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整理真题之DNA
一、名词解释
1、(2007)重组修复:遗传信息有缺损的子代DNA分子可通过遗传重组而加以弥补,即从同源DNA的母连上将相应核苷酸序列移至于链缺口处,然后再用合成的序列来补上母链的空缺,此过程称为重组修复。因发生在复制之后,又称为复制后修复。
2、(2007)转座子: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最简单的转座子不含有任何宿主基因而常被称为插曲序列。
3、(2008)Conyugative piasmid 接合型质粒:又叫自我转移性质粒,除含有自我复制基因外,还带有一套控制细菌配对和质粒接合转移的基因,如F质粒、部分R质粒和部分Col质粒。
4、(2008)(2013)(2016)Nucleosome核小体:构成真核染色质的一种重复珠状结构,是由大约200bp的DNA区段和多个组蛋白组成的大分子复合体。其中大约146bp的DNA区段与八聚体(H2A,H2b,H3,H4各两分子)的组蛋白组成核小体的核心颗粒,核心颗粒间通过一个组蛋白H1的连接区使DNA彼此相连。
5、(2008)Transpositional recombination(转坐重组)由插曲序列和转座子介导的基因移位或重排称为转坐重组。 转座的机制依赖DNA的交错剪切和复制,但不依赖于同源序列。转座涉及转座酶,解离酶和DNA聚合酶,共分为复制型、非复制及保守型三种类型。转座的过程中会形成共合体。两个转座因子之间的重组会引起缺失和倒位。
6、(2009)组蛋白修饰:组成核小体的组蛋白游离在外的N端可以收到各种各样的修饰,包括组蛋白末端的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ADP核糖基化等等,这些修饰都会影响转录活性。
7、(2011)DNA切除修复(excision repair):是修复DNA损伤最为普遍的方式,主要分为碱基切除修复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两种,对多种DNA损伤包括碱基脱落形成的无碱基点、嘧啶二聚体、碱基烷基化、单链断裂等可起修复作用。过程包括受损位点的识别、核酸内切酶切除损伤部位,聚合酶根据互补连合成新的序列。由连接酶将新的序列末端与原来的链末端连接。
8、(201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指基因组DNA序列中由于单个核苷酸(A、T、C、G)的突变而引起的多态性。SNP是基因组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多态性形式,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是继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微卫星标记(SSR)之后的第三代遗传标记。
二、判断题
1、(2008)DNA有多种构像,在不同的环境如温度、湿度、离子浓度等的条件下可相互转换。(+)
2、(2008)DNA复制时只有一天链作为模板参与复制。(-)两条链都参与
3、(2012)核酸的紫外吸收与溶液的PH值无关()
4、(2012)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都需要模板和引物。(_)
5、(2013)DNA变性后粘度生高,密度和吸光度降低(_)
6、(2013)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DNA复制的相同之处是合成方向都是自5-3。(+)
7、(2013)在DNA复制中RNA引物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活化。()
8、(2016)天然状态下的体内DNA多为负超螺旋(+)
三、选择题
1、(2008)逆转录病毒和嗜肝病毒均有RNA反转录合成DNA的过程,下列哪些陈述是不正确的(C)
A两者所用引物不同 B 两者均能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
C两者的DNA前体均有末端重复序列 D 两者所用的反转录酶相同
2、(2008)细胞DNA在收到紫外损伤后通过光修复或暗修复进行修复,激活的光修复酶切除的是下列那种结构(D)
A腺嘌呤二聚体 B 鸟嘌呤二聚体
C 胞嘧啶二聚体 D胸腺嘧啶二聚体
3、(2008)下面那些物质具有逆转录酶的活性?(C)
A依赖DNA的RNA聚合酶 B依赖RNA的RNA聚合酶
C依赖RNA的DNA聚合酶 D转座子
4、(2012)(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的原因是(c)
A GC之间形成了一个共价键 B GC之间形成了2个氢键
C GC之间形成了3个氢键 DGC之间形成了离子键
5、(2012)紫外光对DNA的损伤主要是(D)
A导致碱基置换 B造成碱基缺失C引起DNA连的断裂
D形成嘧啶二聚体
6、(2013)真核生物有DNA聚合酶αβδγ其中α主要负责(引物的合成)
7、(2016)不同的DNA双连结合叫(c)
A复性B变性C杂交D重组
8、(2016)变性的核酸会发生(A)
A增色效应B减色C最大吸收波长改变
9、(2017)DNA变性是指(c)
A双连的解开B双螺旋结构的破坏C空间结构的破坏
D磷酸二酯键的破坏
10、(2017)关于DNA连接酶错误的是(D)
A催化5-3磷酸二酯键 B复制与修复是封住缺口
C需要一定的空间距离D连接RNA分子
三、简答题
1、(2008)真核生物细胞分裂间期的基因是以何种形式存在?其DNA结构有什么变化?
真核生物细胞分裂间期的基因组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有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两种。
常染色质DNA主要为单拷贝和中等重复序列,且压缩程度不高,用碱性染料染色较浅,是基因表达的活跃区。
异染色质是间期核内DNA,压缩程度较高,用碱性染料染色较深,是基因表达的不活跃区。
3、(2010)DNA重组的生物学意义?
DNA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遗传信息的重新组合,称为遗传重组或基因重组。
意义:1 DNA重组对生物进化有关键作用,DNA重组增加了基因和基因组的多样性,使有利突变和有害突变分离,通过优化组合积累有意义的遗传信息。2 DNA重组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如DNA的复制与修复,基因表达与细胞功能的调节,生物发育与进化等。
4、(2010)影响DNA损伤的因素,如何修复?修复机制对生物体的意义?
因素:1、细胞内源性损伤因素。如DNA复制错误,氧化代谢副产物如活性氧物质的攻击等2、环境中的损伤因素。如辐射产生胸腺嘧啶二聚体,化学致癌物等
方式:错配修复 切除修复 重组修复 直接修复 SOS反应。(机制参考分子生物学辅导与习题集第13页14页内容)
5、(2010)反转座子的类型和基本特征
1、反转录病毒、RNA:整合宿主靶DNA
2、病毒超家族:有LTR编码反转录或整合酶,可含内含子。
3、非病毒超家族:无重复序列,不编码转座产物,无内含子。
7、(2012)简述转录因子的几种结构基序。(属于真核基因表达调控内容,参考分子生物学辅导与习题集第167页中部内容)
(1)螺旋-转角-螺旋HTH:常见于真核生物含有同源域的蛋白质中。
(2)锌指结构:主要见与真核生物的调节因子
(3)螺旋-环-螺旋HLH:
(4)亮氨酸拉链
8、(2013)简述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因子中重要的功能域。(同上)
10、(2016)DNA损伤修复的方式有哪几种?并简述其中最重要的修复方式及机理。(同第四题)
11、(2017)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主要特征
(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2)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
(3)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命过程
(4)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12、(2017)DNA甲基化在DNA复制和修复中的作用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最早发现的修饰途径之一,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
DNA复制中常会出现DNA错配的现象,需要进行修复。在DNA复制前,DNA会在特定的位点进行甲基化修饰,复制后,在确定子链序列正确后才会对子链进行甲基化修饰。如果子链的序列不正确,即出现与模板不互补的情况,DNA聚合酶会通过甲基化来识别正确的DNA序列即模板,然后对另一条链进行修复。(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