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皮,去头,对症,下药。”《中元夜话 ·上身》【祖娅纳惜丨唢呐丨冥俗原创...

1.灵芝
【药性】甘,平。归心、肺、肝、肾经。
【功效】补气安神,止咳平喘(补心血,益心气,补肺肾气)
【应用】1.心神不宁,失眠心悸 。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宜于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多梦,健忘,体倦神疲,食少者。
2.肺虚咳喘 本品味甘,入肺经,能补益肺肾之气,止咳平喘,宜于肺虚咳喘。
3.虚劳短气,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煎服,6~12g。
2.肉苁蓉
【药性】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应用】1.肾阳不足,精血亏虚,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 。
2.肠燥便秘 。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本品能助阳、滑肠,故阴虚火旺、热结便秘、大便溏泻者不宜服用。
3.何首乌
【药性】苦、甘、涩,微温。归肝、心、肾经。
【功效】生:解毒消痈,截疟,润肠通便;
制: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化浊降脂
【应用】1.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
2.高脂血症。
3.疮痈,瘰疬,风疹瘙痒。4.久疟体虚。5.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煎服,制何首乌6~12g,生何首乌3~6g。
【使用注意】本品制用偏于补益,且兼收敛之性,湿痰壅盛者忌用;生用滑肠通便,大便溏泄者忌用。何首乌可能有引起肝损伤的风险,故不宜长期、大量服用。
4.黄精
【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应用】1.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既补脾气,又养脾阴。
2.肺虚燥咳,劳嗽咳血 。养肺阴,益肺气,治疗肺之气阴两伤,干咳少痰;益肾阴,用于肺肾阴虚之劳嗽久咳。
3.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补益肾精。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本品性质黏腻,易助湿壅气,故脾虚湿阻、痰湿壅滞、气滞腹满者不宜使用。
5.茯苓
【药性】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补中)止泻,宁心安神
【应用】1.水肿尿少。既可祛邪,又可扶正,利水而不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可用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
2.痰饮眩悸。
3.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健脾补中,渗湿而止泻,使中焦清升浊降,尤宜于脾虚湿盛泄泻。
4.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补益心脾而宁心安神。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6.人参
【药性】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扶正祛邪)
【应用】1.气虚欲脱,肢冷脉微。
2.脾虚食少,肺虚喘咳,阳痿宫冷。
3.气虚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4.气血亏虚,久病虚羸。
5.心气不足,惊悸失眠。
6.气虚外感或里实热结而正气亏虚之证
【用】煎服,3~9g;挽救虚脱可用 15~30g,文火另煎兑服。也可研粉吞服,1 次2g,1日2次。
【注意】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