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和声共鸣带来的震撼效果
贝多芬121、多音和声共鸣带来的震撼效果

为什么三和弦要按三度关系排列?——网友提问
…和、弦、三和弦,度,关、系、关系,三度关系:见《贝多芬119、120》…



声音图书馆(发布于2021-07-21 10:55,55人赞同了该回答):这要从三和弦的诞生说起。
…声、音、声音:见《牛顿96》…
(…《牛顿》:小说名…)
从1200年的佩罗坦到1350年的马肖,作曲家们已经发现了多音和声(两个以上不同乐音混合在一起,就构成和音)所产生的共鸣带来的震撼效果。
…佩罗蒂努斯·马格努斯(Perotinus Magnus,约1160-1240)(百度百科):也被人们称为佩罗坦,法国作曲家。年轻时任巴黎圣母院小教堂乐长,后成为巴黎圣母院乐派领袖…
(…乐:见《欧几里得147》…)
…纪尧姆·德·马肖(法语:Gwillaume de Machaut,约1300年-1377年4月)(百度百科):法国中世纪作曲家、诗人。曾任职于多位贵族的宫廷。他是中世纪的文化名人之一,“新艺术”(Ars Nova)的主要实践者之一,被誉为“最后一位同时又是作曲家的伟大诗人”…
(…文、化、文化:见《牛顿159》…
…艺、术、艺术:见《牛顿103》…
…实、践、实践:见《欧几里得11》…)
…乐、音、乐音:见《贝多芬40》…
…共、鸣、共鸣:见《牛顿92》…

但当时的作曲家们在创作和声时,选择的音符非常有限,几乎都只能围绕在八度音阶中(钢琴键中低音C到高音C之间的音程)。
…八度:见《贝多芬51~79》…
…音、程、音程:见《贝多芬80》…

其中有两组音符被称为“纯洁”的音符——纯四度与纯五度,因为中世纪的作曲家们认为它们是神圣的。
[
两音之间音频比数越单纯,两音越协和,反之 两音越不协和。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更直观,我们对这种音关系,采用“音程”的概念来描述。
比如同度(一度)音程上两音的频比关系为1:1;
八度音程上两音的频比关系2:1;
五度音程上两音的频比关系3:2;
四度音程上两音频比4:3。
这些音程上的两音,都属于“完全协和的音关系”,所以,称这些音程为“纯音程”。
——《贝多芬109》
]
我们前文也有提到过,毕达哥拉斯的和谐论中提出,纯四度与纯五度是完全和谐的音程。在1400年前,这些(纯四度与纯五度)就是全部(和谐的音程)。
…毕达哥拉斯:见《欧几里得130》…
(…《欧几里得》:小说名…)
…和、谐、和谐:见《牛顿37》…
…论:见《欧几里得66》…
如今的我们听了各种歌曲,已经习惯了各种和声。
我敢肯定,有人去听完我上一篇中介绍的音乐后,会觉得它们少了一些什么。
…音、乐、音乐:见《欧几里得146、147》…
它们有些单调,还显得特别冷淡无情感。
…单、调、单调:见《牛顿293》…
缺失的其实是一种音符组合,
最早发现这种音符组合的人是邓斯泰布尔。
…约翰·邓斯泰布尔(John Dunstable,约1385—1453):英国数学家,音乐家。15世纪重要的作曲家…
(…数、学、数学:见《欧几里得49》…
…家: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画~。政治~。科学~。艺术~。社会活动~…见《欧几里得92》…)
他引入了效果非凡 但“不纯洁”的三度。
为何三度是“不纯洁”的呢?
因为与纯四度、纯五度不同,它有两个版本——大三度和小三度。
我们通过一个八度的钢琴键图来理解一下:
…理、解、理解:见《欧几里得58》…


大三度指 三个音之间 由两个全音连接。
举例:以八度音阶中C为起点,上行C、D、E。它们两两间由全音连接,因此C-E就是大三度。
小三度指 三个音之间由一个全音、一个半音连接。
举例:以D为起点,上行D、E、F。D、E间是全音,E、F间是半音,因此 D-F就是小三度。
看起来 这在技术上 只是微小的差别,其实不然。
…技、术、技术:见《欧几里得104》…
大三度听起来更加欢快,小三度听起来比较悲伤。加入这些三度的和声,可以让音乐更饱满、微妙,也更加动人。
除此之外,三度音进入音乐,还产生了一个重要的副产品——三和弦。
还是以上面钢琴键图为参照,由最左边的C开始,往上找到大三度的音E,然后由E继续往上找到小三度的音G。
然后,同时弹奏CEG这三个音时,我们听到一个和声。
这种结合大三度与小三度音程的和声,就叫三和弦。
后来,三和弦成为音乐的支柱,从15世纪早期到现在,所有的音乐创作都离不开三和弦。
“三和弦是传统和弦的最基础的组织形态,
从表面上看,是用三个不同音高乐音,在根音低音的基础上,以三度音关系,顺次叠加而成。
但本质上,和弦三度音程结构,是结果,而非原因。
真正的原因是 音乐中需要一种层次丰富,且结构稳定的协和音关系。
请看下集《贝多芬122、和弦最初源于和音的需求,即两个以上不同音高的乐音共同协奏》”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