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左传导读 晁岳佩】035 申公巫臣使吴

2022-05-11 20:53 作者:眼晕的账号  | 我要投稿

       楚庄王灭陈,俘虏夏姬。楚庄王欲纳之,申公巫臣谏之。子反欲取之,申公巫臣谏之。后来,申公巫臣却处心积虑的娶了夏姬,奔晋,成为晋邢大夫。

       子重请取于申,吕以为赏田。王许之,申公巫臣曰不可。王乃止。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杀巫臣之族子阎、子荡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

       巫臣自晋遗二子书曰:“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申公巫臣使吴,教之叛楚。因为这时候,吴国还是楚国的一个附庸小国。现在申公巫臣带给他先进武器,先进的作战技术,教给他叛楚。在这个过程当中吴人强大起来,甚至一举灭亡了楚国。

       本文主要是山东大学晁岳佩老师《左传导读》第八章导读部分的第二节申公巫臣使吴部分的内容。资料为山东大学晁岳佩老师《左传导读》的慕课教程的文字版,收集整理以作学习。

  • 左传导读——子重请取于申,吕以为赏田

       楚围宋之役。我们前面讲了楚子围宋。师还,楚师还。子重请取于申,吕以为赏田。子重,公子婴齐,公子婴齐,我写错了。申,吕本来是两个小国,后来被楚国灭亡以后设县。取为赏田。那就是公子婴齐请求,把申,吕两邑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赏田给他。

       王许之,申公巫臣曰不可。申公巫臣,申应该是以地为氏。公就是申邑之公,也就是大夫。也就是他现在,是不是正担任着申邑大夫,不清楚。巫臣,这个人应该是以屈为氏,下文又称屈巫,巫应该是名,或者巫臣是名。

       他认为不可,下边是理由。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为赋,以御北方。他说申,吕之所以设邑。邑就是县,在这里就是县,属于国家直接统治的地区。他说这里为什么设县,是因为是以为赋。以是为赋,以此为军赋。是要把这两个邑,作为军赋征收的地方。征收军赋之以御北方。也就是说申 吕之所以设邑,目的是征收军赋以御北方。

       若取之,是无申,吕也。取之是指公子婴齐取之。如果你把申,吕两县的部分土地,作为赏田给了子重。那么相当于国家失去了两个邑,晋,郑必至于汉。这样这里的军赋没有了。这是说如果它是邑,是县,它征税的税收属于国家,作为军赋。如果它赏给了个人,它的赋税就归个人征收。那没有了军赋,这里就没有了,抵抗晋,郑的物质基础。那就会导致晋,郑的军队,到达汉水流域,也就是到达楚(晋)国的边境。

  • 左传导读——子反欲取夏姬

       王乃止,这个止是停止了赏田给子重之事。也就是反悔了,因为这时候命令还没下。本来答应的,现在不算数了。子重是以怨巫臣。因为我本来要拿到一块地,现在因为你阻止,我没有得到,心存怨恨。

       子反欲取夏姬。夏姬又来了,夏征舒之母,作为俘虏来到了楚国。子反欲取之,巫臣止之,遂取以行。巫臣阻止子反娶夏姬,他却自己娶了跑了。关于这一段,我们在导读当中再详解。

       子反亦怨之。就是子重怨巫臣,子反也怨巫臣。及共王即位,子重,子反杀巫臣之族子阎,子荡。及清尹弗忌,及襄老之子黑要,而分其室。因为这时候,申公巫臣已经带着夏姬,逃到了晋国。

       如果楚庄王现在在,那么子重,子反,子重,子反是庄王的弟弟,他可能不敢下手这么狠。庄王死了,共王即位,是他的侄子,所以他做事就无所顾忌了。为了打击报复,就杀掉了申公巫臣的族人,子阎,子荡。另外还有清尹弗忌,这应该是巫臣同党。

       还有襄老之子黑要。关于襄老之子黑要,我们简单说一下。这个襄老在这一段之前,做了夏姬的丈夫,黑要是他的儿子。关于这一块我们下边再讲。而分其室,这个室就是家产,财产。杀了这几个人,把他们的家产瓜分了。怎么分的呢,子重取子阎之室。使沈尹与王子罢分子荡之室。子反取黑要与清尹之室,很典型的杀人越货。

