。并著该督咨会河南巡抚照办,将此谕令知之。

抬炮

清代发熕的样式,尺寸比较多,也不一定是那种红夷炮款式,比如《驻防德州满营军械工料价值图册》所列发熕

炮长二尺八寸五分,箍五道。炮口及炮底连箍围圆俱一尺九寸二分,厚一寸九分,口径二寸五分,重二百一十斤,于嘉庆八年置办。例定三十年后实有炸损,准其铸造。十五年后口门宽大准其修理。 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炮长约90厘米,炮口周长约61厘米,炮底周长相同,也是61厘米,炮壁厚约6厘米,内口径约8厘米,重约250斤。

光绪《淳安县志》所载发熕炮、百子炮参数:

发熕炮:长二尺七寸、重一百六十斤 百子炮:长三尺,把长一尺五寸、重二十四斤。

18世纪后期,法国来华传教士钱德明对于清军所用武器的考察,每种武器都有详细的名称、叫法的来源、造价、尺寸、制造工艺等项。

《Memoires concernant l'histoire, les sciences, les arts les moeurs, les usages etc. des Chinois: par les missionaires de Pekin. Vol 1-16》第 7 卷 【作者:Joseph Marie Amiot, Francois Bourgeois, Pierre Martial Cibot · 1782】 上图是子母炮、右下角的左侧三门是马蹄炮,右侧两门是百子炮

子母炮的介绍 子母炮:一门母炮配四门子炮,炮长3法尺8法寸,口径1法寸,装药3盎司 。配有一门虎头炮车。 乾隆后期,钱德明传教士看到的清军虎头子母炮炮车,我在地方志中找到了对应的记载。 《嘉庆上海县志》

马蹄炮的介绍

以下三门均属锈蚀严重的旧炮,无造价 一号炮长度2法尺4法寸,膛长2法尺,口径2法寸 重140磅,装药一磅二盎司 。 二号炮长度2法尺1法寸,膛长1法尺九法寸,口径2法寸,重130磅,装药十四盎司 。 三号炮长度1法尺8法寸 膛长1法尺5法寸,口径2法寸,重七十二磅,装药十二盎司。

百子炮的介绍

以下两门均属锈蚀严重的旧炮,无造价 一号炮长度 longueur trois pieds deuxpouces(3法尺2法寸)膛长un pied huit pouces(1法尺8法寸),口径一法寸,重五十二磅。 二号炮长度2法尺,膛长1法尺,口径1法寸,重三十四磅。

清代地方上常用各色火炮总结:

①威远炮:长度一尺七寸左右,重量通常在一百斤左右,用法与形制和行营炮相似,用药八两到十两,用大弹一斤到一斤四两。用熟铁锻打而成,外有铁箍。(也可铸造)

②小威远炮:长度不明,重量在六十斤上下,用药四两,用弹八两。

③行营炮:长度一尺七寸左右,重量通常在一百斤以下,用法与形制和威远炮相似,用药十二两到一斤,用大弹一斤八两斤,用散弹则二斤。用熟铁锻打而成,外有铁箍。(也可铸造)

④小劈山炮:重量八十斤以下。

⑤劈山炮:长度在四五尺的样子,重量在一百斤以上二百斤以下,用药二~四两,用铅弹三~六两。(铸造和锻造均可)

⑥大劈山炮:长度未知,重量多在三百斤(未见超过五百斤的),用药未知,用弹未知。(铸造)

⑦马腿炮/马蹄炮:长一尺六寸四分,重三十七八斤不等,用药未知,用弹未知

⑧过山鸟炮:铁筒长五尺二寸,连木柄共长六尺五寸,重二十四斤,用药二两五钱,用弹二两五钱。(熟铁锻造)

⑨子母炮:长度多在六尺以下,重量多在一百斤以下,用药在二两左右,用弹五两。(熟铁锻造为主,亦有铸造)

⑩砂炮:与子母炮形制相似,长五六尺。(熟铁锻造)

河塘炮:与子母炮形制相似。(熟铁锻造)

斑鸠炮:与子母炮形制相似。(熟铁锻造)

五子炮:与子母炮形制相似。(熟铁锻造)

清代沿用前明时期的旧炮,如:大将军、二将军、湧/涌珠炮、连珠炮、百子炮、虎蹲炮、虎尾炮、追风炮、毒虎炮、牛腿炮、灭寇炮/灭贼炮/灭卤炮(原名灭虏炮)这类名目繁多的火炮就不过多探究,大都为一百斤上下的小型火炮。

左宗棠新制劈山炮的相关资料

《左宗棠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1854年【答刘霞仙】记载了左宗棠新制劈山炮的尺寸数据,总体上依旧是一种前装滑膛炮。 此时水营有船、有勇、有饷而无炮,真是无法。近命制劈山百尊 式如大抬炮,而身只五尺,能吃半斤子,半斤群子,可致远四五里,勒限一月成工。此器似可用。每三板拟左右列二尊 安于船舷,可俯可仰,可前可后。如贼以小船环绕,则此物击之便。

清朝常用火炮的数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