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颠覆了一下认知
投机大师利弗莫尔说,华尔街上没有新鲜事,人性不变,市场也不变。
也就是说股市的历史会重演。
但是如果这句话理解不当,也会陷入刻舟求剑、画地为牢。
最典型的就是用“历史收益率”来理解“未来收益率”,拿历史上的表象指标去幻想未来的利益兑现。雪球上有几十万粉丝的大V做银行股赚到钱,于是私募,参考估值表加杠杆去历史找自信,结果赔得一塌糊涂。
本质,把“必要不充分条件”等同于“必然发生”。
投资是极其残酷的。每一个投资人,在他们的投资生涯中,或多或少都要经历这样的“过程”,网叔也不例外。
在股市,我们都知道历史会重演,但是具体怎么重演并非简单总结概况。
只有由浅入深,由水面到水下,由冰山上的“尖尖角”纵深到整座深入海底的大冰山,你才能找到“重复”的密码。

1.0
最近重新复盘宽指。

前些年网叔对不同的宽基指数,其实有一点点“偏见”。而这点偏见的产生,又或多或少是自己的认知不足,复盘的数据不够多。
拿宽基为例,过去在网叔的理解中,宽基指数还是“有好坏之分”的。
这种好坏之分主要来自于对于各个指数的阶段性业绩回测(一般是以7年为周期),以及对持仓股票构成比较浅显的理解。
比如上面4个指数,野蛮粗暴回测过去7年业绩(2016.6.1—2023.6.1),答案是这样的:

再结合沪深300和中证1000的编撰说明,一个是300只大白马,一个是1000潜力股……
于是拍脑瓜得出结论,沪深300是最好的宽基指数,中证1000不行。
但是这个结论,如果再多几个时间维度进行回测,很快就会发现站不住脚了……
比如把回测时间拉长到10年(2013.6.1-2023.6.1)。
我们的结论就不一样了,中证500和中证1000压了沪深300一头。

如果再把回测时间拉长到20年(2003.6.1—2023.6.1),又不一样了。
中证1000和中证500收益率是沪深300和上证50的一倍。

历史重演的规律呢?
是不是懵逼了,问题出在哪?
2.0
问题出在“强求”,这些宽基指数其实没有好坏之分,但是我们非要去比出个好坏来……
当然刻舟求剑、画地为牢!
严谨点回测数据,应该要结合周期,一个是股市的牛熊周期,一个是市场的经济周期。
过去10多年A股,如果按照牛熊可以分为8个时间段。

下面网叔用这8个时间段,回测了4个主要宽基指数:
为了方便研究,4个宽基指数,每个阶段业绩最好的2个标红,业绩最差的2个标绿,得到下表。

数据回测后我们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1)沪深300和上证50的走势趋同(大盘股),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走势趋同(小盘股)。
(2)大盘股和小盘股有明显的交叉轮动现象。
(3)2009年8月4号到2015年6月10号,小盘股显著走强,共6年。
(4)2015年6月10日到2021年2月18日,大盘股显著走强,也是6年左右。
(5)2021年2月18日到2022年10月31日,小盘股又开始走强。
(6)2022年10月31日到现在,大盘股又开始走强,但因为只是新一轮上行周期的起点,当前的走势参考性并不强。
3.0
从2009年到2015年,为什么小盘股的走势明显好于大盘股呢?
从概念出发肯定找不到答案……
我们把这话翻译成人话,为什么这个时期,小公司的股票“炒”得比大公司的股票更高?
是这个时期的股民更激进吗?
NONONO……
是这个时期的小公司更有想象力。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可以理解为一轮经济周期的生产过剩以比较激烈的方式“出清”,经济危机并不可怕,它只是历史某一个阶段的“生老病死”。
但有结束就有新生。
回忆里的2009年,苹果发布3GS,智能机日渐成熟,3G网络在中国全面落地,移动互联网开始掀起新的创业浪潮。往后的那些年,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一个PPT就能拿到风投,大量的新公司、小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从2009年到2021年,共计12年。
前面6年,小盘股在A股呼风唤雨,后面6年,大盘股在A股攻城略地。
有没有想过:
前面6年的小盘股,是否有很大比例都变成了后面的大盘股?
宽基指数的持股不是死的,每年调2次。指数所选的公司会被优胜劣汰,同时指数也被好公司优胜劣汰。好公司会从小盘股一直升级到大盘股。差公司,也会从大盘股随着市值缩水掉回到小盘股。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推理:
在一个经济周期的前半段,随着新技术的落地,大量新兴公司的诞生,小公司充满想象力,能拿到非常高的估值,所以小盘股宽指就涨得比较厉害。
往后,一些公司兑现估值,并变成大公司,一步步挤入大盘股。
所以这个时间段,有着许许多多新兴、充满活力中公司的中证1000和中证500比较强势。
在一个经济周期的后半段,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竞争趋于垄断,大公司开始强者恒强,小公司普遍失去想象力。
在小盘股指数里,要么是一直起不来的小公司,要么是进入衰退没落的大公司。
所以这个时期,大白马构成的沪深300和上证50走强。
4.0
问题来了,现在是哪个时期?
毋庸置疑,现在我们肯定站在新一轮经济周期的起点,同时也深受上一轮经济周期结束之后“产能出清”的煎熬。
承前启后,混沌期
今年A股的两条主线也很有意思,一条是中特估,另一条是AI。
炒中特股,大概是为上一轮经济周期填坑的。真正有想象力的,是AI。想想现在国内AI的情况,是不是还是概念阶段,炒作阶段,小公司阶段?或者说,亟待出现大量创新型的小公司?
或者往后退到更大的维度,这些年国家在大力推动高精尖公司的发展,做了科创板、北交所。里面有许许多多非常有想象力的潜力股。
不久的将来,当这些公司一步步兑现潜力,但市场还未饱和的时候,是不是泡沫就会起来?
所以从投资配置角度讲,小盘股新一轮的强势周期可能就要来了。
在一轮经济周期的早期,投小盘股,上面我们也看到,主要投中证1000。
目前中证1000也处于历史PE 的低位,近10年的PE百分位31.18%。
在经济周期极早期,最容易出现泡沫前的时候没太多泡沫,相对来说买入风险还是比较少的。
当然低估不等于马上涨,只是便宜,风险低,不要把低估看成上涨指标。

选择中证1000指数基金,
可以考虑中证1000ETF(512100),
目前规模100亿左右,
指数基金规模越大跟进起来越稳,不容易出现风格偏移。
对了,网叔上面的逻辑是基于宏观市场的长期逻辑,如果想赚短期的钱,建议场内,然后学一点简单的交易技巧。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感兴趣的朋友想清楚再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