  • 教吴叛楚——余必使尔罢于奔命

       巫臣自晋遗二子书。这个遗读为wèi,就是送,书是信。巫臣从晋国给子重,子反,写了一封信。曰,尔以谗慝贪惏事君。谗慝就是谗言诬陷,贪婪,当然分室就是贪婪了。用这种方式事君,事君是为君做事,做君之臣。而多杀不辜。被杀的那几个人是无罪的。只是为了报复巫臣而杀他们,他们本身没有罪。

       余必使尔罢于奔命。罢读为pí,疲于奔命以死,而死,这个以是而。所谓疲于奔命我们现在还用。什么叫奔命,是没命地奔吗。奔命是奔君主之命,是为君主之命而奔走。疲于奔命以死,是说让你奔君主之命累死。

  • 教吴叛楚——吴与晋建立了联系

       巫臣请使于吴。请使于吴就是请出使于吴。他对晋君要求我愿意出使吴国。晋侯许之。吴子寿梦说之。说读为yuè。吴子就是吴王。就是在《左传》中,楚王,吴王有时候称王,有时候称子。那他的公子,这些君主,王子,有时候他的公子,有时候称公子,有时候称王子。

       所以在《春秋》当中,对吴越君主一律称子。在《左传》当中有时候称子,有时候称王。吴子寿梦说之,很欣赏他。乃通吴于晋。这个通吴于晋,是使吴与晋建立了联系。是联系,这个通是联系。

       为什么他来了才有联系了,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远,第二可能是语言不通。那么巫臣语言怎么通的,我不知道。实际上楚离吴也好远呢。楚现在是今天的湖北,到安徽中部一块,但那是附属国。而吴在苏州,所以相距也挺远的。

  • 教吴叛楚——申公巫臣教吴叛楚

       以两之一卒适吴,舍偏两之一焉。这个以两之一卒适吴,究竟是什么意思。杜预引的是《司马法》,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两。车九乘为小偏,十五乘为大偏。就是我们课本上也是这样引的,《杜注》也是引了这一块。

       根据这一点《杜注》认为是,应该留了是九辆兵车,二十五人。如果这样解释的话,二十五人为两。那么前面的两之一卒怎么解,一卒为百人,为什么称两之一卒呢。二十五人至一百人,不通。所以他引《司马法》这个解释,应该是错的,应该是不对的。

       杨伯峻先生解释,他认为这一卒是由两偏组成。两偏合为一卒,每一偏是十五辆兵车,一卒就是三十辆兵车。所以两之一卒,就是两偏合成之一卒。使吴就是到吴国去,这是在交代,申公巫臣这次出使吴国,带了三十辆兵车。

       舍偏两之一焉。舍是留下了,偏两之一是两偏之一。那也就是留下了其中的一偏,也就是十五辆兵车,这是杨伯峻先生的解释。其实这个解释,是不是一定的符合原文本意呢,其实我们也说不清楚。不过这个解释明显比杜预,引《司马法》那个说法要合理。

       与其射御。给他留下了十五辆兵车,也留下了射手和御者。射手就是车右,御者就是驾车者,赶车者。教吴乘车,因为当时的吴人不会车战,他用的还是水战。下边我们再讲,我们后边还会讲到。他是用水战,用船。

       所以申公巫臣要给他留下了战车,要给他留下射手,留下驾车者。为什么要专留射手呢,射箭我想吴人会的。但是在车上射箭和在陆地上射箭,它又是不一样的。所以专门给他留下射手。教吴乘车,教之战陈。这个陈读为阵,那就是兵车所列的战阵。教之叛楚。因为这时候,吴国还是楚国的一个附庸小国。现在申公巫臣带给他先进武器,先进的作战技术,教给他叛楚。

  • 教吴叛楚——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

       寘其子狐庸焉。寘其子,是申公巫臣把他儿子留下了,叫狐庸。使为行人于吴。狐庸做了吴国的外交使者。行人是外交使者,外交官。吴始伐楚,伐巢,伐徐,子重奔命。因为巢和徐,徐是现在的徐州,巢现在属于安徽。也就是说它是跨过长江往西走。巢和徐都是楚的属国。当他伐巢,伐徐的时候,楚人必须相救。所以楚共王就会命子重,率军队去救他们。所以这是为君命而奔走。

       马陵之会。马陵之会经文是,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八月戊辰,同盟于马陵。就是这是楚人伐郑,诸侯救郑。正在这个时候吴入州来。

       吴国的军队又来了,占领了楚国的另外一个附属小国,叫州来。子重自郑奔命。子重现在正在侵郑,伐郑。现在一听说东边又有战事,急急慌慌从郑国撤出来,再去救州来。子重、子反于是乎一岁七奔命。所以疲于奔命而死不是虚言。

