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纪实:案件分析

2022-11-07 23:34 作者:奇异文学汇  | 我要投稿

纪实:


2011年9月17日,傍晚6点多,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某小区门口,一名青春靓丽的少女,正在与一名男孩争执不休。



期间,男孩几番想要拉住她的手,却遭到了拒绝。



眼看好言相劝无果,少女当即转身准备离开,就在此时,男孩却从身后拿出一桶汽油倒在她的身上,并扔下了一个打火机。



刹那间,火焰照亮了昏暗傍晚,没等少女反应过来,她整个人就已经被烈焰吞没,浑身上下充斥着灼心的疼痛。



这就是轰动全国的“安徽少女毁容案”。


周岩


在这场人为的泼油纵火中,时年16岁的少女周岩被烧成重伤,全身烧伤面积高达28%,她那原本貌美如花的容颜,也因此付诸一炬。



经过7天7夜的抢救,周岩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她付出的代价也无比沉重:呼吸道烧伤、左耳部分缺失、双手功能受损……



案发5个月后,周岩的父母将此事撰写成帖子发到网上,迅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就在人们对这起“纵火案”展开讨论之时,更加荒唐的消息传来了:周岩之所以会被泼油纵火,仅仅是因为拒绝了别人的求爱。



一手酿造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同校同学陶汝坤,一个劣迹斑斑的“官二代”。


案发5年后,陶汝坤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零一个月,周岩则获赔180万元。


如今,这起案件过去了11年,陶汝坤已经出狱开始了新的生活。



而作为该案受害者的周岩,现在又过得怎样了?



截然不同的原生家庭



2012年2月24日,网上出现了一篇名为《花季少女拒绝官二代求爱,被烧伤毁容》的帖子。



该帖子一经发出,便迅速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短短数天内被转发了千万次。



这是周岩第一次以“新闻人物”的形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与其一同出现的,还有她毁容前后的照片对比。



以及将她的人生,从美好推向绝望的始作俑者——陶汝坤。


1995年9月,周岩出生在合肥市的一个平凡家庭。


她的父母均是普通工人,家庭条件只能算是一般。



作为家中的独生女,周岩自打出生起就被家人视为掌上明珠,尽管家境清贫,但父母还是对其百般呵护,力所能及地给予她最好的生活条件。



和许多被宠坏的孩子不同,被家人宠着长大的周岩,并没有养成“公主脾气”。



在父母正确的家庭教育下,她就像从古典名著里走出来的纤纤秀女,不仅知书达理,而且还十分热爱学习。



当然,能被称为“古典美女”的女孩,样貌自然不会差到哪去,周岩也不例外。



继承父母相貌优势的她,自幼便长得如同洋娃娃般精致,伴随着年纪的增长,其样貌也越发动人。



圆圆的脸蛋、梳着齐刘海和学生短发,加上一双大眼睛与挺直的鼻梁,即便用最挑剔的眼光来看,周岩都是个漂亮的女孩。



彼时的她,就像人们口口相传的“别人家的孩子”,在花样年华的年纪,拥有灿烂美好的未来。



俗话说:“一种米养出千般人”,虽然陶汝坤和周岩同是合肥人,且同年出生,但二者的性格和家教,却堪称天差地别。



和周岩的出身相比,陶汝坤的家庭背景可谓是“显赫至极”。



1995年4月出生的他,其父亲陶文是合肥市审计局的工作人员,母亲许丛笑则是合肥市规划处处长。



作为“官二代”的陶汝坤,虽然不如自家父母那么有名,但在当地也称得上耳目能详的人物。



只不过,他的名气大部分都来自其恶劣的行事风格。



据悉,陶汝坤出生后,家里人对其百般溺爱,就算他闯祸了也不舍得骂一句,除此之外,父母对他也是有求必应,堪称“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着”。



原生家庭的盲目溺爱,让陶汝坤养成了肆意妄为的性格,拥有良好条件的他,整日不思进取,和一群辍学的社会青年在街头厮混。



更加糟糕的是,陶汝坤还将“官二代”的身份,当成自己为非作歹的挡箭牌,动辄便以暴力威胁别人。



不学无术、胡作非为、嚣张……可以说,人们对“官二代”的负面印象,在他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陶汝坤横行霸道的底气,正是来源于他每次闯祸后,父母都会帮其处理好“善后工作”。



