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很多人对于CQB的意见不太相同?

2022-10-14 20:49 作者:过往拾遗  | 我要投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CQB大致的意思。

    CQB,也就是英文Close Quarter Battle的简称,即狭小空间战斗。是各国军方及特警、反恐特种部队等特勤单位配合当今的环境需要发展出来的一种多应用于室内等狭小环境的战斗技巧及战术模式。

    这套战斗技巧与战术与传统的野外开阔地作战、丛林作战等方式方法完全不同,且因多应用在室内狭小环境,所以这种战术称为“狭小空间战斗”。

    

其实,“CQB”这个词概括的非常广。

    例如像是在国内的War game玩家圈中,CQB就是室内的竞技对抗。

    在警用实战体系中,CQB以逮捕、搜查以及解救人质为主。在平时的一般情况下,敌情顾虑和危险系数对我方队员来说

相对于

较低,当然不排除部分极端情况。

在部队中,CQB以消灭、搜查和斩首为主,敌人也可能会是全副武装经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敌情顾虑以及危险系数相对较高,所以战术战法也会不同。

    那么为什么现在圈子中的战术战法五花八门,且不统一呢?

    总的来说,这些战术战法的来源因国情不同、应对情况不同、体系不同,所以体系内的作战原则也会不同。

    甚至,有些战术体系,与另一个战术体系的原则是完全相反的。

    笔者之前接触过一个研习过外军作战的同志。在他们的那个CQB作战体系中,“尖兵”通常由新兵去担任。

因为,在他们那里,尖兵位置的存活率只有30%。与其让一个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去训练出来的一个老兵去“送死”,不如让新兵去站那个位置,往往能减少部队的损失。

    他们的队形是比较紧凑的,前后队员由左手(非持枪手)的肘、手臂或者手腕对前方队友形成肢体接触(接触位置不同,取决于警戒方向不同)。

    在下令发起攻坚时,尖兵如果不动,后面的队员会把他“挤”进去,而不是自己走进去。执行力很强。但是劣势是,如果此时是因为尖兵发现了某些突发情况,不适合突入房间,那么在此时贸然进入,可能就相当于以点击面。

    但由于我仍然不太了解他们体系中的作战原则,客观来讲,可能此劣势也会因作战情况不同以及环境因素不同而被缩小。

我所接触的体系,尖兵往往是一个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兵,要具有非常果断的执行力以及非常短的空窗期,能够快速进行当前的态势感知。

    小队在过门、窗、T字走廊等危险地带时,有一种做法叫做覆盖式过门/窗/走廊,也就是三人成横队通过,靠近敌情区域一人警戒通过,此人覆盖了其余通过三人的暴露面积。原则是牺牲小我,保全大我。也就是牺牲自己,保全整体。

    小队队形中,队员会与前方队员手搭肩留一臂之长,方便在突发情况下留出后撤反应距离,也方便后方队员对前方队员进行肢体接触传递信号。

    作战时,尖兵可以根据自己态势感知,选择突然后退,或突然停下。因为他是最先接触到前方情况的一人,全队的生死也大部分掌握在他的判断中。所以在我所接触的体系作战原则中,尖兵永远是正确的。

但在他们的那个体系中,为了攻坚更加顺畅,尖兵往往是被后方队员挤进去的。

当他说完他们的一些作战原则后以后,发现他们体系中的部分行为,在我所学的体系中是忌讳的做法。

当然,这是因为作战体系原则的不同,并没有谁对谁错之分。

    随着近年来开源资料的逐渐丰富,很多战术爱好者随即也能接触到各种作战体系的一些较为片面的战术战法,并学习这些战术战法。

    但由于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体系与作战原则的支撑,这些战术战法便有些会相互矛盾,甚至会迎来一些没有意义的争吵。

    争吵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学的是对的,吵着吵着,或者搬出体系中的权威,来抨击对方,证明自己说的是对的,最后甚至互相搬出对方的亲人祖宗全部亲切的问候一遍。

争吵的聊天记录,打印出来能有两厘米厚。这种情况已在国内圈子中屡见不鲜。

    问题的源头在哪儿?

    就是大家没有一个统一的作战体系与原则,但这点也是几乎不可能改变的。

   因为每个人所学习到的体系和战术技巧,与现实环境,以及所要使用的情况也都不同不是?

为什么很多人对于CQB的意见不太相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