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经历
我学说话的时间比较晚,三岁的时候才开口喊第一声爸爸、妈妈。由于自己发育晚,性格内向,我说话比较少,别人总认为我从小就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
六岁我开始上小学了,由于身材瘦小,小时候体弱多病,我一进入校园便遭遇了校园霸凌事件。但我始终认为是同学之间的顽皮表现,从未告诉过老师和父母,而我则认真学习,小学经常以双百的成绩回报老师和父母。
我从小比较喜欢看书,尤其中国历史方面的书籍,每逢周末,妈妈会带我到书店去看书,有时能看大半天,就这样我收集了大量的历史故事,有时也会拿出来炫耀炫耀,为此获得了“小博士”的称号。爸爸、妈妈看我发育晚,身材瘦小,为此给我报了足球班,学习踢足球增强体质,自己没有体育天分,最后无疾而终。为了让我全面发展,爸妈还为我报过围棋班、书法班、写作班等。就这样度过了我的小学六年生活,期间有痛苦也有欢乐。
初中和高中就读的是徐州市撷秀中学,由于自己热爱读书,成绩还是不错的,年级排名比较靠前。初中时期的目标是考上徐州市一中,结果令我大失所望,我很苦恼,有很长一段时间闷闷不乐,不愿意和人交流,封闭自己。后来经过爸妈的开导、周围邻居的关心和好心人的帮助,我慢慢走了出来,在撷秀高中照样可以金榜题名。
在我十八岁的时候,我为报考大学一事苦恼不已。一开始我自主招生选择的是武汉大学,想到大二的时候凭借优异的成绩转入哲学系读书,但由于我没有参加过高中化学竞赛,某些化学题没有答到点子上,我名落孙山了。高考时我又想进东南大学,可当年语文试卷出了一篇鲁迅先生的杂文,当时的我还读不懂,空了近二十分的大题,最终没能拿到入学机会。在家人的建议下,我最后选择的是南京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我一度以为自己这辈子不会有什么希望了,但当我知道学校就位于中山陵正下方时,我又开心起来,我觉得这或许便是命运吧。
大学期间,我认真学习,获得了一次特等奖学金和两次二等奖学金。就在我大一上学期的时候,一位讲授法律基础课程的老师无意间侮辱了徐州人,从那时起我就暗中发誓,总有一天我一定要学法律,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青年法律人才,以便我回母校的时候,让那个老师对我们徐州人公开道歉。
到我十九岁以后,我对自己的专业课就逐渐失去兴趣了,转而将大量的精力放到社会科学的学习上。由于自学的量太大,有时候我在电机学等课目的课堂上都会打瞌睡,幸而我用手机录了视频,才得以以75分左右的成绩勉强合格。
到我二十岁的时候,我开始考虑考研一事。一开始我的选择还是母校,原因是母校也有讲法律的老师。但当我得知其讲解的主要内容是知识产权时,我失望了,因为我最想学习的是刑法。
到我二十一岁的时候,名义上我仍在准备考研,实则开始看各种刑事剧与律政剧,以便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公检法的运转方式,但由于没有门路,我留在南京的想法最终成为了泡影。最后结果我第二轮补录进入国家电网徐州公司,尽管我的亲戚朋友都为我骄傲,我自己知道,我的目标是考研学习法律,我很苦闷,不愿意和人谈起。每当我思考问题和工作上不顺心时,总会走来走去,慢慢养成了现在的自我。
到我二十八岁了,年龄有点大了,但苏轼的父亲也是从这个年龄开始认真读书的,我觉得自己还想学点东西,不管成功与否,只要付出对得起自己的内心就足够了。
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多年的工作我深深懂得,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远大理想,无止境的学习、追求,才会生活得更有意义。今后我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思想上积极进取,努力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随着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共产党的领导更加坚信不疑。
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步入小康时代,人民生活安逸,国家将会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