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考经验丨考试是功利的,但知识会一直陪伴着你】
温馨提示
相信每一位法本的同学都曾深深疑虑过“如果这一年失败,法考和考研都没有过,该怎么办?”,同时面对自己本科期间稀里糊涂的法学基础又一筹莫展,经验贴作者给出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和状态。作者系知行法学的学员。最令人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结尾处:“通过备战法考,我收获到了很多,这一年学习过程中我时常问自己‘如果今年法考没有过怎么办?考研也没有过,我这一年就白白浪费掉了吗?’有一天,当我和朋友激烈的讨论法律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明白,我所学习到的知识都是真实的,我备考的过程已经让我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很多。本科期间的学习不够扎实,我总觉得空虚,但这一年的时间让我充实了起来。考试是功利的,但知识不会,知识会永远伴着你”。最后,祝大家未来一年一切顺利。

一、备考概况
本人非五院四系211法本,本科期间成绩中等偏上,有一定法学基础,但不牢靠。
大二大三备考期末时已经听完了法考的行政法、知识产权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劳动保障法和侵权责任法。4—6月通读考研课本完毕后,6月初停下考研任务专心期末考试和法考。因为期末考试中有合同法和国际经济法,便提前将该两科的法考内容突击复习完,同时复习应用法中的大头——刑法(8天)。小建议:充分利用时间分配,期末和法考能够重合的科目可以放在一起复习,一举两得。
期末考试结束后已经是7.2日,距离客观题考试整整60天。一轮听课:民法10天、刑诉4天、民诉3天、商经知劳环5天、理论法4天、行政法3天。(共计29天)我个人缺点是比较懒散拖延,所以二轮复习刷题在有舍弃的情况下仍用了20天时间。在考前一周的完成情况如下图:


其中民法老钟出书比较慢,最后我只挑写了重点章节的近5年真题。建议:不是最后关头不要轻易放弃民刑,我对民法真题的放弃是下下策,考研中也会涉及到民法所以还是早些复习较为保险。
其中商经的复习我在微博上看到了鄢梦萱老师的总结,舍弃了一些科目,复习安排有所侧重。建议:备考期间可以多关注法考老师的微博,特别是最后的冲刺阶段对于备考时间不充分的学生来讲,老师的建议有助于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分配,详略得当。
最后一周我报名了瑞达众合的考前聚焦课(选择性听自己跟的老师),看了李佳、左宁、戴鹏的免费直播、在B站上看了柏浪涛和白斌的考前资源。建议:客观题阶段的考前聚焦还是有必要一听的,讲义课程也就99元,如果不急也可以在微博/B站上等资源。
主观题准备时间:20天,听课为辅做题为主,加以背诵。

二、择师推荐
法考选老师看了好多经验,走了弯路中途有改动。每个人的偏好不同,建议是把大家普遍推荐的老师都倍速试听半节课或一节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老师。我个人比较喜欢讲课有逻辑、知识体系化、通过讲解原理帮助记忆的老师,不太喜欢幽默的点和知识无关,过于个性化的老师。以下是我的选择:
1. 民法——钟秀勇,体系完整内容深刻深入浅出风趣幽默。我民法真只挑了几节重点做了近五年刷题不到1/3,但是民法掌握还可以完全靠老钟不断的repeat以及他对制度背后原理的讲解。
2. 刑法——柏浪涛,讲课特别有逻辑,典型案例帮助记忆,主客观题考试的时候看到题脑子里能直接反应出来讲课时的提醒和类似的案例。
3. 理论法——白斌,最开始我买的dhb因为白斌老师声音不太悦耳还老发出杂音,后来耐着听了几节课转粉。一句话,就算不选白斌,宪法请务必去听他的,公认宪法第一,口诀超好记。(马峰老师也不错)主观题我还跟了胡震老师的微博群,帮助挺大的,良心老师。
4. 三国——杨帆,公认不解释。
5. 行政法——李佳,我复习行政法期末听的就是李佳,考前救急,整个人被讲通了而且很敬业很可爱。主观题采取了战略放弃,没看行政法。
6. 民诉——戴鹏,我诉讼法一直很无能,主观题听戴鹏老师视频帮助很大,特别是三撤那块,车房模型很有方法。
7. 刑诉——左宁,最初在左宁向高甲之间纠结,后来视频跟的左宁,背诵综合左宁和向高甲的佛脚口诀,全靠口诀。
8. 商经知劳环,有名的几个老师我都听过,客观题的时候真的没很喜欢的,视频听的郄,偶尔听鄢(知产期末听的鄢,法考记了网上鄢的口诀,“章程资本合分散、变更形式667”,“两年不开花、两年不结果、乱成一锅粥”,赞)押题听了李晗,押题能力挺强。主观题的时候进了刘安琪的带读群,这个真的要赞美一下!我没有系统复习商经,全凭刘安琪老师的讲义+每早带读大概40分钟,有的时候甚至20分钟,每天内容挺少的。客观的时候没选择所以不清楚,但是他属于我喜欢的讲课类型,就是体系化,讲原理,很扎实那种。

