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 中医基础理论 藏象之肺系统 三
上节着重讲的是肺对皮毛的作用,现在是倒过来。
皮毛对肺的作用
皮毛能宣散肺 气(气门)
先讲后面一个,后面一个容易理解,外感邪气从皮毛而入,犯肺。那个最明显的就是,感寒。一受寒,先是觉得皮肤冷,尤其是背后冷,背后一冷很容易就咳了,就进到肺。这个容易理解,因为它是通过汗孔,通过气门进去的。
关于第一点,皮毛能宣散肺气的意义有几个。第一个就是上次我讲过,假如受寒,毛孔是关闭的,毛孔一关闭,肺气是憋在里面出不去,所以临床治疗感冒的基本法则就是发汗。一发寒,毛孔一开张,然后邪气能够外透,肺气能够宣达。
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散热。汗孔叫气门,出汗的同时,阳气从…以气态的形式发散出去。其实这里还有一点点养生学的原因,你不是叫气门吗,你是体内外气交流的通道,尽管我们正常人是以口鼻为通道,那换句话来讲,还有一些相对异常的人。
以前练气功会有那么一种说法,我不太肯定啦,就是皮毛呼吸。实际上你不是要叫气门吗,你这可以是体内外气交流的通道。所谓的皮毛呼吸,我觉得跟古代的一种说法有点接近,胎息。胎息就是你看小孩在母体内,他不是…他口鼻不能呼吸的,那他通过脐带。那么所谓胎息也就是说,打坐的过程中,坐到最后,可能口鼻呼吸关闭了,只觉得丹田在动。但是一般人觉得你口鼻呼吸关闭了,你内外气体交换的途径关闭了,那么唯一可能就是毛孔,也专门有些功法是刻意的这样玩。比如说,吸气的时候,想象毛孔打开,自然界的清气从毛孔而进,呼气的时候体内的浊气从毛孔而出,也有。第三种就是武术家,武术家我没考究过是刻意练的,还是自然而然达到一定境界就会出现这种状态。一般古代,比如说打拳,一趟拳走下来,应该是面不红,气不喘,更好的是,汗不出。你说为什么要汗不出呢,其实你叫气门,你假如出汗多了,你等于是漏气,那你体内的能量都从汗孔出来了,那就变成是,你的气是容易耗散。所以古人的感觉就是,假如我的汗孔,你说完全不出汗可能难一点,出汗少一点,气外泄就少一点,这种就是古人讲的能发能收。所谓能发不能收,就跟正常人一样,打一拳出去,然后运动量达到了这个程度,汗就出来那么多,那你这个自然耗散,自然耗散你的体力下降就快。但是假如说,我出汗比正常人少了,那变成我是处在半关闭状态,那个气就来回鼓荡了。变成了,一发力,力达四肢,应该是一呼,力达四肢,一吸气归丹田,然后真气来回鼓荡,生生不息。所以,中国古代的武术,假如一个武术家,除非死于争斗,假如没死于争斗,一般是养生,长寿,因为它有这一手。但是你看国外那些搏击家,比如拳击的,泰拳的,反正以力为胜的,你就算没有实战争斗,它的自然寿命一般也不长,太过耗损体内的东西。而且你那种是,尤其是打黑拳打那种,生死相搏,所以平时打运动量有点是超量的,像泰拳那种,是啊,一直淘汰上来,从小打到大,所以它的运动寿命也不长,一般最多打到三十多岁,泰拳一般打到三十多岁一般打不动了,然后过后这个自然寿命是衰竭得很快,透支了。所以,玩中国武术玩到最后,有本事你就这样。
在窍为鼻 —— 司嗅觉、通气
在窍为鼻,鼻是司嗅觉跟通气。那么在窍为鼻不需要解释了,就是结构,呼吸道跟鼻子相通。
肺之精气上通于鼻的表现:
嗅觉灵敏、通气畅顺
那么肺的精气上通于鼻的表现就是一个嗅觉灵敏,一个是通气。那么你反推了,鼻子有问题,鼻塞。鼻塞首先前提啊,鼻塞是肺气不宣。肺气,前面不是讲吗,辛入肺。你看当你鼻塞,最容易通气的吃辣的东西咯,芥末,蘸一点马上就通,芥末不是辛味吗,宣肺啊。你没芥末,你用一点洋葱啊什么之类的,也一样的。所以中医的凡是鼻子不通开鼻窍的药物,通通是辛味的,什么细辛啊,白芷啊,辛夷花啊。
然后,流涕。流涕通常两种,一种是流浊涕,流浊涕一般是偏热的多,是啊,前面讲过分泌物排泄物浑浊的,热。另外一种是流清涕,清涕其实两种。第一种就是外感风寒,假如感冒,流清涕了,那么是偏寒的。那么还有一种流清涕,好像现代人比较多,过敏性鼻炎。是啊,一到早上,几个大喷嚏,然后又清涕长流,那个也是清涕啊。那个习惯性的,那你注意啊,这种不见得是外感风寒,这个是肺气虚肺阳虚。阳气少了,还是前面那个概念,固摄不住本脏的液体,那么本脏 的液体容易出来,所以可以是肺的阳气虚。

但是在中医学里面有个很怪的习惯,一般只讲肺气虚,不讲肺阳,实际上肺阳虚常见的很。你说为什么形成这个习惯呢,它大概是这样,肺五行属金,金怕火,那么讲个阳字好像有点不太吉利,所以慢慢就好像有点忌讳忌讳,避讳避到最后忘记了,所以你看现在的教科书,考一点的,非教科书很整齐的那中医诊断学有肺阳虚,但在教科书里面没有,你们以后学到的那个内外妇儿课好像也很少。其实这种病多见的很啊,是啊,你比如说你过敏性鼻炎的人,多半比常人怕冷的,你怕冷还不是阳虚啊,是哦,肺阳虚是有的,你注意啊,不管你以后的教科书见(不见得)到。
