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物化学整理真题之糖类与核酸

2023-09-28 00:06 作者:生物yes  | 我要投稿

(2017名词解释)核酸分子杂交:核酸分子杂交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热变性的核酸单链,在复性时不一定与同源互补连形成双螺旋结构,它也可以在某些区域与具有互补序列的单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称为核酸杂交。形成的新分子称为杂交核酸分子,可以在DNA与DNA之间,以及DNA与RNA之间发生。常用的核酸杂交技术有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等。

(2015名词解释)糖酵解: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进行分解,1个葡萄糖分子形成2分子丙酮酸并生成ATP的的过程为糖酵解,又称EMP途径。

(2012名词解释)氧化磷酸化:伴随电子从底物到氧的传递,ADP被磷酸化形成ATP的酶促反应。

(2010、2011名词解释)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可简单的概括为含光合色素主要是叶绿素的植物细胞和细菌在日光下利用无机物质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或其他物质的过程

(2008名词解释)Monosaccharide(单糖):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类

(2007名词解释)C4途径:有一些植物对CO2的固定反应实在叶肉细胞的胞质溶胶中进行的,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催化下将CO2连接到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上形成草酰乙酸。这种固定CO2的方法称为C4固定。


(2017简答题)饥饿时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参考习题全解P202)

①人体饥饿时,血糖浓度低,机体则启动糖原分解过程。特别是肝糖原可通过糖原磷酸化酶、糖原脱支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记忆葡萄糖-6-磷酸酶生成葡萄糖,对血糖浓度进行回补;由于肌肉组织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因而肌糖原无法分解补充葡萄糖。

②另外在饥饿时,机体也会启动糖异生生成葡萄糖进行回补。


(2015、2010简答题)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过程及其生物学作用

1)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分为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氧化阶段包括六碳糖脱羧形成五碳糖并使NADP+还原形成还原性NADPH。非氧化反应包括(略)

2)生物学意义:是细胞产生还原力(NADPH)的主要途径;是细胞内不同结构糖分子的重要来源,并为各种单糖的相互转变提供条件;


(2014简答题)核酸有哪些功能?为什么说核酸不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1)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RNA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rRNA装配催化;tRNA携带氨基酸并识别密码子;mRNA作为合成模板。

RNA核心功能是遗传信息由DNA到蛋白的中间传递提:控制蛋白质合成;作用于RNA转录后加工与修饰;基因表达与细胞功能的调节;生物催化与其他细胞持家功能;遗传信息的加工与进化。

2)核酸作为一种生物大分子,并不是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核酸分解代谢的产物不用于机体生长,不能氧化供能。


(2013简答题)试述TCA循环在生化代谢中的战略地位(可参考习题全解P176)

TCA循环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中心环节,是各类大分子物质代谢的枢纽,是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两用代谢途径

1)TCA循环是绝大多数生物获能的主要途径

2)TCA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道路

3)TCA循环的中间产物是糖、脂肪、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相互转换的枢纽


(2013问答题)解释氧化磷酸化作用机理的化学渗透学说的主要论点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的作用是通过质子浓度偶联起来的。电子在呼吸链中的传递伴随着质子从线粒体基质中的泵出,结果造成线粒体内膜两侧质子浓度差,基质中质子浓度低于膜外侧,同时产生一种膜电势,膜外为正。这样一种电化学状态储存了电子传递过程所释放的部分自由能,形成由膜外向膜内的质子迁移力。随后膜外侧质子经特殊通道(ATP合酶)返回基质并推动ATP合成。


(2013问答题)动物中葡萄糖代谢的主要过程?氧化一摩尔葡萄糖生成多少ATP?

1)母鸡要写哪些

2)30/32(略)


(2012简答题)简述柠檬酸循环的概况及其作用

1)8个步骤(略)

2)(如前)


(2011简答题)简述N-链糖蛋白和0-链糖蛋白的结构特征及各自生物合成的特点(合成特点可参考习题全解P197)

1)N-连糖蛋白中糖链与靶蛋白三氨基酸残基(Asn-X-Ser/Thr)相连接,与Asn直接相连的是N-乙酰葡糖胺;糖蛋白中N-糖链的合成是和肽链的生物合成同时进行的;N-连接糖基化起始于内质网,以磷酸多萜醇为载体,先合成14个糖基的寡糖链前体,然后通过膜上糖基转移酶的作用,将寡糖链由磷酸多萜醇转移至肽链糖基化位点的天冬酰胺残基上,再经内质网特异性糖苷酶加工,形成高甘露糖型糖蛋白。再转移至高尔基体完成蛋白质N-连接糖基化修饰。

2)0-糖链的合成是在肽链合成后对肽链进行修饰加工时将糖基逐个连接上去的;O-链糖蛋白中糖链与靶蛋白(Ser/Thr)残基的羟基相连,与靶蛋白直接结合的N-乙酰半乳糖胺;O-连接糖蛋白的糖基化发生在高尔基体上。


(2009简答题)简述核酸分子杂交的基础和应用

核酸的分子杂交是基于核酸的变性和复性特点,能够使来源不同的DNA或RNA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理形成杂交双链分子。

核算分子杂交技术可应用于很多领域。例如克隆基因的筛选检测、DNA酶切图谱的制作、定量检测和疾病诊断等方面。尤其在临床遗传性疾病以及肿瘤分子诊断和基因分析中的应用意义更大。


(2007简答题)核酸的紫外吸收有何特点?实验中如何利用这一特点研究核酸?

1)核酸的碱基具有共轭双键,使碱基、核苷、核苷酸和核酸在240~290nm的紫外波段有一强烈的吸收峰,最大吸收值在260nm附近。不同核苷酸有不同的吸收特性。

2)紫外吸收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定量测定DNA或RNA的方法。对待测核酸样品的纯度可以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鉴定,即利用260nm和280nm的吸光度比值可判断核酸纯度;纯DNA的A260/A280应>1.8,纯RNA应达到2。样品中如含有杂蛋白及苯酚,比值明显降低。纯的样品只要读出260nm的A值即可算出含量,不纯的样品不能用紫外吸收法作定量测定;;根据核酸的摩尔磷吸光系数,可以鉴别核酸制剂的质量(是否变质)。如发生增色效应则说明核酸发生变性,出现减色效应则说明核酸复性。


选择判断相关知识点【已考察】

1、蔗糖的构成:葡萄糖和果糖

2、☆糖酵解反应的限速酶、各种酶(常考)

3、糖酵解和糖异生反映途径的异同点

4、糖的化学性质(试剂检测)

Seliwannoff反应:区分醛糖和酮糖

Molish反应:鉴定单糖的存在

Fehlinh/Benedict:还原糖的检验

5、糖肽键

6、差向异构体: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

7、同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

8、异构体的计算

9、糖原合成:葡萄糖直接供体是UDPG

10、底物水平磷酸化步骤

11、CO2固定

12、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和溶液pH的关系

13、核酸构成:降解生成核苷酸

14、核酸的变性: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

15、环结构带氨基基团的碱基:G、C、A


生物化学整理真题之糖类与核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