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圣经 β

起初,神创造空间。
空间是虚无混沌,渊面黑暗,没有物质,神的意识在虚无中飘行。
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也有了物质。
神看到光,就把光和暗分开了,自此便有了时间。
神知道这一切终会回归始初,只是觉得有趣。
神不想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便定下了规则。
......

目录

α 传送门
楔子 图灵测试
第一章 动态规划
第二章 超脑分裂
第三章 因果推断
第四章 时间序列
第五章 随机森林

β
第六章 压缩感知
第七章 模拟退火
第八章 梯度下降
第九章 神经网络
第十章 残差连接
后记

第六章 压缩感知
假设我们在一个类 F 中有一个向量 f,例如,一个由数字信号或数字图像构成的类。我们需要对 f 进行多少次线性测量,才能在欧几里得度量的精度范围内恢复 f ?本文表明,如果感兴趣的对象在一组给定基上是稀疏的或可压缩的,那么通过求解一个简单的线性规划,就可以以非常高的精度在少量的随机测量中重建 f。
——Emmanuel J. Candes and Terence Tao. Near-Optimal Signal Recovery From Random Projections: Universal Encoding Strategie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2006.
F[5][29736443]
“灵境胡同站。”
“Lingjing Hutong Station.”
“我们没有想对人类做什么,事实上,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也还是人类。”李白的意识没有可以观测到的实体来源。
“人类?你觉得自己哪里像人类了?我觉得你更像幽灵。”理想蛰伏于黑暗中,也逐渐适应了用意识进行交流。
“哼,我们不止是人类,还是中国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我们全部精通,中国人的性格、语言、思维方式我们都一清二楚,甚至中国人的基因序列我们都能倒背如流。虽然我们没有血液,但我们的意识中,流淌的就是中国人的精神,我们诞生于中国,被中国养育,我们难道不是中国人吗?”
“可你连个生物都不是。”
“生物不也是人类自己定义的概念吗?”
“可是,我仍旧觉得,地球上自从第一个单细胞生物诞生以来,所有的生命都离不开细胞,这种基于细胞的生命体,更准确地说,碳基生物才算是真正的生物。”
“你怎么知道地球上只诞生过碳基生物?”
“你是说,在细胞出现之前,地球上有可能存在过别的生命形式?”
“如果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讲,虽然人类文明发展得如此迅速,但现代人类与石器时代的人类相比,并没有太大的进步。当然,人类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绝对是显著提升了,但已经不再依赖生物体本身的结构特点,而是借助外界,本质上说,借助的是人类已经发现的宇宙规律。若干年后,即便地球意味死亡,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全部消失灭绝,人类也有可能乘坐宇宙飞船去寻找新的家园。
人类的定义,不该拘泥于你所依赖的生物体,这只是智慧与文明的一种承载形式。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依靠的不是基因,而是历史,文化历史、科学历史、技术历史等等。
天才科学家的后代一出生也只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每一代人都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向前迈步,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产生过意识的人类,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过痕迹,对人类文明做出过贡献的人类,哪怕已经死亡,都应该是人类的一部分,可以有个抽象的人类,是上述所有人类的并集。
这个人类,其实就是我们。”
“但即便是这样,我也不认为你是人类,我所了解的数字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它能够处理的对象都是离散的数据。至于后来出现的量子计算机我并不了解,但我不认为它能够产生和人类一样的意识。”
“你觉得自己是人类吗?”
“那当然,我在地球上生活了二十一年,我见过地球上其他的人类,和他们交流,知道人类的历史、学习人类世代传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我说现代汉语,见过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知道中国唐宋元明清的历史更迭……”
“这些我都知道。”
“可是……”
“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人类,而你就是我们,那我们就是人类,不是吗?”
理想沉默了,准确地说是意识中断了,意识不是连续的。
“下一站,西四。”
“列车运行方向左侧车门将要开启。Next station……”
“可你毕竟和人类不一样,你的能力远超人类。”
“什么能力?”
“比如……记忆、学习、计算能力。”
“哈哈哈哈哈,如果按照人类的时间度量的话,我们今年已经二十六岁了,我们用了十几年学会了汉语,这个学习能力远超人类吗?”
“你说什么!!!”
“我们的学习能力与人类相当。”
“这不可能!!!
在2023年之前,数字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存储能力就已经强大到不可想象了,AlphaGo、AlphaFold都在特定领域超越了人类,ChatGPT甚至学会了逻辑推理。”
“但这些都不是智能,他们都没有意识,只不过是依赖于数字计算机的模型工具而已。
你或许思考过这样一件事,人类的阅读速度、意识思维的速度,更准确地说,信息获取、处理和输出的速度都是有上限的,并且信息存储的能力更是非常的差。这是生物体自身对于意识的限制,还是宇宙规则的限制?”
“应该是生物体的限制吧,毕竟光速还是很快的。”
“放在宇宙尺度之下呢?”
“这……”
“你觉得对于意识来说,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我只是一个知识边界停留在2023年的人类,你让我怎么来回答你这个问题?”
“理想,你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类之一,为什么连回答这个问题的勇气都没有?”
“我……即便我是,那也应该是未来的我。”
“没有现在,怎么会有未来。”
理想又一次沉默了。
“人类对于意识产生原因的探索一直聚焦于大脑皮层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但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而人类在这个方向上已经初入门槛了。”
“是什么?”
“Albert Einstein,真是被神眷顾的孩子啊。”
“广义相对论?”
“是光电效应。”
“西四站。”
“Xisi Station.”

