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惑
新生说,她和小括的关系,好像因为我这个节点碰到了瓶颈。
存而不论,将相关的想法一并道予小括听。
"因为这些都是因你而起啊。"
因我而起……熟悉的语境似梦呓般在脑中挥之不去,却未闻其人。当记忆不再鲜活,曾经的存在便是被时间泯去身份,一点一点溶解在意识形态里。
将三人关系赋在纸上,涂涂画画,仍有不解。
前些日子同小可聊天,忽而明了。
"如果对方不够聪明,就做不了我最好的朋友呀。"

新生与我
先见其好,再生依赖。
她对我的依赖本是个人意愿,却演变成了畸形的物化。在她面前,我的行为不能超出「对她好」的范畴,否则生气,频频生气。
谈及闺友要生气,谈及小括要生气,谈及小可要生气。那么,她跟闺友相处时,会通过生气去约束对方的行为吗?跟小括相处时,会通过生气去约束对方的行为吗?
她不会,在这些关系中,她只约束我。
两人上班是如此,三人同行也是如此。
久而久之,难免心生抵触,抵触多了,就没有耐心了。
我也是有脾气的人,只是不表现出来,便自行消化了。
新生与小括
小括说她俩在一起时更多是吐槽,不会谈真心话。
可朋友之间,怎会没有真心话呢?说明这份关系在我之前就已触及瓶颈。
细究其因,可从上述看出,新生在接收外界的信息时一定会将其情绪化,喜欢的就要依赖,讨厌的就成压力。而形成压力后便更依赖喜欢的事物。
一份关系如何,就看新生表现出了多少依赖。
如同小可所言,新生这份难以独立的自我,才是她进阶身边关系时最大的阻碍。
于我是主动,于她人就是被动了。
会演几日,新生忽然觉得公司之下,即使不在我身边也可以很开心。
是以,我其实并不适合她这个阶段的成长。
我与小括
......这没什么好说的,硬要说,那就是喝酒。
「然而那下面的一个名词,却不写尚可,一写倒成了疑难杂症。」
在喜欢的人面前就没表现好过,也算是我的疑难杂症了。

想起一事。
此前聊天,将手机递于小可时,掌心从她的指甲上滑了过去,觉得甚是舒服,便要她伸出手来,一并挠了几下。
这般行为,如同哺乳动物的本能,仅是贴贴抱抱挠挠就很喜欢。而当下关系中,终多是些快乐的事情,亦可不必作此深究;便是作了,也只为心境豁达,再反馈给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