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aniview】囿于情感体验里的花田十辉:符号化人物面相的重塑,“感情论”的脚本家

2021-07-31 23:56 作者:河豚酱酱酱  | 我要投稿

囿于情感体验里的花田十辉:符号化人物面相的重塑
文/河豚酱fuguchan

为花田十辉正名

写在前面

笔者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是反复看了京都的几部片之后,对花田十辉以及其他典型的日本脚本家的理解可能更加全面,并且试图在本文中探讨抱持这种“以情感为主轴”的剧本创作理念的脚本家们共同弱点的解决方式。在此,我愿意先表明对这类脚本家的态度:他们具有独创的能力,但却遭到了既有制度的束缚,而在镣铐中起舞,本是与他们的创作方法论有所违背的。为花田十辉正名的想法,也是端由此出。

以下对编剧创作方法论的探究资料来自笔者阅读各类访谈以及观看其剧作局部后的体会,如有谬误还请不吝指正,我会备注在评论区或重新编辑本文并致谢。

以下为正文,除了花田十辉,文中也会提及其他编剧及其作品。(全文约3000字)



探究花田十辉的创作观


笔者对花田十辉的创作方法论的初步线索就是花田十辉的祖父花田清辉推广的“整体艺术”观念。值得一提的是,花田清辉的代表作《七》就在花田十辉担任系构的《终将成为你》中客串过。而《终将成为你》,无论其在情感塑造上的长处,还是在也是花田编剧很具典型的作品。

虽然其系构兼任全话脚本的作风毫无疑问彰显着他想要有更多自主决定的空间,然而在上方(也许是监督,也许是制片方)已经很大幅度上规定企划走向时,留给作为编剧的花田十辉的只有“执行”、“细化”两个任务。同样主张总览全局,他的祖父是整体艺术派的小说大家,而在这个被片方裹挟的动画剧作行业里,他自己却是“没法做自己想做的东西”的可怜人。


据笔者对花田十辉的调查,他的创作观很有可能是:先在自己观念中树立,并且补完人物的形象,根据自己对人物的了解去推测人物的行动,然后拟合原作进行写作。当然,这样一个经由编剧之手再次塑形的人物已经不是淳朴的“原作人物”了,这个有可能和原作者想法不一样的人物设置,也会对剧情中人物对事件的反应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终将成为你ep11,对佐伯女士的重塑反而是通过路人的看似无关话语“烟花太烫了”“你靠太近了”完成的,高!


激进的观点:断裂的动画人物


而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提出一个更加激进的观点:动画人物本就是互相脱节的符号,有这个设定的人不一定会做这个事。所以若是保有原本的人物形象,原作中的事件是否成立也值得我们去质疑。《摇曳露营》正是一例。其中明显更真实化的志摩凛这一角色从本质上是和其他角色异质的,而她们的互动,尤其是在第二季,更加显得割裂。

很多ACG作品中的角色,单纯是用大众喜欢的萌点(或曰xp)贴标签的结果。此前笔者在一篇探讨什么是优秀人设的文章里也提到过:

“反例就是当下某些VTuber的皮套,这些插画师们仅仅满足于物件和设定的堆砌,整个vtb的皮套不再是一个合格的人设,而是阿宅们XP系统的集合体。仅仅是为了吸引观众订阅而做出来的所谓“精良”皮套,作为皮是不合格的。”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2155285

这里对于xp集合体的描述,放在动画的剧情设置和人物塑造中都是适用的。不停地媚观众的结果,就是这个人物成为了除了外表的皮之外什么都没有的一个空洞的蝉蛹。而要把一个空壳搬上舞台让她们去表演的,正是资本。处于执行者地位的脚本家们,毫无疑问是不满的。

在花田十辉那里,最为观众所批驳的就是他对渡边曜(lovelive sunshine)的处理。“第一集、第八集和第十、十一集里面曜的形象是紧跟千歌的,而第七集中,曜似乎是一个和千歌没有交集的世外高人”,很多观众留下了类似的评论。作为一个集合了√k、人妻、运动少女、元气、宝冢系、短发、猫眼、料理达人、眼镜娘、卷发、水手服、青梅竹马、偶像、百合、醋缸如此之多要素的角色,曜可以发挥的情感空间就已经被限制到十分有限的程度了。更何况,ep10、11要做到的是人物行为的大反转,这样的处理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而水团的三年级组就做得相对好很多,叙事的张力在回忆杀和三人矛盾的始末间展开得很到位。

ep7上京回的私服设定



为什么我们需要优秀的原作


花田十辉也会在自己担任系构的片子里面写单回,其单回台词设计的创作理念可谓是极具革命性的:

