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五十四)赛后余波国乒人事变换 战前激斗诸将奔赴悉尼
终于写完了,作者都快疯了,本来寻思最后一个过渡章节写四千字就差不多了,没想到写着写着就有六千字了,太累了。
—————————————————————————————————————————
国乒兵败吉隆坡,赛后各种舆论汹汹,自然需要有人为这个结果背锅。
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加尔各答,多特蒙德,千叶,哥德堡哪一次国乒兵败最后不都是有人背锅,退役得退役,离任得离任,下课得下课。
更何况这是小球时代的最后一次世乒赛团体赛,还是和奥运会同年的世乒赛,国乒怎么说也要有一个交代。
这一次背锅的是尹霄指导。

这个事儿有点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是因为一来尹霄指导当时身体确实出了一点问题,不能长时间站立(蔡振华上任之后国乒立了一个规矩,球员训练的时候教练员是不能坐的),二来尹霄指导确实有点责任,就算刘国梁是因为兴奋剂原因导致无法发挥出最佳状态,但是你的徒弟丢掉三分,第一责任人是你这个肯定是跑不脱的。
而且悉尼奥运会在即,主帅蔡振华不可能下课,双子星也不可能换下去,能背锅也就只有尹霄指导了。
意料之外是因为之前国乒很少出现具体的指导教练负责的情况,而且当时很多人不知道内情,看着尹霄不在场外,觉得和人家尹霄没啥关系,反而应该由蔡振华负责。
不管是什么,最终结果是尹霄暂时离开了国家队,吕林主管刘国梁、刘国正以及阎森,韩华接掌孔令辉。
至于女队没啥好说的,人家比赛没啥问题,主教练和教练员、教练员和球员之间磨合的也都挺不错的,自然没有调整的必要。
不过具体宣布那是回国的事儿,世乒赛结束之后,国乒主力未及休息便飞赴香港与提前而来的选手们会师,参加奥运亚洲区预选赛。
当然,对于国乒来说主要争夺的就是第三名额和双打,毕竟国乒众将的排名都高,团体赛再输也和排名没啥关系。
当然亚洲排名高的高手也不止国乒,男子那边除了双子星之外,日本的韦晴光、松下浩二;中国台北的蒋澎龙和韩国的金泽洙全部免赛入围奥运会;女子那边则是王楠、李菊;日本的何智丽、小西杏;韩国的柳智慧、李恩实;中国台北的陈静、童飞鸣和中国香港的王晶。
都是久经沙场的名将。
不过大家也还是都来了,双子星、阎王、楠菊和影晋还要打双打。
第一阶段小组赛没啥好说的,各路名将纷纷出线。
不过这届复赛赛制有点扯,原因很简单,每个国家男女各自最多三个单打,中国队在各自确定了两个单打以后,又分别往预选赛上排了三个人,而且复赛还是单循环赛制。
这样一来就导致实际上复赛难度大大降低只要打进前六名就可以前往悉尼。
柳承敏,井浚泓和李佳薇都是靠着这一政策杀进了奥运会。
当然,国乒预选赛也不是没有翻车的,最著名的当属张怡宁了。
前文说过,世乒赛女团决赛第三场,张怡宁0:2不敌徐竞,虽然这场球输了无碍于女乒夺冠,但是对张怡宁的冲击还是很大的,张怡宁打完这场球,一个人在洗手间里坐了一晚上,琢磨来琢磨去也没有想明白。
一宿没睡的后果就是在第二天在去往香港的飞机上,张怡宁整个人还是恍恍惚惚的状态。
结果到了香港的张怡宁听到了预选赛谁拿第一谁去奥运的消息之后,彻底傻眼。
这和世乒赛以前说好的不一样啊!两个主攻双打的师姐突然和自己一起来抢单打名额是闹哪样?!
