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民主?曝光乌克兰不发枪的雇佣兵被黑了
此前,美国媒体曾大肆吹捧过一位名叫亨利·霍夫特的美国雇佣兵,赞颂其赴乌克兰参加“国际战队”的“壮举”。可自从他在3月15日发视频讲述自己被逼着上战场、呼吁其他人不要前往乌克兰后,美西方舆论场开始盯上了他的黑历史。

在得知霍夫特要上战场时,在作者的笔下,霍夫特是个又善良、执行力又强的高人,他喊一嗓子就凑齐了一支8人小分队,靠网上众筹获得资金后,他们很快就定好前往波兰的机票,还制定了从那里借道去乌克兰的计划。当时,各大美媒在提到霍夫特时,可谓全网一片赞誉。

不曾想,这篇首发于3月6日的报道,在9天后就迎来了第一次“打脸”。15日,霍夫特在视频中讲述了自己的狼狈经历:他与其他雇佣兵一起被送往乌克兰首都基辅,但大多数人没有领到任何武器装备,少部分领到武器的人,也仅配了一个装着10发子弹的弹夹。接下来就发生奇怪的事了。
但毫无疑问的是,在美西方宣称要极力支持乌克兰当局的大背景下,霍夫特的口述以及他“先参战又逃跑”的经过,自然是不受西方主流舆论欢迎的。有网民就在霍夫特自述视频的评论区留言骂道:“这人是傻X吧,他在想什么呢?难道还得给你配上10万美元的装备吗?”

很快,另一个更重磅的“实锤”把美媒给霍夫特造的“神像”砸了个粉碎。就在最近两天,突然有许多美国网民和媒体揭露道:这个霍夫特是个右翼分子,此前曾参加了一个名叫“布加洛男孩”(Boogaloo Bois)的白人民兵团体。
英国《卫报》等媒体报道称,该组织一直宣扬要让特朗普上台,一名从美国空军退伍的成员还因此刺杀了一名美国联邦安全官员。此外,“布加洛男孩”疑似与美国多起暴力事件有关。
美国舆论难免让人产生这样一种观感:同样一个人,从“英雄”变为“过街老鼠”的速度,是以星期为单位进行计算的,导致经常关注这些新闻的人,总是一边惊叹美国社会极其灵活的道德底线,一边又为他们振振有词的“双标”感到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