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戈里·季诺维也夫自传

致俄国革命运动活动家传记辞典编辑部
尊敬的同志们:
现对你们调查表上提出的十个问题答复如下:
1.我于1883年9月20日出生在伊丽莎白格勒(现称季诺维也夫斯克)。[注:现称基洛夫格勒(乌克兰)。]
2.父亲是该市一家乳品场老板。我从15岁到19岁在家里收费授课,并当办事员。
3.受的是家庭教育,后来于1902年考进瑞士伯尔尼大学,先在化学系学习,后转到哲学系。肄业。
4.1899—1901年在伊丽莎白格勒参加自修小组和半合法的伊丽莎白格勒市商业职员工会罢工组织,领导原埃尔沃尔季工厂和其他工厂的工人小组。1902—1903年年中侨居国外(瑞士伯尔尼),在此结识了弗·伊·列宁。第一次见面是在1902年。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加入布尔什维克。1903年底回国,在党的伊丽莎白格勒委员会工作(任委员会委员),曾去南方几个城市(克列缅丘格、波尔塔瓦)执行党的任务。1905年(好像是春天)革命失败后再度出国(瑞士伯尔尼)。参加组建布尔什维克伯尔尼小组。在日内瓦布尔什维克国外小组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布尔什维克国外组织委员会委员。第三次代表大会后参加《前进报》编辑工作。1905年秋前往彼得堡,在彼得堡的瓦西里耶夫岛和戈罗德区工作。不久得了一场重病。1906年初再次出国几个星期。1906年3月初又回到彼得堡。参加了斯德哥尔摩党代表大会的选举运动。在涅瓦关卡,主要是在莫斯科关卡外从事职业革命活动。任这两个区的区委委员,彼得堡(统一)委员会委员,彼得堡委员会常务委员。参加了当时的几个布尔什维克报纸(《浪潮报》等)的部分工作。参加工会组织(纺纱工会)和失业人员苏维埃(莫斯科关卡分部),任宣传员。斯德哥尔摩代表大会后进入布尔什维克中央。是布尔什维克通俗机关报《前进报》(在芬兰出版)的工会附刊编辑部成员(同米·伊·加里宁和亚·亚·波格丹诺夫一起)。在士兵中进行工作(在皇村)。喀琅施塔得起义期间受布尔什维克的派遣前往那里(同约·费·杜勃洛文斯基、奥尼普科、伊西多尔·拉米什维里等人一起)。1907年是伦敦党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代表。被选进党中央(自1907年至1927年为中央委员)。进入布尔什维克中央。代表大会后回到彼得堡。在彼得堡委员会和中央委员会俄国局工作。参加了伦敦代表大会之前和之后的全党代表会议(赫尔辛福斯、维堡)和圣彼得堡组织(主要是泰里约基组织)代表会议。参加中央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编辑伦敦代表大会后在圣彼得堡出板的第1号)。到俄国南方(奥德萨、尼古拉耶夫、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等)执行中央交给的任务。在弗·伊·列宁出国后与《无产者报》编辑部保持联系。1908年3月在彼得堡(瓦西里耶夫岛)大街上被捕,没有罪证。被指控参加社会革俞党,关押在“十字”监狱。这一指控当然不能成立。在关押二个半月后获释(这多多少少是由于律师公会主席Д.B.斯塔索夫奔走活动的结果),被流放到维捷布斯克省的波洛茨克并受监视。1908年8月被弗·伊·列宁召到日内瓦参加中央全会会议。参加《无产者报》编辑部(列宁、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在1908年十二月全党代表会议上是中央委员会报告人之一。参加迁至巴黎的党的中央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任编辑部秘书。参加《无产者报》扩大编辑部会议(实质上是全体布尔什维克派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召回派”和“最后通牒派”被开除出布尔什维克。是隆瑞莫(法国)党校讲课人之一。是出席哥本哈根国际社会党代表大会的党的代表团成员。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拉格代表会议(1912年)上是布尔什维克莫斯科组织的代表之一,是两项议事日程的报告人:1.关于第四届国家杜马的选举:2.关于请愿运动。被选进新的党中央。是《工人报》和《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成员。1912年同弗·伊·列宁和娜·康·克鲁普斯卡娅转移到克拉科夫(中央委员会国外局)。是《明星报》、《真理报》、《五金工人》杂志、《思想》杂志、《启蒙》杂志、《保险问题》杂志等的固定撰稿人,参加中央委员会的两次会议(克拉科夫、波罗宁)。为布尔什维克杜马党团工作。出版列宁、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著的《马克思主义与取消派》一书。
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时和弗·伊·列宁、娜·康·克鲁普斯卡娅、兹·约·利林娜一起正在波罗宁(加里西亚)。我们经维也纳转移到伯尔尼(在维克多·阿德勒的帮助下)。在伯尔尼期间是《社会民主党人报》(党的中央机关报)和《共产党人》杂志编辑部成员(我的文章在1917年编入《反潮流》文集出版)。参加了齐美尔瓦尔德会议(1915年)和昆塔尔会议(1916年),是国际社会党委员会委员。是1915年夏形成的齐美尔瓦尔德左派(其机关刊物为《先驱》杂志,在荷兰出版)成员,瑞士社会民主党党员(自1905年起)。为国际青年组织的机关刊物《青年国际》杂志撰稿。二月革命后乘坐所谓的“铅封”车厢回到彼得格勒。是《真理报》编辑部成员。1917年四月代表会议上是两个问题的报告人:1.关于联合内阁;2.关于国际的情况。再次入选中央委员会。参加了苏堆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代表布尔什维克入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七月事变的日子里根据中央决定同弗·伊·列宁一起隐蔽在谢斯特罗列茨克附近的一座“窝棚”里。自1917年8月月中在列宁格勒[注:原件如此。——俄文版编者注]秘密工作(主要是写作)。参加了1917年10月10 日的中央秘密会议并投票反对立即起义。入选中央政治局。十月革命期间犯有错误,党的绝大多数谴责了我的立场。1917年11月4日退出党中央,11月8日在发表声明(刊登在1917年11月8日的《真理报》上)后又回到党中央;自1918年初起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和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反对“左派”共产党人,拥护布列斯特和谈政策。自1918年至1925年主要在彼得格勒工作。1919年是出席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俄共代表团成员。被选进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尔后任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1920年在独立社会民主党哈雷代表大会上代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发言。在党的第十二次和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代表党中央作政治报告。在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前转向反对派,在第十三次和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之间开始从事派别工作,出版了遭到党谴责的《列宁主义》一书。随后在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作的报告,受到代表大会的坚决谴责。继续从事派别工作,同托洛茨基分子结成联盟以及参与由此引发的其余一切事情。关于我偏离党的路线的经过在我1933年5月的声明(刊登在《真理报》上)中和我在党的第十七次代表大会(1934年)上的发言中作了十分详细的叙述。
我的主要著作:
1.编入弗·伊·列宁和格·季诺维也夫著的《反潮流》文集的文章;
2.《战争与社会主义的危机》;
3.《列宁主义》;
4.《马克思和列宁的战争学说》;
5.若干卷文集。
格·季诺维也夫
1934年9月25日
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