于是整个人都不对了的老张复赛的状态明显不对头,输杨影和孙晋大家可以理解,毕竟打老队员吗,可能不是很容易打,但是面对整组复赛就赢了两场的金茂校(金茂校小组赛就赢了两场一个小组垫底的坂田伦子,一个就是张怡宁),张怡宁还是输。
该输的输,不该输的还输的结果就是张怡宁彻底无缘奥运会(虽然她和张莹莹的女双组合世界第四,但是国乒早就确定楠菊影晋两队组合,张莹莹就没来香港),孙晋拿下了单打名额。
男队那边,由于刘国正在吉隆坡的出色表现,所以国乒教练组和体委高层几经权衡,最终把第三个名额交给了刘国正。
公平的讲,虽然我们的万年酱油哥皮特卡尔松同学2000年的发挥还是不错的,在4月的欧锦赛上决赛击溃了普里莫拉茨捧起了欧锦赛的男单冠军,不过问题在于吉隆坡世乒赛那场球说句不好听的水平也就那样了。
但是,说一千道一万也无法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刘国正避免了国乒被3:0的命运,以及他是那场决赛国乒第一个得分的人。
这就足够了,最终,刘国正名列第一抢下了单打名额。
当然,按照国乒决策层一贯的属性,国际乒联还是给国乒留了一个口子,说原则上名额不能更改,但在限定日期前允许递交修改申请,而对于这个男单三号选手的讨论,国乒硬是讨论到了最后一刻才确定最终是刘国正。
怎么说呢,就后面奥运会上的表现来看,你说刘国正发挥的不好,比较扯淡;你说发挥的很好,也比较扯淡。
不过这个决策最后触发了两个结果:
第一、马琳和刘国正两个同样在广东汕头出身的队友,反目成仇了很多年;
第二、马琳的主管较量吴敬平开始让他提前使用大球进行训练,这也让他成为了大球时代的第一位世界男子单打冠军。
不过这次预选赛也闹出了一点事儿,国乒众将在确定出线之后有点应付比赛,结果引起不少香港球迷不满,甚至嚷嚷着要退票。
书归正传,世乒赛和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之后,中国乒乓球队从3月15日开始放假调整两周,众国手收拾大包小裹,带上给亲朋好友的礼物,回家休息。
当然,说是两个周假期,实际上假期歇满的就没几个,王楠假期两头都是比赛,中间就歇了一个礼拜;李菊回了老家刚探望完她奶奶,她自己也住了院;孔令辉则是先跑了厦门跑了一趟安踏的商业活动,然后又和刘国梁结伴跑去深圳玩了几天,然后回老家,结果被一家无良媒体胡乱报导他和俱乐部的合同问题给气了个半死。
有全国跑和休病假的,也有当宅男和加训的,刘国正回了湖北老家,天天睡到自然醒,睡晚就是吃饭,吃完饭就出去会朋友;王励勤回了上海则是天天训练。
比较惨的就是张怡宁了,原因很简单,她不到21。
各位先别着急扔板砖,不是我瞎说,如果大家没记错的话我在前文评价王楠李菊组合时说过,如果2000年全锦赛没有年龄限制,很有可能这对组合达成三连冠。
而2000年的老张只有19岁……
幸好老张就是北京人回家什么的而也算方便,于是老张赶往河北,参加这次全锦赛。
至于张怡宁在这次全锦赛上的表现,你说表现不好吧人家在女单女双女团三个项目上全部闯入决赛(混双就算了吧,虽然当时的张怡宁没有混双黑洞的名声,但是表现确实不咋地),你说表现好吧,三个决赛面对一堆小年青全部折戟:女单决赛2:1领先被白杨逆转,双打和张莹莹两度落后两度扳平结果结果还是输给了李佳姜华珺,团体决赛又被白杨2:0击败,送出了女团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当届的女双冠军李佳,她是1981年出生的运动员(和张怡宁同岁),左手横板两面反胶打法,年轻一代的球迷对她的了解更多的还是来源于巴黎世乒赛前男女队的辩论,前面说邓亚萍和井浚泓的时候就说过,在中国乒乓球队,最悲哀的就是和一个天才类似,李佳就是这样,在辽宁队的时候前面就有王楠,到了国家队也是如此,1997年就进队的李佳在很长时间之内都是陪练,和她同龄的牛剑峰,张怡宁都开始打国际比赛的时候她还在国家队默默无闻。
这次全锦赛上和姜华珺合作拿到了女双冠军,之后才开始获得了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

说回张怡宁,虽然老张当时是一线主力,世乒赛的女单亚军,但是实力远没有后来那么变态,再加上出了名之后研究的人也多了,陷入了一个短暂的低潮期。
当然,这届全锦赛的主角并不是张怡宁,而是其他几位。
首当其冲的便是男单冠军侯英超,侯主播在团体赛的决胜局丢分使得北京队和冠军擦肩而过,晚上太伤心在酒店冲了一宿的凉,结果感冒了,又一上火还流了鼻血,但是侯英超顶住了压力,一路到底,捧起了男单冠军。
当侯英超赢下最后一个球后,一下躺在了地板上,一边揉着抽筋的腿一边对站在旁边的《乒乓世界》的记者说:“这回我能上《乒乓世界》了吧!”