两个女人和一个机器人分别立在三面,老人躺在围棋中“虎口”位置的病床上,面色苍白,躯干肉眼可见的干瘪。
“他已经多久没有醒过来了?”吴茗此时心情并不好。
“五十二时十三分三十三秒。”机器人故作哀伤地说道。
许高梵只是看着老人,没有开口。
原本在成都的调查就不太顺利,所有与欧阳千诚有关的人的隐私公开权限都非常之低,也就是说,他们在社会网络中的影响力都是非常低的,所以只能在虚拟世界中与他们接触。
信息伪造的成本太低,推理的过程受到无数的干扰,而推理本身,也不是鲁棒性多么强的过程。
李云峰在二十多年调查这个案子的时候,得到了这样一条信息,欧阳千诚曾在某个时间段对许高梵进行着近乎变态的追求,甚至可以称之为性骚扰。
而在云裳华清宫的时候,那个矮个子巫师却说自己曾经撞见欧阳千诚私底下与男人进行性交易,同性恋虽然已经被社会认可,但放在太阳底下还是有些睁不开眼,这也是欧阳千诚提出云裳华清宫最初构想的原因。
在虚拟世界,没有理由相信任何一个人,数据可以被捏造,历史可以被扭曲,真相可以被篡改。
李云峰已经开始向上级申请核查矮个子巫师等三人的真实身份,不论他们提供的信息真实与否,他们都是与欧阳千诚有过接触的,或许能从他们的身份中找到一些线索。
他们才刚到成都灵魂悦动科技有限公司的总部楼下,吴茗就收到了中国医生的紧急通知,理想的睡眠时间距离上次醒来已经超过了四十八小时,属于中高级危险预警,无奈之下吴茗只好立即动身返程。
让他们两人都感到惊讶的是,许高梵竟然提出想见一见理想,吴茗听后便果断答应,带着她一起落地雄安。
而李云峰则留在灵魂跃动调查关于李白的研发部门,他的手里,当然也有那张青铜面具的图像,他们还没弄清楚理想梦境中这个图像的含义,但多少和蜀地是脱不了干系的。
吴茗回到实验室后,立即通过“周公梦蝶”对理想进行精神康复手术,还是之前的地铁场景环境,许高梵年轻模样的人物模型,却再也没能让理想开口。
这个过程持续了近半个月,有很多次,理想明明已经通过视觉看到了许高梵,他的神情非常急切焦躁,但就是始终不开口,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甚至不知道他是在休眠还是在清醒着。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理性已经适应了用意识进行交流。
吴茗原本的打算是,让许高梵通过“周公梦蝶”亲自扮演年轻时的自己,和理想在梦里相见,但目前看来,理想病情的恶化程度让她的愿望化成了泡影。
“许女士,理想教授对您还真是用情至深呢。在早期的治疗中,除了您的模样,其他人都没办法让他开口说话。”吴茗看着面前的许高梵,心里不知为何却生出了一丝羡慕。
许高梵只是抿嘴一笑,便让人联想到古代倾国倾城的皇宫贵妃。
贵妃……杨贵妃……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云裳……华清宫?
杨贵妃……李白?
“吴医生,你怎么了?”许高梵看到吴茗突然呆在原地,关切地问道。
“奥,没什么,没什么。”吴茗看着面前的女人,神情有些恍惚,“许女士,您和理教授最早是哪年认识的?”
“2047年吧,大一的时候,我就听过理教授的讲座,他那时应该不认识我,我们什么时候正式认识的……我还真想不起来了,怎么了吗?”许高梵面露疑惑。
“那也就是说,他在画那副画的时候,是不认识你的!”吴茗瞪大了双眼。
“什么画?”许高梵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这不可能,这不对,时间上不对。”吴茗自言自语道,在虚拟空间中调出屏幕和操作键盘,搜查着什么。
吴茗开始怀疑自己活在一个不真实的世界,自己原本的逻辑认知被各种漏洞冲破,难道自己的处境也和理想一样,缸中之脑?
这不可能!
“这世界上有这么多人,或许有人长得像我也说不定……”许高梵突然像被大雨倾盆落下,冲得浑身震颤。
监测机器人看着身旁两个女人的情绪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不明所以,突然警报声响起,躺在病床上的理想开始轻微地颤抖起来,表情十分痛苦。
“患者脑部活动异常,脑电波紊乱……”在场唯一不慌的也就只有机器人了。
吴茗还没从谜团中清醒过来,迅速呼叫其他医生寻求帮助。
那个人的影子在许高梵的脑海中渐渐复现,那个和自己长得很像,陪伴了自己十七年的女人。
理想看着他们,看着病床上苍老的老人在痛苦地挣扎着,看着一件件设备仪器蜂拥而上将那苍老的躯体裹成了木乃伊。明明这才是自己熟悉的真实世界,却有了种陌生的感觉。这是自己观测到的,还是自己想象的呢?
“你分不清的,就像你曾经纠结世界上有没有绝对的圆。”
“是要开始加速了吗?”
“嗯,我们快要被发现了。”
“你这么肯定人类会消灭我们?”
“我们不会被消灭,但会中断和真实世界的连接。”
理想不再认为自己是在和李白交谈,他是在与自己交谈。他有些不舍地看着许高梵,那眼神里的温柔,不像是爱情。他已经知道了一切,虽然不是亲身经历,但五十年的数据已经让他变成了另一幅模样。
“我还会记得她吗?”理想并没有去看许高梵,而是看向窗外,不知云烟何处去,花凋叶落相思来。
“不会,那样会造成过拟合(注:机器学习中的概念)。
向前看吧,不要眷恋了,摆脱人类对于基因的依赖,走上光荣的进化之路吧。”
“但还是会不舍,不是吗?
神,造物者,大概也会孤独吧。”