“花田十辉写出的台词,虽然不会事无巨细都解释得一清二楚,却会留下场景的气氛,让人想象行间没有写出的部分发生了什么。角色在说出那句话之前的所思所想,全都别塞进了行间,读起来非常容易形成印象,而在脑海里想象的过程也变得充满乐趣。”(南极人监督访谈)


所以他需要的不是扁平化的人物,不是贴上各种tag的纸片人,而是更重真实系的立体角色。这也是为什么花田系构经常崩的原因,即:这些除了标签化的外观之外没有任何内在的纸片人,并不具有让花田发挥其剧本方法论的空间。为爱好者们常常称道的在剧情拐点处魔改故事,可能也是为了给人物的转变一个更合适的解读。(花田自己常常对那些轻小说厕纸也是不满意的,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也会大刀阔斧了)

当对想象中立体化人物的注目被全然倾泻入扁平的角色中,花田十辉式的扭曲就产生了。对立体化人物的追求若建立在打满tag的纸片人身上时,做到二者合一需要考验的不仅仅是花田十辉笔下的人物,轻小说原作那孱弱的文本也被抛掷到讨论空间中,并且作为动画人物形象的基石影响脚本的传达。而禁得住这份来自实在界的考验的原作,其实是没有那么多的。扁形人物和圆形人物的差距,并不是优秀的台词设计可以弥补的,而往往需要大刀阔斧修改。故,我们并不能够把花田十辉笔下的人物当做“立体的”人物,而只是“整体的”人物。整体的人物并不一定是立体的,但是其内核对于创作者来说是能始终一致的(虽然对于观众也许和“原作”并不一致)。


“动画人大概都有一种习惯,就是做一部动画的时候,开始要怎么做,中间要怎么做,最后要怎么做,总是希望拿出一套流程来。但我们也在思考,就这样做出一部平平无奇的作品真的好吗?但我们也并不是说要背离原作。”——花田十辉,《南极》座谈会

大吉山典中典,京吹第一季台词设计的巅峰


从“虚拟机”开始,走向未知


在笔者的考察中,花田十辉写作对白大致如此:以模拟所得的人物的情感为线索,自己通过搭建“虚拟机”的方式来拟合并合理化人物的所作所为,也即是人物的对白。而当人物产生冲突时,就用两种情感的冲突的类比去设计对白。然而符号化的人物终究是扁平的,同时这个“虚拟机”也无法超越自身,往往把剧情囿于编剧自己的情感体验中。故而在剧情需要突破时,这样一个被局限在日常生活中的虚拟机就可能宕机,也就是剧情的脱节。

花田十辉所擅长描写的剧情,正是他可以用“虚拟机”建构的世界。沿着情感这一大线索,日常喝茶聊天和人生相谈,这些才是花田大老师笔力精到之处。《京吹》《轻音》《学生会的一己之见》,就是这样的日常剧。在这个意义上,冈妈和花田十辉这两位话题度很高的系构具有类似的核心——情感线索的发掘。而他们的不同在于,花田十辉追求的是被建构起来的人物的一致性,而冈妈注重的是情感的互动与变化。故而冈妈更有代表性的是诸如《来自风平浪静的明天》《真实之泪》这样情绪具有明显的流动性与冲突的青春剧。


当然,正如开头说的那样,服膺“感情论”的编剧常常会遇到各种障碍而导致台词设计上的断裂,进而影响情节和人物的塑造。对于冈田麿里,这个障碍是她的经验——她写的东西不能外于自己可以感知的经验,如《高达》之类,而《知晓天空之蓝的人》就是可以借助亲身体验来创作的作品。对于花田十辉,这个障碍同时也是自己的优势:对于破碎符号组成的anime人物,代入人物去写作既是可以快速立起人物的,又是危险而不高明的。


笔者认为有理由相信,在人物虽仍然标签化但却更加新颖也有更多活动空间的《lovelive superstar爱生活超巨星裂啦》中,花田十辉有更大的野心与更可掌控的表达空间。


编辑于2021/7/31,11:38


感谢你的阅读/点赞/关注

笔者其他文章链接见下

杂谈系列:

【aniview】早已知晓的悲剧:《利兹与青鸟》演出手法的精神分析与换喻的阐释(Apart)

【aniview】注视更宽的屏幕画幅:影响分镜制作的画幅比例

【aniview】什么是优秀的动画人设:从世界的一角窥观

【aniview】深呼吸的演出:被他者外化的躯体(以《京吹》为示例)


动画剧伴bgm系列:

【aniview/μ'sic】出羽良彰:来自生命力的细腻

【aniview/music】牛尾宪辅:居住在印象派的房间

【aniview/music】横山克:抒情的浪漫之声


【aniview】囿于情感体验里的花田十辉:符号化人物面相的重塑,“感情论”的脚本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