不过可能连侯英超自己都没有想到十九年后的天津武清,他将再一次站上全锦赛男单冠军的领奖台书写一段不可思议的传奇。

另一位登场的传奇就是来自青岛的姜华珺了。
这位日后也是久经沙场的名将,全锦赛,世界杯与亚锦赛的女单亚军,亚洲杯的女单冠军。
但是我这位青岛老乡真正名垂乒史靠得是一项记录:国际比赛对张怡宁75%的空前胜率。

当然,她也是郭跃未来的苦手之一。
说到郭跃,这位国乒二十年难得一见的天才这个时候也进入了国家队。
是的,就是天才,可能很多人对于郭跃有很多的争议,但是我相信有一点大家是不可能有疑问的,那就是她是一个天才。
纵观国乒六十年的历史,我个人觉得女乒能和郭跃比天才的人只有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八十年代女乒的第一天后——曹燕华。
大家可以去看看当时郭跃的体测成绩,据说当年郭跃差一点就被田径那边挖去搞田径了。
当时郭跃刚到国家队的时候惊了一堆人,11岁的郭跃到了国家队,一堆人还寻思这是那个教练的孩子,结果一问才知道是来国家二队报道的球员,直接把大伙儿全吓傻了。

郭跃去了北京,不过和她同门同籍的两个孩子可就没那么顺利了,此时的马龙还在辽宁省体校,省队的风波让他的乒乓球生涯近乎陷入停滞;而李晓霞则是没能在辽宁打出头,远走山东开始了自己的另一端乒乓生活(马龙和郭跃李晓霞的启蒙教练是夫妻,也是当时鞍山仅有的两位国家级教练)。
小辈们忙着奋斗进一队,大咖们忙着筹备奥运会,中生代们也没闲着,吕林和鲁尧华带队赶往卡塔尔,参加五月份的亚洲乒乓球锦标赛。
往年亚锦赛的举办日期都比较晚,这次提前到了五月份,对国乒的备战计划还是有一定影响的。首先,主力们不可能在备战的关键时刻跑去参赛,其次,来回十天时间,体力和精力的消耗也是比较坑爹的。
但是,作为一个练兵的机会亚锦赛又是不能不去的。
几经思考,国乒分兵,王楠、李菊、刘国梁和孔令辉四员大将留京训练,世乒赛后状态一直不算好的张怡宁和张莹莹也没去,老将削球手王辉没必要去。其余的一线主力和二线靠前的运动员们赶赴卡塔尔。
男队的吕林带的是刘国正、王励勤、马琳、阎森和辽宁出身的小将徐辉,女队鲁尧华带的是孙晋、杨影、李楠、林菱和成红霞。
至于结果吗……几家欢喜几家愁。
团体冠军都被中国带走这个没啥意外的,女队那边陈静没去,何智丽老矣,男队那边蒋澎龙虽然那两年状态很出色,但是团体上独木难支,韩国队则是青黄不接。
结果单项赛上来的混双上杨影阎森差点翻车,决胜局18比20落后,结果两个人玩命输出抢攻,连拿4分,反败为胜,为中国队在本届夺得第一个单项冠军。
前来这里出席亚洲乒乓球联盟会议的日本乒坛老将木村兴治对这场比赛拍手叫绝。木村说:“这是一场展示乒乓 球艺术的比赛,双方队员用他们的精神、毅力和肌肉塑造了艺术。”
去年世乒赛上发挥不佳的林菱加冕女单冠军,蒋澎龙获得了男单冠军还和张雁书获得了男双冠军(当时预选赛前这对组合积分世界第一,力压刘孔阎王我也是惊着了),女双冠军则是归了韩国的李恩实石恩美组合。
新人为主的国乒这次拿下了四项冠军,虽然不多但也可以,国乒亚锦赛最差的战绩是1972年北京举办的第一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主场作战的国乒就拿了一个女团冠军,单项赛一个都木得。
不过对于获得女单冠军林菱来说这是她走上乒乓舞台的开始,在接下来的五年里,这位来自福建的姑娘将在中国乒乓球历史上书写属于她的颇具传奇的一章。

女队悉尼前的故事差不多结束了,男队还有最后一战。
那就是大港争霸赛。
为了吸引瑞典队,许绍发亲自上阵拉赞助,定下天文数字的奖金——18万美元,冠军12万,亚军6万。
要知道,去年乒乓球单打世界杯上,包揽女单冠亚军的中国女乒才获得了10万美金,一个二十年前中国人自己办的大奖赛,奖金居然打出了18万美元!!!
算上通货膨胀,这笔钱放在今天至少100万美元,即使放在最火的英雄联盟里也是S赛四强级别的奖金了。
就是不算通货膨胀,放在今天,这个价格都是惊人的。
也不是咱们中国人显摆,主要是因为一般价格的话,瑞典队根本不会上钩。
虽然人家瑞典队是自己讨生活,不太指望国家拨款,但是四个多月后就是奥运会了,你不下重金人家闲得没事儿飞上几千公里,跑来天津打一场无关紧要的商业赛?
打赢了奥运会什么高薪代言混不上,还在乎这点银子?