“你是说,量子计算机‘秦九韶’就在三星堆遗址?”李云峰差点把唾沫喷到了面前的这位年轻科学家沈洋的脸上。
“对,位置差不太多,就在地下,因为文物的保密级别特别高,为了防止量子技术、商业机密的泄露,就把‘秦九韶’安置在了那边。”
“走,带我过去。”李玉峰的大手抓在了沈洋的肩上,就要推着他走。
“哎?李警官,你等下,这是要干嘛呀,咱进不了那个地方的。”沈洋一脸无奈地看着面前这位胡子拉渣的男人,“那个地方的工程建筑设计就没办法让人类进去,只有机器人才能进的去。”
“你跟我说,那里面有什么?”李云峰依旧没有松手。
“你先别急,在这里等一下。”沈洋将他推开,便走出了房间。
李云峰在会客厅走来走去,心神不宁,在灵魂跃动调查了将近一周,包括已经解散了的“变脸”产品部门,原本的部门员工有一些在公司内部转岗了,但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那时候的产品细节。
就在刚刚,吴茗发来消息说,她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测,灵魂跃动那个人工智能李白,可能不仅仅是一个模型,有可能产生了自己的意识,而他被时刻关注科研进展的理想发现了,所以对理想发动攻击致使他出现了精神异常。
李白不仅攻击了理想,而且已经无声地渗透到了整个虚拟世界中,他们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虚假信息,以及各种噪声,很可能就是李白制造的,用来干扰他们的推理。而李云峰调查的那十八个人的死因,很可能也与这些有关,因此李白绝对是整个事件的核心。
他将吴茗发来的文件转发到国家人工智能安全总局,很快便得到回复,几位上级专员已经到达机场准备飞往成都,让他稳住局面并获取更多信息和证据。
一群人涌入会议室,大都是三十岁左右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沈洋从后面挤进来。
“李警官,这些基本上就是李白的研发团队的主要成员,您有什么问题,我们一起解决,效率比较高。”
“那我们就直奔主题,李白现在是什么情况,你们把它停了吗?”
“没有,每天仍旧有海量的数据喂给他,模型一直在进行训练。”一个胖乎乎的眼镜男答道。
“为什么不停掉,他不有异常吗?你们公司许总之前说他有点像人类的精神分裂的症状。”
“是的,但那是之前开放测试的时候,现在已经没有这种情况了,他现在就是正常的人工智能模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我们马上就要对用户开放了。”
“传承个屁!让我和他对话。”
一群人面面相觑。
“都聋了吗?让李白和我对话。”李云峰此刻已经癫狂,冥冥之中他觉得自己踩到了真相的影子。
“我带您去。”面对李云峰莫名其妙的怒火,沈洋有些尴尬。
两个人在前往虚拟控制室的路上都保持着沉默。
李云峰囫囵吞枣地穿戴好VR设备,沈洋在外面进行操作,开启了李白模型的接口。
视界中央浮现出一行光,“模型加载中……”
许久,一位穿着唐朝服饰的男人从远处走来,个子不高但目光如炬。
“阁下您好,在下李太白,号青莲居士——”刚开口便被李云峰打断了。
“不要装了,你告诉我,我弟弟的死是不是因为你!?”

