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心匹诺曹/复仇王子/逐雾的青鸟#我推的孩子 第一季
我对噱头太多的作品本是有成见的,我一向认为好的作品不需要哗众取宠的华妆。但《推子》确实有打掉有色眼镜的实力。
一.真·群像
赤坂明的群像功力在《辉告》中就可见一斑,不仅能够同时营造相对大的主角团阵容,偶尔出场的配角也不会有很严重的路人感。
反例举最近看完的《我,不是说了能力要平均值么! 》(《平勇》),仅仅四人的主角团内部也有严重的NPC化/脸谱化,体现在:
每个角色的设定一句话就能讲清楚,下一步要说什么做什么基本能猜到,行为看不到本性+经历+状态的复杂叠加。
人物塑造过于结构化,在属于某角色的单元部分就全力去塑造该角色而淡化其他角色形象,令其他角色显得像工具(只是应该出现在这才出现在这)。
人物塑造过于刻意,将每章的目的分的过于清楚。或是人设回,或是日常搞笑回。人设回中相关人物对悲惨的过往倒豆子一样一次性倒个爽,日常回则把其他一切遗忘专心搞相声剧本。这样的人物塑造是没有沉浸感的。
而赤坂的群像:
角色性格复杂,比如你不仅可以从爱身上看到原生家庭+本性+职场环境+状态的叠加,你也可以从任何一个主要配角身上看到经历+本性+环境+状态。甚至是边缘如镝木,他在不同的场合的姿态、言语风格都是截然不同的。
多层结构叠加将结构隐藏,本质上制作群像逃不开端水,但赤坂从不会僵硬的将某一个时间段就交给某个角色,或是在一个事件中同时去塑造多个人物的复杂性,或是同时多件事情并行发展,将必要的结构拆分开来搅碎,将观众淹没在他层层叠叠的叙事中。
简练到极致的刷脸,赤坂的角色常常出场刷脸,这是最直接的群像方式,但与常见的出来接主角几句话问个好不同的是,赤坂的刷脸总是精心设计,或是埋下暗线或是一点点将人设的不同面在不经意中掀起一角。
与一拳或是灵能那样通过一个阶段性叠加到高潮的群像塑造不同,赤坂的群像与日常系作品异常搭调,充满生活的意趣。
二.赤坂的对比法
对比是再常见不过的技巧,但赤坂玩出了不少花样。
一边是在聚光灯下虽辛苦却心怀彩虹追梦的偶像们,一边是隐藏在兜帽中穿行于多彩世界却陷落在黑暗中的复仇王子。她们看似痛苦磕磕绊绊,但希冀使她们幸福;他看似幸福一帆风顺,但死去的心已没有更多温度。
爱自认为在撒谎,但她散播的爱真实的引导人们获得幸福。看似比她诚实的人,却也许只是虚伪到骗过了自己。
爱/理想/仇恨,无数人在用这些命题,但能从中真正提炼出美味而非套路的人却并不多见。
OP/ED的对比显然是故意的。
但我想剧中还有更多我没来得及关注的细节,只有如此如此亮色调的第一季才能屡次让我在他们的欢笑声中感受到痛苦的孤寂。
三.经费拉满的制作
这无须赘述,事实证明值得。
四.聪明的支线填充
主线的展开必须是循序渐进的,否则会有种过于儿戏的时间错位感,那么剩下的章节该怎么办呢?最蠢不过的当然是模板和一些有着鸡肋般人物塑造功能的随意的日常。而《我推》很好的运用了题材的优势,除了丰富群像/多话题的输出外,还在过程中有意无意的进行相关“科普”,将时间填充饱满,显得节奏紧凑干货满满。
虽然因为偶像宅的元素我不太认可,但层叠的口感仍然配得上最高的评价,10分(向任何人推荐的程度)

A:我本质上是个一无是处的人。
B:我认知中的你温和忠诚、礼貌可靠。
A:那只不过是装的。
B:正因为你认为那样是对的,你才会如此演绎自己,我不清楚你是怎么想的,但我敢说温和忠诚、礼貌可靠确实是你的一部分。

关于何为真实何为虚假的论述看起来很愚蠢,但事实上这个问题在整个人类历程中由千百爱智者(哲学家)争论不休,并非看起来这么简单。
她/我/你自认为是骗子,因为对镜头露出最好的微笑,偷偷将哀伤和纠结藏在黑暗中。
这该被认为是虚伪吗?
正是理解的心孕育着微笑才能在阳光照射的时候盛放,偷偷藏起的黑暗只不过是大扫除时收起的杂物,才对吧。
匹诺曹是在寻求心的那一刻拥有心的,不是吗?
如此一生,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