一个是普通家庭的乖巧少女;一个是家境显赫的“官二代”,按道理来说,周岩和陶汝坤本该毫无交集。



可谁又能想到,两人会同在一所学校读书,而那场骇人听闻的悲剧,也由此发生。



劣迹斑斑的富二代,丧心病狂



“安徽少女毁容案”发生后,有知情人向媒体透露了陶汝坤的“前尘往事”。



有道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时年16岁的陶汝坤,堪称少年版“黑老大”,其斑斑劣迹数都数不过来。



在外面,他和不良青年横行街头,打架斗殴样样精通,还学了许多不良嗜好;在学校,他横行霸道,经常无缘无故欺凌身边的同学,问就是“看对方不顺眼”。



在陶汝坤的身上,丝毫看不见少年该有的质朴善良,只剩下残暴和狂妄。



比起他的欺良霸善,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其扭曲的“恋爱史”。



父母的屡屡“买单”,让陶汝坤觉得自己再怎么不学无术,也不用担心未来的生活,因而他平日里除了惹事生非之外,最大的爱好就是谈恋爱。



据知情人透露,陶汝坤在遇到周岩之前,就已经交过很多女朋友,其中部分女孩一开始并不愿意,但最终都因为各种原因,屈服在他的“淫威”之下。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陶汝坤父母对“早恋”的态度了。



正常来说,父母知道自家孩子早恋后,多少都会反对,但在陶文和许丛笑看来,小孩子谈下恋爱能有什么坏心思,玩够了也就腻了。



可他们却不曾考虑到,未成年人对于好坏的判断标准很浅薄,对喜欢和爱的区分也很模糊。



精力过剩的陶汝坤,仗着家里有钱、有做官的父母,用金钱、鲜花和纠缠,撬开了一个个女孩的心房。



这也是一些女孩起初不同意与其交往,最后还是和他谈起了恋爱的原因。



尽管这些“过家家”式的恋爱,在成年人眼中颇为幼稚,可在陶汝坤看来,“美女在怀”却是面子的象征,是他身份和魅力的体现。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家被父母“宠上了天”的陶汝坤,早已养成了“喜欢什么就一定要得到”的性格。



也正是这种扭曲的心态,让他“化身”成了令人愤怒的纵火恶魔。


网络配图


据周岩回忆,事发当天正值星期六,傍晚6点吃完晚饭后,她就在房间里学习。



期间,陶汝坤曾多次发信息、打电话给她。



周岩不予理会,但没过一会儿,她便听到楼下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



知道这一切都是陶汝坤在捣鬼的周岩,当即走到小区门口,试图和对方说清楚自己不想和他谈恋爱。



让周岩没有想到的是,陶汝坤的态度异常恶劣,甚至怒气冲冲地朝她吼道:“为什么不回我信息,不接我电话?你干嘛要和那男的在一起,我对你哪点不好?”



落日余晖的门口前,周岩将此前重复了无数遍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我们不适合,我现在只想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



但陶汝坤却依旧不愿罢休,他气急败坏地盯着周岩,恶狠狠地说道:“我再和你最后一次机会,你和那个小子断了,我可以既往不咎。”



狂妄、高傲、疯狂……他的语气丝毫没有“示爱”的味道,更像是野兽末路时的疯狂。



眼看商议无果,周岩当即转身准备离开,陶汝坤则趁机拿出汽油泼在她的身上并点燃。



据周岩的小姨回忆:“当时周岩几乎被大火吞没,头上的火焰燃得非常高,而且火势很大,几乎看不见她的脸。”



陶汝坤的丧心病狂,最终酿造了这场悲剧。



而这场大火不仅烧光了周岩的美好未来,也让她们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付诸一炬。



不同的画面,威逼利诱



悲剧之下,是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安徽少女毁容案”发生后,警方迅速做出反应,对陶汝坤进行羁押,而周岩也被到医院,经过7天7夜的抢救治疗,才脱离生命危险。



