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音频跳跃音乐:中文曲调可以这么动听
武汉音频跳跃音乐:中文曲调可以这么动听
1984年,方大同出生在夏威夷,在那里长大的孩子,都有一个冲浪板上的童年,可小同偷看了《大白鲨》,对下海莫名恐惧,本该属于冲浪的快乐无处可寻。
他的父亲一手打击乐玩得名气很大,看着老爸两根棍子耍得飞起,穿着尿不湿的小同,挥舞着两根筷子,有样学样上下翻飞。
蓝调、爵士···一家人就着鼓点开趴,小同跟着大人歌声咿呀学语,快乐的因子肉眼可见。
如果说家庭氛围给了小同音乐热情,那么《La Bamba》电影里,50年代拉丁传奇瓦伦斯的故事,则为他推开了音乐大门。
别的小朋友 5岁听儿歌,小同缠着爸妈专挑 50年代的老唱片,从多明诺的 Soul到旺达的 R&B,所听即模仿,当地电视台办音乐比赛,小同上去奶声奶气唱《蓝莓山》,台下大人找不到悱恻的爱情感怀,倒是看到想吃蓝莓的口水。
笑声掌声里,小同懵懂接过少年组冠军奖杯,主持人说,这个孩子唱的灵魂乐很特别。
6岁那年,妈妈被公司派驻大陆,小同举家搬迁到了上海,在小学他跟同学混熟了,学会了一口吴语,打起一手功夫。
妈妈开了一家英语启蒙机构,可怜小同除了学校上课,回家还得听美国邮寄的函授课,有点碎片时间只能自制音乐母带当乐趣。
正巧启蒙机构差教材,尤其差儿歌内容,妈妈看着儿子做带子像模像样,坏笑着给他丢了几个文案。
小同被“压榨”乐在其中,编了几百首曲子,妈妈看都不看拿来就用,笑眯眯接受机构老师的恭维。
脑子里想着都是西方音乐,放学穿梭在海派小巷弄堂,一首叫《小芳》的流行旋律随着市井气进了耳朵,小同愣住了,原来中文曲调可以这么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