三、经验和感受
(一)客观题
民法刑法:一定要放在前面复习,第一轮的时候就要攻克重难点,多看书多翻法条多对比总结,不要仅依赖视频。我在复习民法刑法时听的都是精讲课(老钟2倍速、柏神1.5倍速),并且刑法在Notability上手写了63页的体系图,民法也在纸质活页本上整理了体系图。建议:只整理重点难点,否则浪费时间。
其余科目:我都是在微博/B站上找的讲义在tb上打印,听的内部课程。内部课程比精讲课程浓缩很多,法本听没一点问题,能够节约不少时间。
客观题内容多、范围广,有必要听一些考前聚焦。瑞达偏押题、三小只偏梳理,各有优劣。
(二)主观题
主观题押题买了但没太大作用,主要靠自己多练,一定要早动手,养成专题式背诵理论法的好习惯。背不背法条编号有不同说辞,我个人觉得在掌握的基础上背一些重要法条还是很有必要的,刑诉那种我真的搞不了的学科最后突击培养了下找法能力,考场上确实帮到我了。
官方指导案例没有必要都写完,且有些答案有误。如果想要练习建议多看微博,有老师会画出重点和整理答案。
连续两年法考都是行政法商法2选1,不知道以后会怎样。如果持续2选1建议复习商法,因为商法在法考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今年的民法题中也涉及到商法内容。
(三)心态问题
当你认为法考时间已经不够的情况下,千万不要过分焦虑,夸大法考的难度。我从6月初开始复习,中间有期末考试,复习状态也不是持续良好的,其中有2/3的时间能做到每天学习8-9个小时狂刷视频,剩余1/3也只能在状态4个小时左右。考试从来不是比拼谁的战线长,而是谁的效率高、方法好。在出成绩前我一直关注微博上法考人的动态,好多都在说自己如何准备了一年,如何每天学习12+小时,背诵了几轮,多么痛苦……特别苦大仇深。反观自己,一天12+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没有见过凌晨的太阳也没有在图书馆听闭馆音乐,我甚至没有感受到太多痛苦。我开始陷入“我不痛苦所以我会失败”的怀疑中。为什么一定要痛苦呢?我在学习民法刑法的过程中,常常在老钟和柏神分析法条背后的原理时啧啧赞叹;在学习宪法时,常常膜拜白斌老师编口诀的巧妙;在民刑重难点问题上我总结体系反复的捋,思考经典案例,有所突破时很有成就感;我开始喜欢关注法律问题,在生活中和家长朋友讨论法律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要折磨自己。
法考是通过性考试,你不必要做到在每一个科目上拿到高分,舍弃是一种战略。不用过分要求自己做到完美无缺。后期要把握好三国诉讼等好拿分的科目,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热情和兴趣,在冲刺阶段“功利心”强一些。把握好最后十天,最后十天的状态很重要。

四、考试问题
(1)不要轻言弃考,抓住每一次机会。
(2)考前睡眠要充足,选择机考比较耗费精神,客观题考试时我旁边的人就睡着了好久。
(3)主观题早点进考场,向老师申请领取纸质法条。今年我在的考场纸质版法条数量有限,我到的时候就只剩下增补版了。电子法条有点卡,没有纸质版上手。
(4)考试途中遇到问题不要惊慌,我考客观题的时候电脑坏了自动关机,举手示意后老师会处理,不用担心,有补时的。不要被提前交卷的人影响。
最后,通过备战法考,我收获到了很多,这一年学习过程中我时常问自己“如果今年法考没有过怎么办?考研也没有过,我这一年就白白浪费掉了吗?”有一天,当我和朋友激烈的讨论法律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明白,我所学习到的知识都是真实的,我备考的过程已经让我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很多。本科期间的学习不够扎实,我总觉得空虚,但这一年的时间让我充实了起来。考试是功利的,但知识不会,知识会永远伴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