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医疗反腐风暴会产生哪些影响?
医疗领域,一场涉及全链条、全领域和全覆盖的系统整治正在进行中。据不完全统计,业内称之为“史上最强医药反腐”,力度和广度在医疗领域堪称空前。
史上最强
国家卫健委官网于7月21日发布消息称,国家卫健委会同教育部、公安部、审计署等十部门近日召开了视频会议,部署为期一年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一周后的7月28日,纪检监查机关在北京召开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开展医药行业全领域、全链条、全覆盖的系统治理,紧盯领导干部和关键岗位人员,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医药领域腐败案件,形成声势震慑。8月7日当天,医药股跌至低谷。这表明政府对医疗领域的整治决心坚定,旨在净化行业环境,维护公众利益。
实际上,在更早前的5月时,国家卫健委等14个部门就联合发布了《2023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要求重点整治医药生产经营企业及经销商、医药代表的“带金销售”问题。
此次反腐行动明显提高了层级,院长级别的官员成为了主要打击对象。医药行业上市公司董事长、高管被查的人数也在激增。
在此背景下,海南、北京、广东等多个省市的卫健委相继发布了关于医药领域整治工作的文件,多场学术会议也被取消或延期举行。反腐风暴的影响进一步传导至资本市场,医药板块的投资情绪受到打压,多家头部药企股价下挫,领跌板块。
这次反腐行动影响范围广泛,所有医药行业企业、医院和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无论是哪个层级的医药从业者、工作年限多少、见过多少大场面,都不得不承认本轮医药反腐是“玩真的”。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这场反腐风暴对整个医疗行业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包括药企和从业人员在内的各方都需适应新的监管环境。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博士对此表示,在这场反腐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政策执行的效果,以确保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在此之后,可能会继续开展常态化的行动,这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体现。
药企压力
医药代表作为医药购销利益链上的关键一环,首当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使用、采购、决策三个关键环节,医药购销这个环节最容易滋生腐败问题。为了应对这一情况,许多药企选择了让药代“居家”办公,暂停了医院拜访工作。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跨国药企将医药代表引入中国市场,以解决药品销售难题。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药企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获得更多利润,采取了各种手段进行利益输送。送礼物、金钱等可见利益只是其中一部分,有些药企甚至通过赞助科研经费、学术会议费等方式进行不法利益输送。
在医药购销过程中,存在多个环节的利益问题。而从受贿案件的关键环节来看,决策环节的行为占比达到40%,医械使用环节的受贿将近36%,采购环节占到10%。每个环节都可能滋生腐败行为,虽然最终药品是否进院由药事委员会决定,然而,由于医院要购进的药品名称、规格、剂型是确定的,但进哪个厂家的药品则不确定,这就为利益输送提供了空间。
由于近年国家对商业贿赂案件的查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药企转而采取更为隐蔽、复杂的手段进行贿赂行为。他们将贿赂行为披上“外衣”,如通过提供服务、为当权人买房、买车或助其子女上学等方式返还回扣。这种花样繁多的腐败行为使得腐败情况变得隐秘,涉及人员也变得复杂。
其中,企业推广费中的会议费被视为行贿的高发区。仅在过去几天里,已有至少10场医药行业学术会议、论坛宣布延期举行,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陕西医学会、广西医学会等都发布了延期公告。
现阶段,IPO企业的销售费用中的市场推广费就成为重点审查对象。据了解,已经撤回上市申请的捷迅、汉王药业、深圳安科等公司都在交易所审核中被追问推广服务费、商业贿赂等问题。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会时首先被要求解释的就是推广服务问题。拟在深市主板上市的江苏知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其负责市场推广的全资子公司朗润医药曾因虚开发票而受到行政处罚。
此外,销售费用高企并非仅适用于IPO医药企业,已上市公司也存在类似情况。根据2022年的数据,超过10亿元销售费用的上市药企有89家,超过50亿元的公司有10家。
