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岁男子成“小黄人”,竟是患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型!
前段日子,42岁的何先生感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班总是提不起精神,刚开始,他还以为是自己胃病的老毛病又犯了,没当回事。

几日之后,何先生开始出现全身皮肤发黄,巩膜发黄,连小便也成了黄褐色,成了大家眼里的“小黄人”。
在家人的陪伴下,何先生来到了肝病门诊就诊。何先生十来年前就是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完善一系列相关检查后发现,此次血液检查乙肝五项示“小三阳”。

潘主任表示,何先生所患的是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由于肝脏受到了病毒的侵害,对患者的肝细胞进行破坏、肝组织破坏重构、胆小管阻塞,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引起的皮肤、黏膜和眼球巩膜等部位发黄的症状。
根据何先生这病情,建议住院治疗,随后潘主任便为何先生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实现肝脏长久健康经过系统的治疗和护理,病情较前好转,目前已出院。

那么,何先生的乙肝是怎样进一步恶化的呢?
乙肝的最初阶段是无任何症状的,表面抗原阳性携带状态。之后会出现慢性轻度肝炎症状,再慢慢转为慢性中度或者重度肝炎。严重的情况下,乙肝也会演变为肝硬化或者肝癌,让乙肝患者苦不堪言。
1、无症状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 → 慢性轻度肝炎
大多数的乙肝患者是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没有什么症状,平常的生活不受影响,一般不用治疗。
但如果会时常感到乏力,肝区感到不舒服,不想吃饭,尿黄,进行血清检验发现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异常,可能就发展成轻度的慢性肝炎了。
2、轻度慢性乙肝 → 中度、重度慢性乙肝
轻度慢性乙肝症状一般比较轻,肝功轻度异常,如症状加重,如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体征日渐明显,面色发黄,有肝掌,皮肤可见蜘蛛痣;肝功严重异常,转氨酶球蛋白有明显升高,血清胆红素含量有40~170毫摩尔/升,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64%;这个时候就表示慢性肝炎已进入中度、重度阶段。
3、已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
发展成重型肝炎主要有重度乏力,腹水,肝昏迷,消化道出血等多种症状,肝脏有大片或亚大片状坏死,病情危重,生化检验结果显示,血清胆红素已经高于170毫摩尔/升,而凝血酶原活动度已低于40%。
4、已发展为肝硬化
主要有面色发黑,腹胀,下肢水肿,鼻牙出血等特征性的症状。
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65%,肝脏缩小、有结节形成,门脉增宽等,胃肠道造影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该型的中、晚期常可伴随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
5、已发展为肝癌
肝癌的早期因为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CT、核磁共振、B超等影像学检查相对可靠,化验甲胎蛋白持续大于400ng/mL的慢性肝炎患者特别要注意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中、晚期的肝癌一般都有明显的肝区疼痛、消瘦明显、肝脏肿大症状和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