过敏性鼻炎,有的容易治有的难治,看程度,假如从西医角度还要看你的过敏源。比如说你的过敏普很窄的,也就是对有限的一两样东西过敏,那你不接触那一两样东西那就好办。但假如过敏源很广的,是啊,花粉你闻到也不行,粉笔粉也不行,冷空气也不行,那啥都不行那就麻烦啦,那个比较不好搞。但是我觉得控制症状倒不算太难,比如说前面提到的那个天灸,还有一种直接不用天灸,天灸你还要等,你就艾灸嘛,艾灸肺的地方,在膀胱经,可能有的同学已经看到经络,膀胱经有个穴位叫肺俞,第三胸椎下,旁开一点五寸,就好像肩胛骨内侧这个地方,你就艾灸它。还有更直接的,比如说你鼻涕长流的时候,那不是点着艾条对着那个地方,不一定影响,反正你让那个鼻颊暖起来,也就五六分钟,整个鼻颊一发暖,那你鼻涕很快就收了,至少当时是能收得住。
但你说哎呀,这不是很麻烦吗,我觉得有个积累量问题,比如说你当时收住了,明天你又来,明天我又艾灸,它慢慢积累的话这个症状会慢慢减轻。但是应该说比较就近的是背后那个肺俞。这个(鼻颊)好像是应急用,但应急用你毕竟你鼻子是慢慢慢慢暖啦,还是会好很多。
还有一个是喉。你注意啊,我们这两个东西一般并称,比如说咽喉,比如说急性咽喉炎,或者干脆叫咽炎,我觉得现在的我们一般医生处理会有一点点问题,比如说急性咽炎一般是咽喉红肿啊,或者是发高烧啊,那么这种情况下一般是实热症。那么很多医生干嘛去呢,跑去清肺热。清肺热对不对呢,只能说对一半。为什么,你注意啊,喉通肺,咽通食道,那么食道下面就是胃,所以假如是咽喉问题是胃,肺。假如按脏腑,肺胃都有,不是纯粹肺。所以比如说急性咽炎,你可能是除了清肺热还得清胃热,纯粹清肺效果可能不是很理想,但是最好有些药是肺也清胃也清,像石膏,一个药下去就肺胃一起清,但是起码概念上你要分清楚。好,喉的作用是主发出声音,那么这个发音其实也能看出来,声音高亢有力的,实症,至少你能判断肺气是充裕的。是啊低弱无力,虚症,那么虚到哪里呢,尤其是肺。所以养生学上,有两个禁忌,第一个,长期慢性泄泻。其实我们都有体会,你泻两天整个人就软了,耗气,为什么耗气可能讲到气血津液,津液跟气的关系的时候再说。第二个就是这个,长时间大声说话,耗气,像我们这个职业,广东话讲“好漏气”。要不你们上来试一下,不用讲多少,假如你平时没有习惯讲,我估计你上来讲大概45分钟,够啦,下去,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还有一个,讲广东话比讲普通话耗气。因为你们讲话不多,没感觉,实际上,你看一下,广东人说普通话最多说不准,并不费劲。你看假如说非广东省籍的说白话,除了说不准,还有一个咬牙切齿。为什么呢,一般普通话是从胸腔发音的,广东话发的是丹田气。所以,你像我这样上课上…假如连续上四节普通话,感觉不明显,但假如连续上四节用广东话来讲,有感觉,会有点感觉。
跟着这个,刚才讲的,鼻子嗅觉减弱了,多半也是肺气不宣。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推广普通话是可以的,没那么耗气啊。当然你说我日常这样的讲话,倒无所谓,因为你不是滔滔不绝,那个那个耗气有限,但是你一辈子积累下来都有的算哦,是啊,你广东人跟北方人说的话一样,一辈子算下来,你耗的气量是比人家多了。
在志为忧(悲)
下来是在志为悲忧。还是强调一下,五志从心发出,相应的脏腑应之。所谓应之主要还是表现在病理方面。
“悲则气消”
你注意,下来的五志都有相近一句话,比如说“喜则气什么”,“思则气什么”,“怒则气什么”,都是伤气,但是他大概是这样,你那个脏的生理特性,怕什么它就伤什么,肺主气,悲则气消。你看一个人碰到悲哀的事情,除了痛哭流涕神色惨淡之外,整个人的状态,那种神疲乏力那种感觉是比较明显,悲伤气。
另外一个,还有一个五行取象的问题。那你看看,你把所有东西堆在一边,五行属金,对应西边,对应黄昏,对应一年的秋天。你把这种感觉,汇聚一下,假如现在是秋天,你在中国的大西北,是啊,那样什么感觉,悲凉。是啊,你包括古诗,一往这个方向去就麻烦的了,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万里悲秋常作客”,“古道西风送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基本上就是那种感觉。还有一个,古代处决犯人,秋天,问刑,因为他是用这个肃杀之气,秋天,他又对回这个。还有白色,悲哀的事情用的颜色不是白色吗。还是同一个意象,来一个悲哀伤肺,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肺气虚的病人,或者是肺虚的病人,对悲哀这种情绪的耐受能力会低一点,比如说多愁善感,那么,可能其他脏器,也会有影响,比如说肝气郁结,但是跟肺功能,或是肺气阴两虚这种有一定关联,典型的就是林黛玉。林黛玉你不用问了她得了是什么病,假如这样描述她肯定是肺结核了。那肺结核按照中医的诊断,是肺气阴两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