总的来说,医疗反腐工作正进入深水区,药企和药代们需要谨慎行事,遵守规定,确保合法手续齐全。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行业中继续发展。
医院压力
在医疗贪腐案件中,药企通过带金销售和回扣的方式将自家产品送入医院的行为已经变得司空见惯。这一现象也使得医院院长和书记成为了高额回扣的主要受益者,从而被打上了“高危”标签。根据行业媒体的报道,到目前已有超过160位医院院长和书记因涉嫌腐败问题被公开通报。
以云南省普洱市的案例为例,一台进口价为1500万元的医疗器械直线加速器,医院的购入价格却高达3520万元,其中医院院长所得到的回扣金额高达1600万元,甚至比医疗器械厂家到手的钱还多。还有一家公立医院的原院长因收取回扣超过2980万元而被查处。令人震惊的是,这些回扣款和虚增的药物设备价格都被转嫁计入医疗成本,导致人们“看病难”“看病贵”。
过去的案例显示,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占49%,临床科室占17%,医技科室占11%,后勤系统占13%。医疗腐败的方式多种多样,各个部门都涉及其中,利益输送无所不用其极。
从2013年至2022年,医药领域行贿受贿类案件共有约2900多例刑事判决书。相关数据显示,医疗器械领域的腐败案件最多,占比近40%。尽管一些地方采取了“集采”的做法来限制收受回扣和暗箱操作的情况,但仍难以阻止这些行为的发生。药品领域的腐败案件数量排在第二,占比约30%,医疗耗材则占比近20%。此外,还有一些涉及医保基金、医院基建相关的案件。
在这样的背景下,多个省份已经出台了具体的反腐工作计划。北京、福建、海南等地的卫健委在官网上公布了举报电话,明确表示要推进医药领域的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目前,许多医疗机构已经迅速展开自查自纠行动,倒查清退“回扣”问题。
生态清朗
从市场反应来看,医药股在反腐消息后出现集体下跌的趋势。根据数据显示,部分个股的累计下跌幅度超过了15%,其中包括华海药业和天士力等知名医药公司。然而,商业和医药投资分析师认为,这只是短期的冲击和情绪化反应。
尽管历史上国内外医药企业存在不正之风,但经过反腐行动后,中长期表现却不俗。以辉瑞为例,该公司在1996年至2006年期间因不当推销而受到重罚,但随后仍然保持了稳健的增长。从长远来看,反腐行动对于净化医药行业环境、提升透明度以及释放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的成长动力是有益的。这可以被看作是“激浊扬清”的举动,行业也将在整顿后重回正轨。
权威分析认为,每减少1%的非规范支出将直接释放资源投入创新药物研发。因此,本轮反腐行动对于药企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博士认为,本轮反腐行动有助于药企大幅削减非规范支出,释放出更多的资源用于提升创新能力。
医学专家和医药分析师也指出,本轮反腐行动将淘汰那些过于依赖渠道和销售的企业,真正专注于医药创新的公司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目前中国医药企业正经历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类似的过程。
日本也曾实施了大规模的医保目录价格调整,降低了仿制药的价格,但给予了原研药较高的定价空间。在淘汰和整合之后,日本医药企业的数量大幅下降,但留存下来的公司都选择全力投入创新研发,使其研发实力仅次于美英等国。因此,中国医药企业唯有由传统销售模式转向研发创新,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总的来说,政策的导向将鼓励真正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营造有利于创新药企成长的环境。同时,这也是对整个医药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引。
当下,医药企业应顺应这一趋势,进一步强化自身创新实力,专注于开发能够提高患者临床获益的新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也将是中国医药工业在世界舞台上赢得尊重的唯一途径。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欢迎点赞和分享哦!~~
免费电子书:结构化思维 | 荆棘商途 | 年度十词 | 创新企业案例 | 区块链金融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 骆仁童主讲课程
智慧应用 |《能源互联网》.《新型电力系统》.《智慧建筑》.《智慧机场》.《智慧交通》.《烟草数字化》.《智慧城市》.《数字政府》
数字应用 | 《大数据及中台》.《区块链》.《元宇宙》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趋势》. 《ChatGPT新纪元》
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数字化》.《零售业数字化》
金融类课程 | 《金融科技创新》. 《商业银行变革》 .《数字人民币》
思维与技能 |《数字化管理思维》.《数字化组织变革》.《用户思维》
宏观与趋势 |《2023宏观趋势》.《数字经济》.《双碳战略》.《新能源汽车》
创新与创业 |《创业导师能力提升培训》.《中小企业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