       蛮夷属于楚者,吴尽取之。是以始大,通吴于上国。上国就是中原各诸侯国。原来依附于楚国的蛮夷小国,现在都被吴打败了,转而附属于吴。吴有了这么多的附属小国,自然他自己就强起来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附属小国的财力和物力,都归他用了,所以他才强起来了。强起来以后通于上国,与中原各诸侯国建立了联系。也就是此前他作为蛮夷小国,没有资格和中原大国联系。现在算强起来了,就有联系了。也就是说,你自己强大了才能走出去。

  • 巫臣娶夏姬——庄王欲纳夏姬

       申公巫臣为什么叛楚投晋,第一点是子重怨之。子重怨之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来,子重要取申,吕之田为赏田,出于私心。申公巫臣反对此事,明显含有忠君之意。而公子婴齐,子重怨巫臣,实际上是出自私欲。应该说,申公巫臣在这一点上没有错。

       那么下边就是子反怨巫臣,子反怨巫臣是因为夏姬的事。所以关于夏姬的事,我们必须好好地说一说。楚之讨陈夏氏也。这个我们前面讲了楚子围陈,楚子入陈,庄王欲纳夏姬。所以这里《左传》有省略。

       这是说楚人在从陈国撤走的时候,把夏姬作为俘虏带了回去。庄王欲纳夏姬,这是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庄王就是纳她为妃。申公巫臣曰,不可,君召诸侯,以讨罪也。是不是这和前边申叔时的话,是一样的。你召集诸侯来讨陈,是为了惩罚那些弒君者。今纳夏姬,贪其色也。

       原来申公时说那是贪其财也,你以陈为县,这是贪其财也,贪其富也。现在你娶夏姬是贪其色也。贪色为淫,贪色就叫淫,淫为大罚。这个罚是罪,淫为大罪。《周书》曰明德慎罚。下面他自己又解释,明德慎罚,文王所以造周也。由于明德慎罚,周文王才为周王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明德,务崇之之谓也。崇之就是崇德,所谓崇德就是树德,这个明德就是树德。什么叫树德呢,我们前面讲过。于别人有利就是你的德,那树德就是你要讲究对别人有利。慎罚,慎罚就是慎罪,慎罪是务去之,务去之就是务必努力消除这些罪。

       一要树德,二要免罪。所谓务去之就是不做有罪之事。若兴诸侯以取大罚,非慎之也。你现在要娶夏姬,等于是用诸侯之力来取淫罪。这不是《周书》说的慎罚,也就是你违背了,《周书》所说的明德慎罚之意。君其图之,请你考虑,王乃止。看来庄王还是,这时候应该是庄王,这是庄王,庄王还是比较善于听从劝谏的。

  • 巫臣娶夏姬——是不祥人也

       子反欲取之。我说这个女人很受欢迎。巫臣曰,是不祥人也,这个人不吉。下面举了她不吉的几个例子。是夭子蛮。关于子蛮,杜预认为是指的陈灵公,子蛮就是陈灵公之字。杨伯峻先生认为,下边有灵公,灵公的字也不是子灵,所以子蛮不是灵公。

       是谁呢,杨伯峻先生认为,他是夏姬的第一个丈夫。但是这个说法似乎也不对,为什么呢,是夭。死于幼年为夭。夭子蛮,她的丈夫很小吗。第一个丈夫年龄不能太小吧。所以不论是灵公,还是她的第一个丈夫,与这个夭字都不合。

       所以前人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子蛮是夏姬的弟弟。因为这是一个克,也就是她克死了她的弟弟。她是郑穆公之女,也就是她克死了郑穆公的小儿子。这个说法与夭字吻合,但没有证据。所以这个子蛮,缺疑可也。是夭子蛮,我们可以理解成克死了子蛮。

       杀御叔。御叔就是她的丈夫,是夏征舒之父。当然我们前边说过,根据现在出土的清华简,夏征舒和夏姬是夫妻,那是另外一个说法。我们现在讲《左传》,还按照《左传》来解。那么杀御叔,御叔是怎么死的呢。御叔是被杀,是怎么被杀,被谁所杀,《左传》没有记载。