但这起案件并没有被媒体报道出来,一直到事发5个月后,因为周岩父母的公开,外界对这起案件有所知晓,这也是当时人们无法理解的一点。



对此,周岩母亲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答案:“我们之所以选择公开,实在是因为没办法了,陶家人不仅毁了我女儿,而且还不信守承诺。”



原来,事发之后,陶汝坤的父母曾多次向周家人承诺,不管未来10年还是20年,不论花多少钱,只要周岩还在治疗,他们负责到底。



除此之外,陶文甚至还和周岩的父母保证:“等孩子(周岩)伤势好转之后,我们会带她到韩国整容。”



听到陶家人的承诺,周岩父母原本愤怒的心情也稍微缓解了一些,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份理所应当的诺言,竟然是有条件的。



2011年11月13日,也就是案发两个月后,陶汝坤的父母突然来到周岩家,并拿出一份《情况说明》,要求她的父母签字。



该《情况说明》中,主要罗列了陶汝坤当天积极救治受害者和自首的“情节”。



其中就包括:周岩被烧着后,陶汝坤第一时间拨打了120,并且陪着救护车一起到医院;以及当晚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后悔,甚至向周家人下跪忏悔。



这些细节,几乎都为了证明一件事:陶汝坤只是一时冲动,并非泯灭人性。



但据周岩家的邻居回忆,陶汝坤泼油纵火后,非但没有第一时间对周岩进行抢救,反而站在一旁冷眼旁观,嘴角还挂着冰冷的笑容,直到周岩的小姨冲出来,他才颇为得意地逃离现场。



而陶文夫妇之所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目的就是让陶汝坤能够取保候审,为此,他们甚至对周家人放言:“你们先把这份说明书签了,让我儿子放出来,我们才会对周岩后续的治疗负责。”



自家女儿被伤害,其家属却以治疗费要挟,试问那个父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



没有意外,周岩的父母拒绝了。



见周家人不同意签字,陶文夫妇以为是自己的“诚意”不够,于是又让律师出面。



表面上是交涉,但实则却是威逼利诱。



陶家请来的律师先是告诉周岩父母:“如果周岩将来去上海治疗、整容,不仅时间长、费用高,而且拖得时间越久,她的后遗症就越严重,现在唯一能够及时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钱。”



紧接着,律师又表示,只要周家人愿意在《情况说明》上签字,陶家除了一次性支付280万元的治疗费之外,还愿意将合肥的一套旧房子过户给周岩,用于她将来的生活居住。



但这些美好的承诺,绝大部分都停留在了口头上。



据悉,从事发到第一次出院,陶家人共支付的周岩住院医药费33万多元,虽然这笔钱看似很多,但对于严重烧伤的她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周岩的父母本就是普通工薪阶层,一个月的收入也就三四千块钱,尽管他们在事发后借遍了亲朋好友,但仍欠医院10多万元的医药费。



2011年12月20日,周岩的父母无力支付高昂医药费,不得已之下,她被迫出院。



陶汝坤一手酿造的恶行,宛如一座沉重的大山,紧紧压在周家人的身上,当始作俑者的父母还在想尽办法为儿子开脱罪行时,他们却只能默默承受绝望和痛苦。



然而,悲剧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伴随着周岩父母将该案在网上公开,躺在病床上的周岩,又一次遭到了“重击”。



