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塑料球带来的巨大改变
昨晚梁靖崑大战马龙,有几个球让人印象深刻,即便是强壮如梁靖崑,手拿968加两面狂飙,他正反手全力爆冲,也很难打穿马龙的防守。当然了,强壮如樊振东手拿特制alc加狂飙加蝴蝶,也是很难打穿马龙的防线。一方面是马龙自身防守好,另外一方面就是40+塑料球带来的“加成”。因为加大加硬的塑料球,它是削弱了速度和旋转的,所以现在的回合数明显比小球时代要多,比赛的观赏性是大幅度提高了。而且大塑料球时代我们明显能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东西,现在的乒乓球顶级高手,身体素质都比一般人要强,身体瘦弱一些的难以走到顶端。说直白一些,大塑料球时代很依赖身体素质,现在的男女世界第一,男的樊振东女的陈梦,那都是是比一般球员明显更强壮的存在。作为对比,作为明显身体吃亏的例子,林高远和林昀儒是都偏瘦弱。尤其是林高远在大塑料球之前那是顺风顺水,之前是绝对的男乒种子选手,但在进入大塑料球时代之后,战绩明显滑落,这个没法,力量偏弱,他的正手很难打穿顶级高手。林昀儒现在20岁,过两年看肌肉还能涨上去不,如果力量上不去,他的上限大概就是林高远了。这次的WTT,林昀儒和马龙对战,林好几个正手爆冲,碍于身体素质偏弱,确实是明显冲不穿马龙的防守。
大塑料球时代,无论你用哪种器材,都很难做到速度和旋转的极致。樊振东和梁靖崑都打过vis,和马龙对战,也是很难直接打穿。就算梁靖崑这次换成WTT,马龙也是把梁靖崑防得没有脾气。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塑料球时代,无论是vis还是968都难做到速度和旋转的极致。这个事情对业余的影响其实很大的,业余球友都想找到一把最趁手的乒乓球兵器,但现实其实有点残酷的。在有机胶水和小球时代,一个纯木五夹加胶皮刷有机,那个时候的球,是又快又转。但大塑料球时代已经不可能如此了,你选vis那就是速度快但旋转相对弱,你选968那就是旋转强但速度相对弱。无论是樊振东还是梁靖崑其实都试过968和vis,但都难以直接打穿对手,到最后还是得拼技战术,强壮如他们,也不能做到以前那种简单的以暴制暴。
为什么说大塑料球时代不能再简单的以暴制暴呢?可以看看樊振东在大塑料球时代出奇的一个战绩。樊振东在2019年输了很多场单打比赛,甚至比以前任何一年都要多,前些年樊振东单打也只是输给马龙,今年樊振东输了9场单打比赛。年初的匈牙利公开赛樊振东半决赛不敌王楚钦,最重要的世乒赛樊振东被梁靖崑4-2淘汰出八强阵容,中国公开赛八进四马龙4-1力克樊振东,日本公开赛樊振东又被老将许昕击败,韩国公开赛和亚锦赛樊振东两次被林高远横扫,还有两站公开赛分别输给了韩国的郑荣植和德国的弗朗西斯卡,在奖金比较多的T2钻石赛的决赛上樊振东0-4被台湾小将林昀儒淘汰。强如樊振东也在大塑料球初期遭遇滑铁卢,说直白一些,以暴制暴的打法被大塑料球给磨死了。后来樊振东也立刻进行了技改,技改的核心其实就是避免了以暴制暴,加入更多的变化,加入发力节奏的变化,加强小球的控制,不再是拧起来就相持那么直接了。当然了,受大塑料球改变影响的不只是樊振东,张本智和受到的影响甚至更大。尤其是最近两年,张本智和在大赛里面很难有佳绩,这个其实也是大塑料球带来的直接影响。张本智和的打法偏向速度和反手,大塑料球时代球速变慢,张本智和的反手速度和反手变线得分率明显比之前更低了,他肯定得进行一些技改,才能走得更远 。
虽然说大塑料球时代已经很难找到完美的器材了,毕竟刷有机胶水是违规的,而刷油的国家队特制狂飙和市场板性能是差距并不小的。业余球友只能在底板选择上面下功夫,如果要提速,那么外置szlc是值得考虑的,内置968是适合加强旋转的旋转,但这个吃技术也吃发力。外置szlc是容易打出速度的,968没技术和发力的话其实难打出高质量。蝴蝶也在底板方面持续发力,它新出的弗兰西斯卡zlc和张本智和zlc速度明显比inner zlc更快,但是貌似配狂飙不太行,配外套的肯定是明显提升了单板质量。蝴蝶新出的salc,在高手的手上反馈是很不错的,但貌似打透难度不小。
总而言之,在大塑料球时代貌似没有完美的器材了,要么速度弱,要么旋转弱,要么吃发力。看样子,业余的也只能信奉打铁还需本身硬的道理了,不再能依赖器材了,因为你找不到那种有机胶水时代的那种器材性能了。大塑料球时代,无论你选那种底板,你都做不到速度和旋转兼具,你只能根据自己的打法去选择正手利,反手利,还是相对均衡,然后提升自己的技术和发力,多打连续性,多提升小球控制。大塑料球时代,我有个球友的说法其实有代表性,他觉得以前的球很容易就一板冲死对手,但现在做不到了。
大塑料球时代,器材的进化是明显有限的,明显不会再有完美的器材了,是该提升自己的技术和发力了。因为无论外置还是内置底板,都很难兼顾速度和旋转,所以只能通过提升技术和发力来提升单板质量,只能通过控制和节奏的变化,去寻求穿透对手的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