而国乒的选手和教练,他们更多考虑的问题是如何能在奥运会前找到瑞典队的漏洞,看看吉隆坡世乒赛瑞典队的发挥到底是偶然情况还是必然情况,免得再丢掉小球时代的最后一个男单冠军。
本来瑞典队是不想来的,但是中国这边给得实在是太多了。
于是乎,一场山寨地世乒赛复仇赛,就此拉开了帷幕。
为了满足中国人的复仇欲望,同时避免瑞典人放水,大港争霸赛规定双方必须派吉隆坡决赛的六个人出阵,而且第三场必须是卡尔松对刘国正,然后剩下老瓦老佩小孔国梁瞎配——其实等于没说。
瑞典队来就是冲着奖金来的,中国队来就是冲着复仇来的,肯定不可能放水,刘国正又不可能输卡尔松,所以其他四个人抽不抽签没啥意思。
抽签结果:
第一场——佩尔森VS孔令辉;
第二场——瓦尔德内尔VS刘国梁;
第三场——卡尔松VS刘国正;
第四场——佩尔森VS刘国梁;
第五场——瓦尔德内尔VS孔令辉。
瑞典人的信心还是很足的,特别是老瓦,自认为吉隆坡输给孔令辉只是一时疏忽,再加上卡尔松获得了欧锦赛的男单冠军,所以就放出口号,说比赛结果很简单:佩尔森2:1胜孔令辉,自己2:0胜刘国梁,卡尔松2:1胜刘国正,瑞典队3:0结束战斗。
至于老瓦的预言水平,我可以这么说波罗的海里全是被老瓦奶死的热门。
第一场,佩尔森PK孔令辉
刚开始打的时候佩尔森还感觉不错,结果打着打着就发现不对了。
孔令辉在这场球里面的表现十分完美,防守是铜墙铁壁,进攻是迅如闪电,佩尔森是前三板算不过,拉弧圈拉不过。
2:0,跟吉隆坡打了个倒,佩尔森一脸无奈。
孔令辉赢佩尔森这场基本上在意料之中——因为两人本来正常打的正常结果就应该是这样。
至于瓦尔德内尔与刘国梁这场球,赢的比吉隆坡要轻松一百倍。从头到尾刘国梁都没有给老瓦什么压力,而老瓦微笑着面对比赛,微笑着完爆了刘国梁。
这场球老瓦战术已经完全成熟,捅正手、拉下降、弹直线,刘国梁继续N多失误。吉隆坡的时候刘国梁发球还给老瓦造成了不小压力,到这,基本上没什么意义。
只能说时代变了。
第三场刘国正2:0击溃了卡尔松。
对于这位皮特卡尔松吧,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说他打酱油吧,1991年拿到了男双冠军,1993年逆转了王浩,为瑞典王朝的三连冠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拿到了小球时代的最后一次欧锦赛的男单冠军;说他不打酱油吧,1995年被丁松和孔令辉打得心态爆炸后,单项上基本就没他啥事儿了。
不过这位皮特卡尔松确实是个运气不错的人,就实力而言,他也就是个二流选手的水平,罗斯科夫塞弗都能很轻松打败他,但人家就是是最幸运的二流选手,因为估计没几个二流选手能经常在这种重要时刻打酱油,也没几个二流选手能如此出名。
对大多数人来说,历史就像拍合照,最重要的不是你干了什么,而是你身边站得是谁。
在刘国正拿下了卡尔松,取得赛点之后,第四场就是刘国梁和佩尔森。
然而,佩尔森再次小宇宙爆发(不排除是十二万美金的诱惑),连连上手,然后一个2:0灭了国梁。
这个玩笑开大了。
中国队让你刘国梁上,就是为了给你个机会证明自己。你倒好,输一场咱就不说了,又一人连丢两分,这再丢了冠军,赞助商丢钱事小,国乒丢人事大,你还有脸去打奥运会?
决胜场,老瓦面对孔令辉铜墙铁壁一般的防守和诡谲多变的突然变线是一点办法也没有,0:2告负出局。
虽然中国的观众们欢欣鼓舞地庆祝着这难得的胜利,但中国队自己很清楚,宁可不要这12万美元,也想要吉隆坡的斯韦思林杯。
既然已经丢掉了斯韦思林杯就不能再掉以轻心,小球时代的最后一战,二十世纪的最后一次奥运会,即将打响。
悉尼,诸神黄昏之地,时代落幕之处,八十年代以来的爱恨情仇,九十年代以来的恩怨纠葛将在这里迎来最后的了结。
—————————————————————————————————————————
老规矩先求三联,其次和大家说一下期末考试快到了,希望大家可以理解一下作者的更新速度,谢谢大家。
再就是问一下各位我四百多的粉丝,为啥每次点赞连五十都不到呢?(伤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