不言而喻的真假,伤势严重



周岩的帖子在网上传开后,网友们义愤填膺,纷纷发声指责陶文夫妇。



在众人看来,是他们把自家儿子惯坏了,以至于毁了别人家的女儿。



面对网上的一片骂声,陶文在帖子发出后的第二天便开通了微博,对此事进行了回应。



但他的这次回应,却将事情推向了更高的风口浪尖。



一开始,陶文的态度还算比较诚恳,他首先承认了陶汝坤伤害周岩的事实,其次代表全家向周岩家人道歉,最后他还表示,不会回避应该承当的责任。



但紧接着,陶文又在回应中声称,周岩和陶汝坤早在初二时就已经是一对小情侣,尽管他们夫妻俩极力反对孩子早恋,但两个孩子不听劝,依旧我行我素。



陶文还认为,儿子陶汝坤之所以会做出伤害周岩的行为,完全是因为接受不了她上高中之后,又喜欢上另一个男孩。



值得一提的是,陶文在回应中,一度将儿子泼油纵火的行为,称为“过激反应”。



但他的这一说法,很快便遭到了周家人的反驳。



周岩的父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周岩和陶汝坤之间的“恩怨”确实是从初二开始,但真相和陶文说的不同,是陶汝坤始终对周岩纠缠不清,甚至用暴力威胁她。



据悉,周家人得知陶汝坤一直骚扰周岩后,曾到学校找过他,让其不要再这样做,但陶汝坤非但没有收手,反而愈发变本加厉。



因为陶汝坤的骚扰,周岩不得不从寿春中学转到撮镇中学,但陶汝坤依旧不依不饶,经常纠结一般人,到学校骚扰她和她的同学。



为了躲避陶汝坤,她后来还被迫在家休学一年。



关于周岩“转学”和“休学”这两件事,确实有资料和证明可寻,也有知情人表示,从未听说过她在高中阶段交过男朋友。



与此同时,许多网友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倘若说周岩和陶汝坤关系很好,是一对恩爱的小情侣,那她为何还要躲避陶汝坤,甚至不惜转学、休学?”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谁真谁假已然不言而喻。



眼看“转移焦点”不成,陶文夫妇又声称,他们确实想和周家人磋商解决此事,但由于周岩父母提出的要求过高,加上他们本身也是工薪阶层,加上承担周岩住院治疗费用又借了不少钱,因此事情始终没有谈妥。



除此之外,陶文还表示:“一直以来,我们都是怀着赎罪和伤痛的心情竭尽全力救助周岩。”



但周岩的家人对此予以否认,并表示自从他们拒绝在《情况说明》上签字后,陶家人就再也没有拿出过一分钱给周岩治疗。



他们所收到来自陶家人的钱款,仅有事发当晚陶文夫妇象征性拿出的1万块钱,以及截止到周岩第一次出院期间,其支付的33万多元治疗费。



也就是说,在周岩被迫出院之后,陶家人便再也没有支付过任何治疗费,但她需要接受的治疗却远不止于此。



据伤情鉴定显示,周岩身上共有两处5级伤残、一处8级伤残,以及两处9级伤残。



她身上的这些创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进行治疗。



然而,彼时的周家已然负债累累,根本无力承担周岩后续的治疗费用,陶家人正是笃定了这一点,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他们签下《情况说明书》。



就在周家人为周岩的治疗费用感到绝望时,好消息出现了。



生不如死的治疗,背叛与中伤



由于“安徽少女毁容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北京一家整容医院在了解到周岩的情况后,表示愿意免费为其治疗、整容。



医药费暂时解决了,但对她来说,这只是痛苦生活的开始。



到达北京后,医院对周岩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诊断,鉴于她伤势严重,许多身体部位的皮肤已经溃烂,因此医生提出皮肤移植手术。



那段时间里,周岩进行了先后9次的手术,她的胸前、背部、大腿,都被装上了扩张器。



这种医疗器械主要是为了将完好的皮肤撑大,进而移植到受损的身体部位。



周岩回忆道:“最多的时候,我的身上同时装了8个扩张器,像怀着8个孩子的孕妇。”



治疗的过程漫长且痛苦,由于装着扩张器的部位不能压着,因此她每天睡觉的姿势就像“麻花”一样,侧着上身的同时,下身还得摆正。



为了照顾周岩,母亲辞去了工作,全职在北京陪着她,家里的经济负担全部压在父亲身上,生活举步维艰。



比起艰难的生活,更让周岩感到绝望和担忧的,是她伤痕累累的身躯。



被层层包裹的疤痕难以透气,天热时痒得就像有无数只蚂蚁在爬,却又不能去挠;伤口时常撕裂,剧烈的痛感让周岩嚎啕大哭。



除此之外,她还要担心伤口感染、害怕溃脓会造成皮肤癌、



提心吊胆的治疗岁月,周岩每天都过得生不如死,除了身体上的痛苦,她还得面对好友的“背叛”和网络暴力。



据悉,周岩受伤后,她的一位朋友曾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她,并送了一个小海豚玩偶。