       所以这个事情也不详,就是夭子蛮,我们不知道子蛮是谁。杀御叔,我们不知道御叔为何被杀。但是很明显,都归罪于夏姬。弑灵侯,灵侯是灵公。陈灵公因她被弒这一点没问题。戮夏南,夏南就是夏征舒。夏征舒被轘刑也是因她而起。出孔、仪。孔宁、仪行父因她而出奔楚国。丧陈国,使陈国亡国,也是这个女人。

  • 巫臣娶夏姬——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

       是不是上面这些例子,充分证明了不祥之人,是不祥人也。也就是说谁和她沾边,谁就一定出问题。何不祥如是,哪还有如此不祥之人。人生实难,其有不获死乎。杨伯峻先生解释不获死,解释为不得好死。

       我想这里未必是不获好死。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人生实难,在人的一生当中活着是不容易的。很多地方都可以死,很多事情都可以导致你去死。其有不获死乎,有人找不到死的地方吗。都会找到死的地方,并且都会很容易的。不一定为什么事情而死、

       天下多美妇人,何必是,也就是你何必要找一个不祥的人,自己找死呢。你哪里死不了,非得找她去死。我想这样解可能更符合原意。何必是就是何必此人,你何必一定要找她。子反乃止。子反也听劝。想想也是。

  • 巫臣娶夏姬——王以予连尹襄老

       王以予连尹襄老。因为他自己没娶成,子反也没有娶成,就把她赏给了连尹襄老。连尹是连地之尹,连地大夫,或者是连地之公。或公,或尹,或大夫,都一样。襄老是名,襄老死于邲。

       就是在宣公十二年邲之战,襄老被射死。不光被射死,尸体也没有回来,不获其尸。实际上他的尸首是被晋人带走了。其子黑要烝焉。襄老的儿子也喜欢这个女人,既然他爸爸死了,他就要吧,接过来了。烝焉,上淫曰烝。就是与上一辈的女人私通为烝。

       巫臣使道焉。这个道是引导,是劝导。也就是现在夏姬,是和黑要在一块过。现在巫臣又想娶夏姬,那他必须找个理由,让夏姬离开黑要,对不对。否则的话他没有机会。所以他就想了个办法来劝夏姬。

       归,吾聘女。归,你回郑国吧。你回去以后我聘你为妻。又使自郑召之。这是说夏姬回到郑国以后。因为她是郑穆公之女,她当然应该回到郑国去。这时候巫臣又请郑人派使者来说。

       所以这里一定要读懂,他去到郑国。让郑国人来对这个夏姬说,尸可得也,必来逆之。尸是襄老之尸,可以得到襄老之尸了。你是他的未亡人,寡妇,你丈夫的尸体有希望得到,你过来迎他吧。因为要合葬。

  • 巫臣娶夏姬——王问诸屈巫

       姬以告王。夏姬把这个事情告诉了楚共王。王问诸屈巫,问巫臣这个事情可不可以做,但这一切都是巫臣设的套。对曰,其信。其信是此事可信。为什么可信呢,下边是理由。所以这一段很复杂。

       知罃之父,成公之嬖也。知罃就是荀罃,他是荀首之子。荀首现在是,似乎是中军佐。成公之嬖,是晋成公的宠臣。而中行伯之季弟也。中行伯是荀林父,荀林父和荀首是兄弟。大家请注意,荀林父,他弟兄两个的后人,分别构成了晋国六大族之二,知氏和中行氏。

       就是老大这一支为中行氏,老二这一支为知氏。所以三家分晋,三家灭知氏灭的是荀首,灭的是知氏这一支。中行氏在前面被灭了。就是他弟兄两个占了晋国六卿之二。新佐中军,就是荀罃。

       这个荀首现在是新军之佐,中军之佐,中军之佐就是副执政。荀林父是中军将,是国家执政。也就是他弟兄俩,现在执掌着晋国的朝政和军队。而善郑皇戌。荀首与郑国的皇戌关系不错。甚爱其子。同时对他这个儿子很疼爱。很疼爱意味着什么,很疼爱,他要救他的儿子。

  • 巫臣娶夏姬——其必因郑而归王子与襄老之尸

       这里忘了说一句,因为在邲之战中荀罃被俘,做了俘虏,现在被押在郑国。因为他疼爱这个儿子,所以他要救这个儿子。因为他和皇戌的关系好,所以他有机会救这个儿子。其必因郑而归王子与襄老之尸,以求之。

       你救你的儿子,你的儿子是俘虏,但你不能白要你儿子。俘虏是要交换的,你得拿东西换吧。所以他会拿他俘虏的王子谷臣,和俘获的襄老之尸,用来换他的儿子。郑人惧于邲之役。因为郑人在邲之战中,帮助楚人惨败晋军,郑人也担心晋人的报复。所以他也可能会做一些,讨好晋国之事。