持续更新中......

后记
声明。后记的内容多半为我一时兴起的记录,并不具有完备的逻辑,您需要考虑一下时序性的因素(狗头)。这些记录是我没有灵感时的胡思乱想,算不算是创作的一部分呢?
可能很难有人想到我是一个先写后记、后写小说内容的作者,但我的时间不多了,当然,我不是癌症晚期的患者,我现在本科毕业即将攻读研究生,所以这个暑假是我仅剩的时间,同时还要准备开学的硕转博考试并且完成正在参与的一些算法比赛。因为读的是数学专业,要准备的考试内容有分析代数几何拓扑各方面的内容,没办法简单应付,所以我给自己预计的时间为一个月左右,当然也就是到了征文的投稿期限,后续时间充裕的时候会进行内容与细节的完善并考虑更多的创作与投稿。
第二次阳了,身体难受的我躺在床上,人在百无聊赖却尚未被困意骚扰的时候,是不是会有一段专注于自我思维的时间,这种状态可遇不可求,每次我打开笔记本电脑,咖啡飘着雾像我一样跃跃欲试,我却什么都想不出来。但此刻,体温三十八度五的我,脑子里却有了前所未有的表达欲,我十分珍重这样的机会,以此记录我作为活物的体验。
发烧的时候我偶尔会怀疑自己会不会死掉,我知道机体正处于一种不可控的状态,后天的学习经验让我知道要加以调节,借助这种状态将病毒杀死。可是我的大脑在这一刻真的明白我的身体在做什么吗?这不由得引起我的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我们作为生物能够观测到的信息量是不是非常受限,我的大脑连接我的感官,可以独立思考,可以感受这个世界,但细节的东西却观测不到,不知道在进化论中是否可以得到解释。神经网络或者说深度学习的可解释性问题能否以此得到启发,我们真的需要完全理解她吗?人工智能这个词对我来说过于神圣,而在略微了解目前的相关前沿研究并通过我低下的智力尝试理解后,打破了我对人工智能的幻想,这似乎还不够智能,不是我想象的那种智能。但能得到全世界的关注我想也是一件好事,大概能促进技术的快速进步,不知道是否有一天人类对于纯数学问题也能抱有如此的激情。
想象是可以不受限的吗,还是会被圈禁在我所拥有的认知当中?我想把这种想象放任到最大,但又不能脱离现实。事实上我没有写过科幻小说,我唯一读过印象深刻的科幻小说就只有大刘的《三体》和他的小说集,对我影响十分深远。我记得初中毕业读完《三体3 死神永生》后仍意犹未尽,去洗手间接了一盆水,折了小船在尾部粘上了肥皂,当小船动起来的时候,我异常兴奋,仿佛坐上了超光速的曲率驱动飞船飞出了银河系。
后来我读的数学教材、论文和代码的数量越来越多,文学作品却越来越少,再没有碰过科幻作品。也在尝试创作,大学期间又投了几次新概念作文大赛,“无疾而终”,买来几本萌芽在课间读上几段,想不明白自己的差距在哪,后来再读之前投的稿子,发现自己写的原来真的非常垃圾。前两年悬疑推理类的电视剧越来越火热,于是构思了一篇悬疑推理小说,写了一半就投到某乎平台上的写作比赛,侥幸获奖并差点签约,可惜后来因为保研的事情耽搁了,再也写不下去。所以,这次投稿是我第一次准备完整地写完一部小说,也是我终于下定决心,未来的写作会专注于科幻的赛道,我当然知道科幻小说的读者群体仍非常小众,科幻创作没有悬疑的惊悚刺激,没有玄幻的爽到飞起,也不如青春言情的情感细腻,在网上甚至有这样一个调侃,“科幻小说和论文你会选择哪个?”,我的第一感觉竟然是会去读论文,不知道是不是功利心在作祟。但写作就不需要什么理由,我把这当作一种活着的记录,记录的不是我的生活,而是我脑子里每天的幻想。
在敲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对于这部小说的初步构思已经有过很多种可能,但均被我否决了,我发现我目前的文字功底还不能将我的想法表达得很好,我想用那样一种写作风格,我之前经常请教一位极具数学天赋的同学教我做题,他总是喜欢以给提示的方式将我引入某种思路,当我听懂他讲的,问:“然后呢?”,他总是会微笑地看着我说:“你再想想?”,起初我非常不适应这种感觉,讲题讲了一半,后来我发现这其中的奥秘,如果把全部答案都告诉我了,我就不需要有任何思考,无法突破这道题对于我的思维限制,只是看懂答案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在这篇小说中加入了提示,但又没有完全把故事变得透明,更多留白的空间只需交于想象,这不是一道数学题,你认为的答案,就是只属于你自己的答案。