朋友的关心,让身处于绝望中的周岩,感受到无穷的力量,在那段时间里,她甚至每天都会抱着这个玩偶睡觉。



但让周岩没有想到的,这个朋友之所以第一时间去看望她,只是想看看她“有多惨”,而在知得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向周岩伸出援手后,对方又对她百般中伤。



这个朋友不仅在网上曝光周岩生活不检点,从小学就开始谈恋爱,而且还将她与陶汝坤的亲密照发到网上。



一时间,网上对周岩的为人议论纷纷,面对汹涌的舆论,她不得不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亲自站出来回应:“那张照片,是因为陶汝坤的胁迫,我又怕他,才不得不和他拍照,至于从小学就谈恋爱这件事,根本就是无中生有。”



周岩的解释,有人选择相信,也有人嗤之以鼻。



更有甚者以最黑暗的一面去揣着她的为人,认为她是因为“脚踏两条船”,玩弄陶汝坤的感情,才会落得如此下场。



漫天的污言秽语犹如一把把利刃,直击周岩的心头,她带着不解和绝望质问那位朋友,为何要造谣中伤自己?



然而,对方的回答却让她如坠冰窖:“没别的原因,你从小到大过得太顺利了,我看不惯而已。”



仅仅是因为“看不惯”,就肆无忌惮地想要毁掉周岩的清白,这样的人,与“得不到就毁掉”的陶汝坤又有什么区别?接二连三的打击,令周岩感到“窒息”,但同时也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



“不论命运好与坏,我都必须去面对它,甚至是接纳它。”



未曾结束的伤害,心理障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亲耳听到“陶汝坤受到法律制裁”,成了支撑周岩熬过诸多苦难的信念。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她期待已久的这一天,也最终到来了。



2016年3月22日下午,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安徽少女毁容案”作出二审判决,陶汝坤及其家属赔偿周岩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共计180万元(含先前支付的一万元)。



陶汝坤因实施伤害时已满14岁未满18岁,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1个月。



至此,这起轰动一时的“毁容案”算是落下了帷幕,但陶汝坤给周岩造成的伤害,却并未就此结束。



随着案件热度的消散,院方对周岩的态度,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变。



以前,她是媒体追逐采访的对象,有流量、有话题、因此虽然医院是免费治疗,但也从中打开了知名度。



但当人们对该案逐渐失去兴趣之后,媒体不见了、热度也没有了,院方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问医药,问下次治疗的时间,问一些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院方一次比一次敷衍。



好在有陶家人的赔偿款,周岩的治疗才得以延续,而种种现实的遭遇,也在不断地逼迫她坚强起来。



大起大落的人生就像一场“化茧成蝶”,想要获得展翅高飞的力量,就必须熬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彼时,周岩的床头经常挂着一张复健练习表,上面记录着30多个练习项目,从闭眼、皱眉、张嘴,到抬手、屈肘和握拳……



这些对常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却是她的一道道难关。



在无人问津的岁月、在夜深人静的深夜,周岩流着泪、咬着牙,将30多个练习项目重复了无数遍,直至全部掌握。



然而,身体上的困难尚且能够通过坚持去克服,可心理上的阻碍又该怎么办?正如她所说的:“我活在一具不认识的躯体里,在我的意识里,我还是个16岁的花季少女,转眼就21岁了。”



因为陶汝坤的恶行,周岩原本美好的人生按下了暂停键,而长达5年的治疗,又让其对岁月失去了感觉。



她,无法面对21岁的自己。



外人异样的目光,让周岩害怕出门,她蜷缩在十来平方米的病房里,意志逐日消沉。



可人生不是孤岛,周岩也不是一个人在“奋战”,她的身边还有父母、好友、以及那些默默为其加油鼓气的陌生人。



想到这里,她决定振作起来。



人生的转变,遗憾与期待



《老子》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长期卧病在床固然痛苦,但也让周岩练就了对物体敏锐的观察力,在一位媒体记者的搭线下,她开始到一间画室学起了画画。



