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二)
因为两边皆虚幻不实,因此两边皆可否定;因为两边皆虚幻不实,可以嫁接而巧妙运用,因此两边皆可肯定。
《老子》对反思维,有如下三个特点:
1.对反。两面乃相反相成,且彼此间互相转化
2.善于观照事物的对立面与反面,并从反面实现更高的价值
3.在对反相成互转中,以守中、两全寻取整体两面的平衡和谐。
《中论》对反思维的特点:
1.对反二边相即、相离(双是双非)的思维运作
2.此相即相离的重点皆在于破(即破二元思维)
《老子》教人洞察世间相对性的两两运行,使能在日常生活中进退有度、出入合宜;《中论》从相即相离与相即二边的观照,采既破且立的双面手法,勘除众生的惯性执着,而迈向出世的涅槃解脱。
《老子》中视世间的二元关系为理所当然,其不是以严谨论证的方式来说明“万物负阴而抱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原由。换言之,老子并未论证世间为何是由二元关系构成的,而是预设阴阳、有无、祸福等二元性,乃世间既有现象;说世间乃是虚实、动静、福祸、雌雄等对反关系所构成。而世人应做的就是从此相对性的观照中掌握一切。
相对的,《中论》的论理性格相当鲜明,可以归纳出归谬、类比等多种论证方法,并运用这些论证手法,来论究两边皆不成立,证成一切皆空的道理。
《老子》视二元关系为理所当然,认为应保全两边以守住一切;《中论》视二元关系为虚幻不实,认为应双遮二边以超脱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