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抗争与艺术 ——读《等伯:金与墨》有感
本作是安部龙太郎的代表作品,以描写了长谷川等伯的一生。在经历了战国、安土桃山与德川幕府时代的战乱和动荡后,他仍能保持一颗追求艺术的崇高之心,画出了无数流传千古的画作。 在我看来,“金”与“墨”象征着金钱与理想,反映在文中则是长谷川等伯在贫穷和苦难中仍然坚持自己的艺术操守与理想,不为“金”而牺牲“墨”。 “还是大臼屋的事情。其实主顾是想要艺妓的裸画,说报酬可以给到现在的五倍呢!”这裸画并非指裸妇像,而是指春宫图之类。火烧比叡山之后,世人甚感世事无常,所以连春宫图都流行了起来。“就是这件事,我很难说出口。跟大臼屋的老板也这么说的。 ” “那不挺好吗? ” “好什么啊?要是先生肯画,便可赚到现在的五倍啊。”光太夫想方设法恳求着,但信春就是顽固地不肯答应。无论自己将会面临何等艰难的处境,他也不愿出卖画师的灵魂。 文中作者借近卫前久之口批判为了金钱而出卖了狩野永德: “信长一死,永德便转而投靠秀吉。而且还用出卖画师灵魂的肮脏手段。”前久虽未言明到底发生了何事,但其厌恶的神色表露无遗。“听好了,信春!我们这些从政之人,多少要为了信念撒些谎。时而欺骗、诬陷或背叛。但这并不表示我们认可这些行为。我们也在内心祈求流芳千古的真善美能从心底打动并震撼我们。画师是求道者,不可被世俗的名利蒙蔽了双眼! ” 这一段表现了作者认为艺术家需要追寻真善美的理念。 我认为艺术家为了生计而放弃操守,固然可以理解,但是或许坚守自己的底线,才能不失作品中的真挚和灵性。 长谷川等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本心,他在坚持日本传统技法同时也学习西方技法,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艺术理想。他在这让我想到了中国著名画家林风眠汲取中西艺术精华,同样在wg中历尽磨难,仍然坚持艺术创作。 文中对于静子、狩野永德、近卫前久、久藏和清子等人物 着墨虽然不多,但是对于人物的塑造也不错的。 另外,文中还有对战争另一面的描写,在史书上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背后往往是百姓的悲歌。 如文中对于火烧比叡山的描写: 过了一会儿,跑向横川的众人便开始往回跑。因为木下秀吉的军队从坚田登上仰木山岭,用弓箭和火铳阻挡了众人的前进。往回跑的人和往前跑的人冲撞在一起,正互相推挤走投无路之时,遭到秀吉军和光秀军的前后夹击。就如同袭击羊群的群狼一般,由外及里,逐一砍杀。也有人试图冲出独道,但训练有素的武者早已悠然等在前方了。就如同卷起旋涡的浊流,将外逃者一一吞没。 文中还有对于佛教思想的讨论,不过笔者不甚了解,就不在此谈论了。 总而言之,本书是一部优秀的历史小说,生动的刻画了许多人物,也给我们历史的不同维度。对于这一段日本历史和长谷川等伯的经历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