       而欲求媚于晋,其必许之。要注意,同志们,这一块都是申公巫臣的假设,和推论。目的是来劝说楚共王放走夏姬。王遣夏姬归。共王听他说的挺有道理的,就把她放走了。将行 谓送者曰。将行是夏姬将行。谓送者曰,不得尸,吾不反矣。

  • 巫臣娶夏姬——巫臣聘诸郑

       如果我回去得不到襄老之尸,我也不回来了。为什么呢,既然这里没有我的家。因为她的正经丈夫是襄老,襄老死了,她和黑要可能没有结婚。所以说我走了,即使得不到襄老尸体,我也不回来了。

       其实名义上是,这里没有我的家了。实际上是,在那里我要期待巫臣求婚。因为这是巫臣答应她的,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一个套。巫臣聘诸郑。夏姬回去了 这边聘礼就到了,那就是聘夏姬为妻。

       郑伯许之。既然这老姑娘回来了,这不是老姑娘吗,回来了。现在还有人愿意要,那就答应他。及共王即位,这时候是共王即位,将为阳桥之役。我们刚说了阳桥之役,使屈巫聘于齐。使他出使齐国,也就是准备齐,楚共同伐鲁。

       且告师期。告诉他什么时候开始打。巫臣尽室以行。尽室是把自己的家人财产都带上。这个出访这不光带着夫人,还带着子女,带着财产。有点太明显,所以下面有一段看出来的事,我们不讲了。

  • 左传导读——申公巫臣奔晋

       下边说及郑,使介反币。这个及郑,杨伯峻先生认为,这个及郑是他出使回来的时候,路过郑国。使介反币,我想这里应该是没走到晋国,没走到齐国。如果是走到齐国了,这个反币就应该理解成,把齐国回的礼品之币,让副使带回去。

       但我想这个反币,应该是带给齐国的礼品,让介送回来,我不去齐国了。聘齐的这些礼品让副使送回去,我想这应该是没有聘齐之前的事。杨伯峻先生认为是聘齐之后的事,大家可以讨论。

       使介反币之后而以夏姬行。因为他现在正在郑国,夏姬也在郑国。出使齐国的事我不去了,老婆孩子我也带出来了,财产也带出来了。和夏姬一块走吧,将奔齐,齐师新败。齐师新败就是,我们刚才讲过的鞍之战。

       曰吾不处不胜之国。刚被打败了 这个国家没希望。我在这里也没发展,也没有好的前途。遂奔晋,而因卻至。卻至是卻克的族人,后来三卻被杀。而因卻至是投奔卻至。以臣于晋,晋人使为邢大夫。任命他为邢地大夫。

  • 申公巫臣使吴——子反的肚量之小

       子反请以重币锢之。请以重币锢之,是拿出很多的礼品送给晋国,让晋国禁锢他。这个锢就是禁锢,所谓禁锢他就是不让他做官。王曰,止。不是这样,其自谋为也则过矣。自谋也,这个自谋是为了娶夏姬之事自谋。也过了,过分了。安排这么严密的一个套,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就为了娶夏姬。所以自谋也,过矣。

       其为吾先君谋也则忠。这就是,比如子重要申、吕之田这个事,那这就是忠君的表现。就是巫臣劝谏是忠臣表现。忠,社稷之固也,所盖多矣。有忠君之举,有忠君之心。这一点好处可以掩盖,遮盖很多不好的地方。

       尽管他为自己考虑的时候,有点过分。但是忠君之事,忠君之举为重。因为这一点,我们也没必要禁锢他。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且彼若能利国家,虽重币,晋将可乎。如果他跑到晋国以后对晋国有利,你即使拿着重币送给晋国,晋国还会用他。他不会因为你送给他几个钱,他就不用他。

       若无益于晋,晋将弃之,何劳锢焉。这句话说的是不是很开明很理性。所以这是看到子反的肚量之小。楚共王在这一点上很明智。我们从这一段记载看,申公巫臣为了娶夏姬,真正可谓是处心积虑。

       劝说楚庄王不纳夏姬,理由是不符合道义,是不是。劝说子反不娶夏姬,是因为是不祥之人。但是巫臣本人,却为了娶夏姬用尽心机,甚至不惜叛国投敌。我说这位夏姬的魅力究竟有多大。