从最初连笔都握不住,到逐渐画出优美的线条,周岩的画技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精湛,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心态也逐渐发生了转变。



面对外界异样的眼神,周岩不再胆怯,而是回以善意的目光,她仍会对自己的外貌感到忧虑,却不再如以前那样,出门时将自己包得“只剩下一双眼睛”。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自己的外表时,她说:“谁不爱美呢?比如我接了头发、化了淡妆,我虽然还没能够完全接纳自己现在的样子,但依旧会努力让自己看上去漂亮一点。”



时隔数年,周岩已然不是最初那个柔弱无助的女孩,经历了最疼痛的煎熬之后,她学会了将汹涌澎湃的心灵力量化为“翅膀”,从而为自己阻挡外界的风风雨雨。



在北京接受心理治疗期间,周岩报考了北京一所大学的心理学专业。



期间,她借住在了那位记者朋友的家里,而作为回报,她每天都会帮对方5岁的女儿辅导语文和英语。



周岩也曾想过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和父母,但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接纳她,后来,经朋友介绍,她开始做起了微商,卖化妆品。



对周岩来说,这份工作再适合不过,既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群过多接触,也没有太多的束缚,能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康复训练。



至于收入,她表示一个月差不多有几千块钱,好的时候也有将近一万,但没有外界传言的那么离谱。



除去一家人的日常开销,以及后续的治疗费用,有时多少还能存点钱。



对此,周岩感到非常满意,为数不多让她感到的遗憾的,是陶汝坤的“归来”,正如她所说的:“陶汝坤坐牢的日子,还没有我治疗花费的时间长。”



在周岩积极自力更生的时候,陶汝坤也于2021年10月18日出狱。



事实上,他在监狱的日子并没有外界想得那么难熬。



据《新京报》的相关报道显示,陶汝坤仗着自己人高马大,经常欺负他人,乃至用东西买通狱友替他干活,自己却坐在吉他室里。



对于陶汝坤的出狱,周岩也仅停留在遗憾的程度,在她看来,与其对无力改变的过去驻足凝望,倒不如放眼未来,寻找更加美好的生活。



周岩曾在网上发文说道:“我仍然期待爱情,期待穿上洁白的婚纱,期待成为一个意中人的新娘。”



尽管时至今日,她依旧没有遇到自己心目中的“盖世英雄”,但好在周岩如今才27岁,依旧有足够的时间,去改变自己的生活。



事实也是如此,她的生活正在慢慢变好。



不仅如此,擅长画画的周岩,还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岩色”,她希望用自己的经历,鼓舞那些失去勇气的人。



时间是一味良药,治愈人生的诸多命运无常。



如今的周岩,不再一味沉湎于过去的痛苦,对未来也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一步一脚印地立足于当下。


化茧成蝶


有人说:“周岩的人生,就像自然界的化茧成蝶。”



少女时期的她,犹如稚嫩的毛毛虫,憨态可掬却经不起狂风暴雨,尤其是当其烧伤的消息传出来后,不少人都认为她的人生会就此毁于一旦。



然而,周岩并没有就此放弃。



她将自身那些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遭遇化为“蚕蛹”,在人们不经意的岁月里悄然蜕变。



当人们回过头来,却发现周岩已经打破了命运的束缚,破茧而出,化身展翅飞翔的蝴蝶。



而那些被她一度厌恶的伤疤,在经过心灵的洗礼之后,变成其梦想翅膀上的“纹络”,带着她飞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11年前,人们为周岩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11年后,这些惋惜却都转为对她的敬佩。



或许,周岩早已明白:人生固然无常,但只要肯努力,即便手握一副烂牌,未必不能打出“王炸”的效果。人生漫长,谁又敢言自己会一直输下去,唯有放弃,才是对自己最大的否定。


纪实:案件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