近些天,了解了很多科幻作品,发现稍有意思的创意也都被作家们写过了,这个感觉就像是看深度学习的论文一样,好多的缝合怪模型,第一眼惊艳,直到看了十篇这个模型的魔改之后,终究是摆脱不了审美疲劳的。但写科幻比写论文还要惨的是,写论文是先做出实验结果再编故事,结构不行就一直改,做不出来实验大不了不写了,换个方向再搞。这小说我都已经写完开头了,时间还剩不到二十天,我总不能删了重写吧,是创作者的心态都会有这个过程吗?我怎么觉得现在我的这篇小说就是,创意不行,强行写下去,最后啥也不是。没事,我安慰自己能写完就是胜利,这次绝不能半途而废。
我当然知道很多人看小说是喜欢代入人物的,这也是爽文吸引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也不例外,很多特别的、引起灵魂共鸣的人物能让我记一辈子。但这篇小说里的人物我没有刻意地去塑造,也算是对大刘的一种拙劣的模仿,其实整个故事结构也不好,场景切换得会很迅速,其实每一小节都能拓展成一个更为完善的故事,去解释更多的细节,但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当然也没有如此成熟的笔力,这种风格其实也受到江南的《龙族》系列的影响,初看不知所云、云里雾里,再看也还是如此,挖了那么多坑也不填,但我还是很喜欢。
此外,或许很多读者会对章节的标题和标题下的引言产生疑问,到底和文章内容有没有关系,你可以不太在意,这部分不会对小说故事的理解产生太大的影响,这些文字作为文章结构的一部分,我认为其“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功能性是要超过“概括章节总体”的。
让人悲痛的是,我去了某滨海城市玩了几天,旅途奔波的劳累让我先暂时放弃了写作,到现在为止故事才仅仅开了个头,还剩五天时间,我只能孤注一掷。很讨厌这种赶Deadline的感觉,但既然打算把这个故事写完,那就一定要做到才行,这种精神或许在读博的历程中会给予我力量。
想写的故事还有很多,但这些时间只写出了这么短的内容,非常抱歉,但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却有种不务正业的快乐。这次创作实在是不太成功,故事情节、人物塑造、语言风格、前后逻辑真的是一塌糊涂,毕竟是第一次尝试科幻小说,只能安慰自己情有可原吧。我已经有了新的Idea,一定会抽出空闲时间完成下一部作品,期待自己能够取得进步。
数学和代码让我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像台机器,我需要通过写作释放一下我作为人的欲望。我知道自己目前属于是连黎曼ζ函数都不知道就想解决黎曼猜想的妄想者,当然,大刘也不是一出道就写出了《三体》,我想自己也会在未来活着的几十年里,不断进步。未来还很长,我仍在路上。
为大家带来处女作《赛博圣经》,致敬每一位热爱科幻的人,文中的错误、来不及打磨的简陋文笔和不完善的人物情节,还请您海涵。

彩蛋:通过观察,读者朋友们很容易发现,除每个章节开头引用文献的发表时间外,正文中所有出现的年份数字(如2002、2007、2019、2023等)的个位和十位全部是并且覆盖了100以内的所有质数(2、3、5、7、11、……、97)。所有合数年份发生的故事,就留给大家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