  • 申公巫臣使吴——夏姬的魅力有多大

       但是如果我们算一算这个年龄更怪。我们知道楚子入陈,在当时夏征舒已是卿职。当陈国灭亡被俘以后,夏征舒做了一段陈侯。那么这时候的夏征舒应该有多大。我说至少估计,这时候,夏征舒至少应该有二十来岁,对不对。

       至少也应该有二十来岁,他担任卿职也不能是十来岁吧。如果他二十来岁,他的生母即使十五岁生他。三十,他如果二十五岁,他妈至少得四十岁吧,是不是。如果二十岁的话她还有三十五。

       鲁宣公十年,鲁宣公一共做了十八年。也就是说宣公八年后边,再加上成公二年。宣公十年灭的陈,那么宣公后边还有八年,再加上成公的两年,这是十年。也就是到成公二年,申公巫臣带着夏姬奔晋的时候,距鲁宣公十年又过去了十年。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夏姬,至少是四十五岁至五十岁。我说这个女人的魅力,四五十岁了,还让申公巫臣如此的追求。我说真是她的魅力是不可想象的,难以想象的。所以从这一点上说,至少这个年龄确实可疑。

       如果说夏姬和夏征舒是夫妻,这个时候才三十来岁,是不是,还可以。如果将近五十岁难以理解。但是讲《左传》说《左传》。清华简记的,就一定比《左传》准确吗,也未必。

  • 申公巫臣使吴——吴越春秋

       子重怨巫臣。子反为这个事情怨巫臣,最后巫臣被迫奔晋,才有了后来的使吴之事。我们知道,根据《史记》《吴越春秋》记载,吴国的始祖是周人太伯。那也就是说他这是姬姓,是周人后裔。但是到了春秋时期,他已经被视为蛮夷之邦。也就是说他过的是当地土人的,按照当地土人的风俗习惯生活的。

       这种习惯是什么呢,《越绝书》说越人是断发文身。另外他的战争方式是以水战为主。所以他的水战,《越绝书》上说,以舟为车,以楫为马。那就是他不会用兵车,他用的是船。他的打仗方式,运输方式,生活方式一切靠船。因为他是水网地区。

       但是到了《左传》成公七年,大家看引文。吴伐郯,郯成。季文子曰,中国不振旅,蛮夷入伐,而莫之或恤,无吊者也夫。《诗》曰,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其此之谓乎。有上不吊 其谁不受乱,吾亡无日矣。

       这句话是说,很明显是把吴称为蛮夷。因为郯就是现在的郯城,距鲁国的曲阜不远。吴人作为蛮夷之邦,已经打到了鲁国不远的地方,季孙行父感到担忧。他认为这都是由上不吊,也就是作为晋国霸主不善,不帮助这些小国造成的。

  • 申公巫臣使吴——吴国兴起

       吴人在伐巢,伐州来,伐徐,伐郯,这一系列的行为,一定导致中原各诸侯国的,吃惊和担忧。我说这才是,申公巫臣使吴的主要背景。另外我们前边讲过,在晋楚争霸时候,秦国一直是和楚人结盟。在后方骚扰晋国,给晋国制造麻烦。

       现在吴人突然强起来了,那么晋人也想着拉拢吴人,给楚人制造麻烦。找一个帮手在你的后院点把火。这是申公巫臣出使的,主要背景和原因。他也达到了目的,的确做到了。使子重,子反一岁七奔命。也就这是达到了目的。

       因为这一次,本来被视以蛮夷之邦,以水战为主的吴国。通过申公巫臣留给他的兵车,教给他战阵,教给他射术,使他跨过长江往西打。因为他跨过长江往西不远,就是今天的安徽中部,江苏中部。那一块就到了楚国的附属小国。沿着长江北岸到江淮之间,从那儿往西打,一直打楚国的属国。

       在这个过程当中吴人强大起来,甚至一举灭亡了楚国。这是齐,晋也不敢想象的事情。到了哀公十三年,在黄池之会。晋吴盟于黄池。在黄池之会上晋吴争盟,甚至晋人都让着他一把。我说因为申公巫臣,导致吴国的兴起。我说这是晋人没有想到的事情,甚至他可以说改变了历史,所以申公巫臣出使的意义重大。

       以上便是山东大学晁岳佩老师《左传导读》第八章第第二节申公巫臣使吴部分的文字版内容。如果对你有所帮助的话,点个赞吧,十分感谢!


【左传导读 晁岳佩】035 申公巫臣使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