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推的孩子》的批评
在这个饱受好评的动画和漫画当下对这个片子进行指责肯定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此处“批评”是专有名词。详情请查阅“文学批评”的概念。 作为一部二次元作品,它有着二次元作品的典型特征。拥有夸张典型的人物性格,完美的主角中心生态圈,以及作者这位上帝为主角铺好的星光大道。 每一部作品要让读者有所代入感,读者就要在阅读这部作品时感到心情舒畅。就如同陪领导下棋既不能把领导杀的片甲不留让领导脸上无光,也不能让领导赢得太轻松导致领导觉得无聊。作者在构思的时候既要注意不能完全按照现实的逻辑来叙述让主角处处吃瘪让观众不爽,也不能完全脱离现实让主角彻底龙傲天让观众感到无聊。 作者需要适当的结合现实中的逻辑,同时也要适当的脱离现实中的逻辑。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什么是现实?男主前世医生,却在童年有着惊人的演绎天赋。这就是脱离现实。男主恰到好处的亲自把赤音从天桥上抱下而不让专业的警察来,这就是脱离现实。男主明明没有接收系统的科班训练,在童年演过作品后,也没有继续在演员工作中磨砺自己,但是16岁依然能拍的完美无瑕,这就是脱离现实。如果男主演员实力惊人这一特点不成立的话,几位女主喜欢男主的原因也几乎都不成立了。 当然,赤坂老师做出了一些补救:因为男主实际的心理年龄是50岁,所以他学得快,学得好。靠给导演当助手,就能掌握演戏的高深技巧。这自然是更加胡说八道。相信年龄大,阅历就一定深,从而学习能力变强的同学,看看自己的老爸,便知这是一句谎话。但既然赤坂老师已经给了解释了,再追究下去,就显得有些情商低了。也该不了了之了。 在二次元世界,不用介意这么多。赤坂老师说男主可以,他就是可以的。他就是牛逼的。他就是有资格泡到妹子的。这些都没什么。天底下所有的二次元作品都这样。如果戴着有色眼镜,那为什么还来看动画片?直接去读《巴黎圣母院》,直接去读《凡卡》,直接去读《老人与海》不好么?明明自己贱,就要看二次元动画片,还挑挑摘摘的,非要用文学名著的眼光去审视二次元动画片。有句话说得好,爱看看,不看滚。 当然,赤坂老师尽量的也在不破坏观众体验的前提下,尽量的使用了现实中的逻辑,让读者更有沉浸感,在阅读作品的时候更有真实感。 就如同男主精心安排的对加奈的约会。处处精巧,能看得出来赤坂老师写恋爱漫画的功底。 以及少女在喜欢自己喜欢的男生时细腻的心理活动。这些都是闪闪发光的特点。 以及这部作品安排的合适的剧本推进节奏。男主为了安排自己的复仇电影,慢慢的,有条理的,把该有的角色聚拢在一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